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東晉元興元年(402年)三月,利鹿孤病逝西平(今西寧),其弟禿髮傉檀繼位,復遷都樂都碾伯鎮,一方面擴建都城,另一方面命太子虎台修築虎台,驅使河湟百姓,並調集兵馬八萬,分十路馬隊,不分晝夜,從南山運土,於弘昌元年年底,虎台竣工。
唐朝時因避諱唐王李淵之祖父叫李虎,故一度改虎台為武台。
20世紀40年代,發現虎台遺址頂部的榆駝平台上有紅砂石柱頂石一塊,還有漢磚一塊。
1986年,青海省市文物管理部門對虎台遺址進行了文物普查。
2005年6月上旬,青海省考古研究所派考古人員到虎台遺址現場進行實地測量與鑽探。
2006年,西寧市人民政府將虎台遺址建設為南涼虎台遺址茅請戰公園。
遺址特點
虎台遺址又名南涼虎台遺址,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南涼王在西寧建都時的重要遺蹟,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虎台遺址所在地屬西川湟水河與南川河相匯的三角台地上,自然地勢最高。站在虎台遺址台頂,除南川外,其餘三川盡收眼底。虎台遺址為正方體覆斗狀夯土建築,上窄底寬,底邊各長捆喇慨虹約138米,頂部邊長為約40米,台高約32米。除主體建築外,原虎台四角各有一個較小的封土堆,其頂部曾有建築物,磚瓦遺存,柱頂石猶在,均為古代遺物。
虎台遺址為四方體主建築物。加上四個角獨立的小方體建築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統一建築格希匙淚局。從這種建築物和建築布局來看,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祭祀場所,而是一個大型祭壇。
文物遺存
20世紀40年代,發現頂部的平台上有紅砂石柱頂石一塊,呈圓形,直徑50厘米,高20厘米;還有漢磚一塊,長約20厘米(舊制6寸),寬10厘米(舊制3寸),其形狀與敦煌古陽關的漢磚相同;同時發現陽瓦七八片,陽瓦長40厘米(舊制1尺2寸),寬20厘米(舊制6寸)。
保護開發
南涼虎台遺址公園
2006年,西寧市人民政府將虎台遺址建設為南涼虎台遺址公園,整個公園呈正方形,占地面積約60900平方米。公園內主要建築參考漢朝後期古代建築和現代居民莊廓建設特色,建築內容有轅門,閱兵場,玉璽,青銅鼎,南涼國王禿髮烏孤、禿髮利鹿孤、禿髮傉檀三王大理石巨型雕像。還在其中修建了虎台文化展覽中心。在虎台四角還有篝火台,北邊是將軍亭,其公園的西南角則是西寧市博物館。
研究價值
虎台遺址在西寧歷史上屬於重要的文物遺存,不僅是建築高度最高的建築物,而且是南涼都城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虎凶茅滲台遺址位於青海省西寧市
城西區彭家寨鎮楊家寨危坑懂村東側。
交通信息
自駕:自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虎台遺址,路程約3千米,用時約14分棕己求店鐘。
研究價值
虎台遺址在西寧歷史上屬於重要的文物遺存,不僅是建築高度最高的建築物,而且是南涼都城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虎台遺址位於青海省西寧市
城西區彭家寨鎮楊家寨村東側。
交通信息
自駕:自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虎台遺址,路程約3千米,用時約14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