虎斑秋海棠又名細蜘蛛秋海棠,側膜胎座目,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植株細小,具粗壯肥大的肉質根狀莖,根狀莖匍匐生長,有極短的節,葉和花均從根狀莖上長出,在靠近土面處長成一蔟。其葉片卵圓形,具長柄,葉柄綠色,有紅褐色斑點,葉長約4 厘米,葉面暗紅褐色,有不規則的綠色斑塊,葉緣具白毛。花粉白色,不甚顯著。其葉片斑斕,株形緊湊,是優良的觀葉植物,宜用小盆栽種,點綴窗台、几案、書桌等處。
生長環境
虎斑秋海棠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不耐寒,忌高溫乾燥和烈日暴曬。生長適溫15℃至25℃,在此條件下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不要等土壤完全乾透後再澆水,否則對植株有致命的影響,但盆土也不能長期積水,以免根部腐爛。平時給予較高的空氣濕度,可經常向植株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免因空氣乾燥使葉片變的小而厚,嚴重時邊緣乾枯,幼葉不能展開,直到植株枯死。但夏季的高溫、悶熱潮濕也會引起植株腐爛,因此夏季宜放在通風涼爽處養護,並注意防止雨淋和烈日暴曬。冬季放在室內光線明亮處,減少澆水,10℃以上可安全越冬。生長期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觀葉植物專用肥,施肥時注意肥水不要濺到葉面上,以免形成斑痕,影響觀賞。每年春季換盆一次,盆土要求含腐殖豐富,疏鬆肥沃,並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可用腐葉土或草炭土加1/3的河沙或珍珠岩、蛭石,並摻入少量腐熟的雞糞、牛糞作基肥。換盆時去掉舊土和腐爛的根,用新土重新栽種,並在盆底墊上一層瓦片或細碎的卵石,以利排水。
虎斑秋海棠的繁殖可結合春季換盆進行分株,方法是將根狀莖分切成數段,每段都要帶有新芽和2片以上的葉子,待傷口稍晾乾後,分別栽於盆中,栽植深度以根狀莖上部與土面平為宜。
主要價值
可做植物牆。
繁殖方法
虎斑秋海棠常用播種、扦插和分株法繁殖。
播種繁殖由於種子極為細小,要把種子和砂土充分拌勻後播下,不需覆土。播後需保持溫暖、潮濕和明亮的光照,光照不足時幼苗會長得細瘦並容易倒伏。
扦插繁殖通常採用葉插法,於5-6月將健壯、成熟的葉片自葉柄1cm處剪下,平放在基質上,保持室溫20-22℃和濕潤,20-30天后葉片上即會長出小虎斑秋海棠植株。
分株法繁殖,分株結合翻盆進行,將根狀莖從盆中脫出,切成10cm左右數段小段,每段都要帶有新芽和2片以上的葉子,待傷口稍晾乾後,分別栽於盆中,每盆栽植2、3段,養殖深度以根狀莖上部與土面平為宜。
栽培技術
砧木種子的處理
嫁接的砧木為普通海棠或山丁子,砧木種子採用種子層積處理。層積處理前,將海棠種子漂洗乾淨,去除雜質及癟籽壞籽,將種子倒入乾淨的濕河沙中,沙子濕度以手握成團、手縫見水不滴水為宜。選地勢高燥、背陰的地方,挖一條深1米、寬0.8米、長度依據種子量而定的溝,溝底部鋪上一層濕沙,沙子厚度為20厘米左右,用玉米秸做一草把,垂直插在濕沙內,一直通到地面以上20厘米作為通氣孔。然後將拌好的濕沙種子混合物倒入溝內,距離地面20厘米時為止,最後蓋一層濕沙並使地面成一沙丘,不要蓋住通氣孔,以防影響通氣。我地層積處理的時間為11月6日,畝用乾種量為1.5千克。沙藏期間,要檢查一次濕度,以防腐爛,第二年3月即可播種。如果當年冬季溫度高,早春要經常檢查,發現種子露白,說明已經打破種子休眠,開始發芽。
播種
種子通過休眠期後,立即播種,一般採用條播的方式。如果想當年播種、當年嫁接、當年出圃,可採用小拱棚或溫室播種。播種時先將地濕透,早春水要小,以防延遲播種期。土壤水分達到黃墒時,用鎬開溝,深度2厘米左右,溝底要平;播幅寬度20厘米左右、行距40厘米。撒種子要均勻,播後用平耙蓋土。如果採用小拱棚育苗,播種以後用竹篾或柳樹條作拱桿,拱高40厘米,蓋塑膠薄膜,四周用土壓嚴。也可以平鋪地膜,但要及時放風,以防燙傷芽。春季防治絨毛金龜子的為害,可用神農丹防治。
出苗後的管理及嫁接
出苗後,要及時放風,當外界晚上溫度穩定通過10℃以上時,可撤掉拱棚。撤掉拱棚後立即間苗,苗木之間的距離以8厘米左右為宜,過密的苗木帶土移栽。當苗木達到6片葉子時追肥,畝施尿素15千克,施肥後澆水,中耕除草。6月海棠苗木離地面5厘米處粗度達到0.6厘米以上時,即可嫁接。因為接穗較細,一般採用帶木質芽接成活率較高。嫁接後10天檢查,葉柄一觸即掉,說明已經成活,在接芽以上1厘米處剪砧,抹掉其他的芽,促使芽的萌發,如果沒有嫁接成活,立即補接。在芽生長期間,要及時抹掉砧木的萌櫱。加強肥水管理,及時中耕鋤草,防治病蟲害。秋季落葉時,苗木可達1米以上,即可出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