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分作上下兩篇。"上篇"是主體,按當代國蘭分類體系,從春蘭、蕙蘭、建蘭、春劍、蓮瓣及寒蘭六大部類中,分別選出有代表性的名品逐一進行介紹和闡發。其中既包含傳統的素心花,瓣型花中的梅瓣、荷瓣、水仙瓣,也包括各種蝶花、奇花,以及當下流行的色花系,而其中每一款蘭品都分別由詩、文、書、畫組成。"下篇"則是仿照陸羽《茶經》的體例,拉拉雜雜寫了有關蘭花的歷史、文化、類別、選種、栽培、鑑賞的情形與心得,再將關於蘭花的專業術語整理成一部微型的"畹廬詞典"以備讀者隨時參閱,然後拾掇成篇,相對比較成系統。
基本介紹
- 書名:蘭花旨:蘭話·蘭畫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頁數:276頁
- 開本:16
- 作者:沐齋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56934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蘭花旨:蘭話·蘭畫》由上海占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沐齋,本名寧銳,又名寧風雲、寧風子。字移白、泊之。號沐齋。1976年12月31日生,遼寧省海城市人,居北京。當代著名青年文人畫家、學者型作家。治學涉獵傳播學、藝術學、訓詁學、博物學等領域。“新士人”學社召集人。浙江大學碩士,任職於央視電視文化中心。著作有《溫文爾雅》、合著《書法與中國社會》等。
媒體推薦
樓含松,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古典文學專家
白石老人說: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沐齋畫蘭,可謂得其三昧。
張志清,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文物鑑定專家
沐齋養蘭,又自寫蘭,有柔骨而無媚氣。其蘭畫形拙而實秀,避巧而張朴,別創一格。近日寫蘭,花似燕尾,與隸書類,濃淡間自有意趣。
張靜嫻,國家一級,演員、崑曲表演藝術家
素聞沐齋畫蘭,有“當代第一”的美譽。在我看來,他的蘭,道骨禪心,蘭的形、蘭的韻、蘭的質,畫蘭亦是他修悟的儀式:入境中去,得態外自然。
鄒靜之,編劇、詩人
我以為沐齋養蘭絕不僅單純為畫,而將其當作了一種生活方式。沐齋所繪蘭花,畫到了蘭花的實處,品種備異,察之細,畫之精,觀之每覺清雅之氣源源不竭自畫中溢出,令人嘆為觀止。愛一物愛到親歷親為、不冤不樂的程度,近代人中也只見過王世襄先生有此境界,吾心嚮往。
劉恆.作家、編劇
在所有關於蘭花的書里,《蘭花旨》是獨一無二的一冊。
陳心啟,中國蘭花學會名譽會長、蘭藝專家《蘭花旨》文筆流暢,文意清新,確是近年蘭著中難得一見的佳作。
張靜嫻,國家一級,演員、崑曲表演藝術家
素聞沐齋畫蘭,有“當代第一”的美譽。在我看來,他的蘭,道骨禪心,蘭的形、蘭的韻、蘭的質,畫蘭亦是他修悟的儀式:入境中去,得態外自然。
鄒靜之,編劇、詩人
我以為沐齋養蘭絕不僅單純為畫,而將其當作了一種生活方式。沐齋所繪蘭花,畫到了蘭花的實處,品種備異,察之細,畫之精,觀之每覺清雅之氣源源不竭自畫中溢出,令人嘆為觀止。愛一物愛到親歷親為、不冤不樂的程度,近代人中也只見過王世襄先生有此境界,吾心嚮往。
劉恆.作家、編劇
在所有關於蘭花的書里,《蘭花旨》是獨一無二的一冊。
陳心啟,中國蘭花學會名譽會長、蘭藝專家《蘭花旨》文筆流暢,文意清新,確是近年蘭著中難得一見的佳作。
白石老人說: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沐齋畫蘭,可謂得其三昧。
張志清,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文物鑑定專家
沐齋養蘭,又自寫蘭,有柔骨而無媚氣。其蘭畫形拙而實秀,避巧而張朴,別創一格。近日寫蘭,花似燕尾,與隸書類,濃淡間自有意趣。
張靜嫻,國家一級,演員、崑曲表演藝術家
素聞沐齋畫蘭,有“當代第一”的美譽。在我看來,他的蘭,道骨禪心,蘭的形、蘭的韻、蘭的質,畫蘭亦是他修悟的儀式:入境中去,得態外自然。
鄒靜之,編劇、詩人
我以為沐齋養蘭絕不僅單純為畫,而將其當作了一種生活方式。沐齋所繪蘭花,畫到了蘭花的實處,品種備異,察之細,畫之精,觀之每覺清雅之氣源源不竭自畫中溢出,令人嘆為觀止。愛一物愛到親歷親為、不冤不樂的程度,近代人中也只見過王世襄先生有此境界,吾心嚮往。
劉恆.作家、編劇
在所有關於蘭花的書里,《蘭花旨》是獨一無二的一冊。
陳心啟,中國蘭花學會名譽會長、蘭藝專家《蘭花旨》文筆流暢,文意清新,確是近年蘭著中難得一見的佳作。
張靜嫻,國家一級,演員、崑曲表演藝術家
素聞沐齋畫蘭,有“當代第一”的美譽。在我看來,他的蘭,道骨禪心,蘭的形、蘭的韻、蘭的質,畫蘭亦是他修悟的儀式:入境中去,得態外自然。
鄒靜之,編劇、詩人
我以為沐齋養蘭絕不僅單純為畫,而將其當作了一種生活方式。沐齋所繪蘭花,畫到了蘭花的實處,品種備異,察之細,畫之精,觀之每覺清雅之氣源源不竭自畫中溢出,令人嘆為觀止。愛一物愛到親歷親為、不冤不樂的程度,近代人中也只見過王世襄先生有此境界,吾心嚮往。
劉恆.作家、編劇
在所有關於蘭花的書里,《蘭花旨》是獨一無二的一冊。
陳心啟,中國蘭花學會名譽會長、蘭藝專家《蘭花旨》文筆流暢,文意清新,確是近年蘭著中難得一見的佳作。
圖書目錄
序一 人與花
序二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沐齋畫蘭三昧
自序
上篇
引文 從石濤的一首題畫詩開始
春蘭篇
小打梅
宋梅
集圓
龍字
汪字
西神梅
大富貴
月佩素
板橋遺墨
熊貓蕊蝶
余蝴蝶
綠雲
蕙蘭篇
朵雲
大一品
慶華梅
上海梅
極品
元字
程梅
關頂
老染字
解佩梅
鄭孝荷
金岙素
建蘭篇
君荷
蜀梅
黃一品
含玉
中華水仙
翠微
峨眉晨光
翠玉牡丹
一門三父子
春劍篇
皇梅
天府荷
真如
西蜀道光
新津胭脂
桃園三結義
天機余錦
蓮瓣篇
大雪素
永懷素
滇梅
盪山荷
邛玦
寶釵
玉兔
雲溪蝶
大唐鳳羽
金沙
樹菊
寒蘭篇
太虛
水胭
天山
墨蘭篇
閩南大梅
茶城榜荷
達摩
下篇
蘭之源
蘭之譜
蘭之品
蘭之理
蘭之引
蘭之器
蘭之滋
蘭花辭典
圖蘭賦
寒蘭賦
跋一紙幽蘭
序二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沐齋畫蘭三昧
自序
上篇
引文 從石濤的一首題畫詩開始
春蘭篇
小打梅
宋梅
集圓
龍字
汪字
西神梅
大富貴
月佩素
板橋遺墨
熊貓蕊蝶
余蝴蝶
綠雲
蕙蘭篇
朵雲
大一品
慶華梅
上海梅
極品
元字
程梅
關頂
老染字
解佩梅
鄭孝荷
金岙素
建蘭篇
君荷
蜀梅
黃一品
含玉
中華水仙
翠微
峨眉晨光
翠玉牡丹
一門三父子
春劍篇
皇梅
天府荷
真如
西蜀道光
新津胭脂
桃園三結義
天機余錦
蓮瓣篇
大雪素
永懷素
滇梅
盪山荷
邛玦
寶釵
玉兔
雲溪蝶
大唐鳳羽
金沙
樹菊
寒蘭篇
太虛
水胭
天山
墨蘭篇
閩南大梅
茶城榜荷
達摩
下篇
蘭之源
蘭之譜
蘭之品
蘭之理
蘭之引
蘭之器
蘭之滋
蘭花辭典
圖蘭賦
寒蘭賦
跋一紙幽蘭
後記
蘭花之名,無人不知,但卻非無人不“曉”。八九歲的時候,我第一次畫蘭花,照著畫譜抹出了第一叢蘭葉,拿給我的書畫老師看,他瞧瞧,說:“練好書法再去畫蘭。先不要學畫蘭,畫蘭最難。”我放下了,一放就是二十年。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下江南,終於見到了真實的蘭。那是一個山民,挑著一擔子下山草沿街叫賣,我早記不得他的模樣,卻記住了躍人眼帘的蘭。原來這就是蘭!
當年北上,臨別之際,我將那幾盆蘭交給一虎背熊腰的哥們兒種養,我早該意識到我與它們今生無緣再見。蘭花難養——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實。哪個養蘭人不是多年下來一路上踩著蘭草的屍體走過,才迎來歲歲年年蘭心蕙質的“王者香”。
王者香,是孔子讚譽蘭的。空谷幽蘭,蘭身處荊棘蕭艾之中,精神上卻絕不與之為伍,他的香氣便是表征。蘭花的香氣的確特別,據說那是當今世界唯一無法人工仿製的花草之香。蘭香總是時隱時現,不經意問幽香盈室,你湊過鼻子仔細嗅,蹤影全無。所以古人說蘭花“香在無心處”。無心,卻又是佛老崇尚的境界。
我畫蘭,也是無心的結果。勾留故鄉避暑,終日無所事事,友人拿來紙筆,供我消遣解悶。既非好紙,亦無佳墨,兼之久未動筆,腦中一片空白,於是隨手勾抹我心儀的蘭花。畫的是春蘭“賀神”,左一筆、右一筆,刷刷幾下子漫不經心,出來一瞧,和往日“紙上學來”的大不相同,還真有點新意思!
於是一發而不可收拾,於是將我養的百餘盆蘭花和圖像資料畫了個遍,於是給每一幅蘭畫賦詩題詩,於是乘興一路寫起了文字,於是一年多下來就有了這本書。
當年《溫文爾雅》出版之後,很多蘭友不滿:“您寫了那么多花花草草,竟然沒寫蘭?”這下好啦,滿紙的蘭花!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下江南,終於見到了真實的蘭。那是一個山民,挑著一擔子下山草沿街叫賣,我早記不得他的模樣,卻記住了躍人眼帘的蘭。原來這就是蘭!
當年北上,臨別之際,我將那幾盆蘭交給一虎背熊腰的哥們兒種養,我早該意識到我與它們今生無緣再見。蘭花難養——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實。哪個養蘭人不是多年下來一路上踩著蘭草的屍體走過,才迎來歲歲年年蘭心蕙質的“王者香”。
王者香,是孔子讚譽蘭的。空谷幽蘭,蘭身處荊棘蕭艾之中,精神上卻絕不與之為伍,他的香氣便是表征。蘭花的香氣的確特別,據說那是當今世界唯一無法人工仿製的花草之香。蘭香總是時隱時現,不經意問幽香盈室,你湊過鼻子仔細嗅,蹤影全無。所以古人說蘭花“香在無心處”。無心,卻又是佛老崇尚的境界。
我畫蘭,也是無心的結果。勾留故鄉避暑,終日無所事事,友人拿來紙筆,供我消遣解悶。既非好紙,亦無佳墨,兼之久未動筆,腦中一片空白,於是隨手勾抹我心儀的蘭花。畫的是春蘭“賀神”,左一筆、右一筆,刷刷幾下子漫不經心,出來一瞧,和往日“紙上學來”的大不相同,還真有點新意思!
於是一發而不可收拾,於是將我養的百餘盆蘭花和圖像資料畫了個遍,於是給每一幅蘭畫賦詩題詩,於是乘興一路寫起了文字,於是一年多下來就有了這本書。
當年《溫文爾雅》出版之後,很多蘭友不滿:“您寫了那么多花花草草,竟然沒寫蘭?”這下好啦,滿紙的蘭花!
序言
人與花
認識沐齋之前,先讀到了他的文章,繼而看到了他的水墨。他行文多古意,畫格亦如是。最終見到了他的人,三十來歲的書生,眉清目秀,優雅謙遜,與其筆墨種種竟極為和諧,令人驚訝。當今乃俗世,俗氣當道,俗霧瀰漫也!此人小小年紀,竟有這般禪心雅意,殊為難得,遂引以為知己。無奈鄙人老朽,欲知之而不知,欲深知而更不得知之,故此序不免胡言,須先在這裡求諒了。前幾日游山入林,心情大快,不由嘆曰:一見樹就高興,咱們確實是猴子變的!同行者信然大笑。然而,我不喜蘭花,這是怎么搞的呢?那些喜歡蘭花的,又是為什麼呢?無解,因為我無知。大約兩年前吧,頭一次踏入沐齋的住處,被兩百多盆蘭花驚呆了。我倚老賣老,竟然批評他生活態度懶散,不規律且不整潔不振作,似乎還說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一類的話,就差斥其為戀物癖了。現在,仍能記起他含笑不語的樣子,卻斷定這謙遜的後生是在心裡嘲弄著我的武斷和糊塗了。他不反駁,也不解釋,直到把這本《蘭花旨》遞到我的案頭。翻開這精美的篇什,無須他來辯解,我要親自動手,自己來打自己的嘴巴了。他是對的。他在公寓裡種滿了蘭花,然而——他是對的。我相信,在所有關於蘭花的書里,他的書是獨一無二的一冊,且是質地極為優良的一冊。散文、舊體詩、行書、水墨畫,哪一項都有上佳水準,配得上專業人士的明斷,亦經得住外行人挑剔的眼光。最感滿足的,乃至感到驚喜的,無疑是他的知音,是那些愛蘭花愛藝術且愛寧靜愛寂寞的人們。沐齋以及他身邊的同道,未必是這個世界中的強者,卻是一批有力量的人。至少,這本書便具備了讓我肅然起敬的力量——如果精神力量也算一種力量的話。
坦而言之,溺愛蘭花,難免給人以弱不禁風之感。然而,錯覺在此,奧妙亦在此。以愚之見,喜愛蘭花的人,並非喜愛它的纖弱,而喜愛的恰是它所蘊含的力量。在知音者的眼裡,這小小的花朵,必定含了無窮的境界,令養護者與觀賞者一併與眾不同了。最大的不同,便是脫俗。在俗世的泥污之中,蘭花似乎有了超拔的力量,或者說泥足深陷的人們希望它具備這種力量,將自己從污泥濁水之中拎出來。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寄託於蘭花的,不就是這些嗎?沐齋陶醉於蘭花的原因,不會有例外吧?自然,說過的和準備說的,一律都是我的揣度,請各位明鑑就是了。
世間最大之俗,乃不靜。天不靜,有人一味呼風喚雨,引雷惑世;地不靜,車馬人獸爭於途塞於道,一派烏煙瘴氣;人不靜,七情六慾鬧於心,雞鳴狗盜累於身,害得個個遍體鱗傷。有人說不靜是常態,五千年來就不曾靜過!不靜便是病,五千年不靜則是民族之大病。此患不除,國無寧日。志士仁人尋醫問藥,求靜之心就沒有歇過。蘭花卻是靜的,靜靜地生,靜靜地死,無論生死都靜靜地吐出芳香。一代又一代,在那些善心未泯的文人心目中,這便是一味良藥吧?即便治不了俗世之病,至少可以讓自己優先安靜下來。無疑,蘭花確乎有一種靜的力量。
世間的另一大俗,乃不淨,即不潔也。身心不淨不必提了,便是身外亦不淨。極而言之,正因為身外不淨,才導致了身心之不淨。倘若天淨地淨、食淨水淨、街淨宅淨,人之身心焉有不淨之理?有人又說了,漢民族本是潔淨的,讓北方遊牧民族打得顛沛流離,欲淨而不得淨,終於以不淨為常態,連便溺之隨意也歸罪於北方流竄的騎兵們了。蘭花卻是淨的,至少是需要潔淨之所的吧?歷代文人寄情於蘭花,有企求安定的意思,然而骨子裡渴求的必定是潔淨的生活狀態,一枝葉淨花潔的幽蘭足以成為這種安定狀態的標誌,乃至成為一種幸福的象徵。在國人的缺點中,最被人詬病的便是不淨。不淨貌似小病,實為大病也!蘭花非花,或許真真就是一味藥,不食則禍,食之則不僅有效而且有益。在愛蘭者的固執裡面,其求淨之心,幾乎可以稱得上悲愴了。何年何月,堂堂中華民族才能被視為最講究潔淨的一群人呢?且候神州大地,家家養蘭愛蘭之日吧。我實在找不出更簡便更可行的求淨之法了。沐齋或許更為幸運一些,他手裡多了一支畫筆,在一幅幅整潔的畫面中,他將心中之淨呈現了出來,閃耀著聖潔之光。所謂求淨之淨,也無非如此了。與人世間的種種不潔作戰,他有了優良的武器,而我們呢?惟有各自為戰罷了。
在不靜與不淨之外,最想擺脫的一大俗病,乃不精。做大事要事不精,做小事瑣事亦不精。總之,不論難易,甚至也不論禍福,只要事情經了自己的手,皆以不精了之。粗枝大葉之病或許一時要不了命,卻如牛皮癬一樣,附在民族的肌體上,其癢難耐,久而久之真有令人發瘋之危。精緻地做事情,精緻地做東西,難道真的會令人痛苦不堪嗎?或者,粗枝大葉地做事情,粗枝大葉地做東西,真的能給父老兄弟姐妹們帶來極大的快感嗎?果真如此,就讓我們永遠粗枝大葉好了,讓世界上拒絕粗枝大葉的異族們統統倒霉去吧!自然,此乃痴人說夢之語,真的血淋淋的事實則明擺著,一部屈辱的近代史,便是粗枝大葉及其惡果的演出史,令人慘不忍睹啊!蘭花卻是精的,不僅要精緻地種,還要精緻地養,精緻地觀賞,精緻地吟誦,精緻地描繪,真可謂無處不精。如此精緻地對待一株植物,或許無以救國,亦無以療病,卻是更生與新生的起點,是靈魂之野火得以復燃的一種象徵。無須追求出手便有扭轉乾坤之力,只須以點點滴滴做起,誓將粗枝大葉之陋習拒於千里之外,則上上下下今今後後幸甚矣。試問,在視窗小心翼翼地養一盆蘭花,還有比這更捷近的求精逐弊之道嗎?
沐齋這冊書,便是解釋何為精緻的一個範例,所有不經意之處,皆為其耗盡心血之處。猶如粗枝大葉必遭報應,沐齋之精誠,必將在這日日進步的人世間得到美好的報答。蒼天不負,漸漸攏到他四周的知音們,將越聚越多,那讚美之聲則無異於天使的歌唱了。藝術之神,將以他平凡而不懈的努力為傲,而我們則樂於與他並肩求進,並將以此為榮。
我比沐齋年長,且偶有好為人師之時,此亦為一病也。以求靜、求淨、求精而論,沐齋則優於我也長於我,堪稱我師了。此書便是教材,此序權當作業了。讀者則請自便,有願意給師生打個分的,則不管您手緊手鬆、心冷心熱,我都預先在這裡替自己也替沐齋,深深地謝謝諸位了。鞠躬不贅。
劉恆
癸巳深秋八月廿日於牛街宅中
認識沐齋之前,先讀到了他的文章,繼而看到了他的水墨。他行文多古意,畫格亦如是。最終見到了他的人,三十來歲的書生,眉清目秀,優雅謙遜,與其筆墨種種竟極為和諧,令人驚訝。當今乃俗世,俗氣當道,俗霧瀰漫也!此人小小年紀,竟有這般禪心雅意,殊為難得,遂引以為知己。無奈鄙人老朽,欲知之而不知,欲深知而更不得知之,故此序不免胡言,須先在這裡求諒了。前幾日游山入林,心情大快,不由嘆曰:一見樹就高興,咱們確實是猴子變的!同行者信然大笑。然而,我不喜蘭花,這是怎么搞的呢?那些喜歡蘭花的,又是為什麼呢?無解,因為我無知。大約兩年前吧,頭一次踏入沐齋的住處,被兩百多盆蘭花驚呆了。我倚老賣老,竟然批評他生活態度懶散,不規律且不整潔不振作,似乎還說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一類的話,就差斥其為戀物癖了。現在,仍能記起他含笑不語的樣子,卻斷定這謙遜的後生是在心裡嘲弄著我的武斷和糊塗了。他不反駁,也不解釋,直到把這本《蘭花旨》遞到我的案頭。翻開這精美的篇什,無須他來辯解,我要親自動手,自己來打自己的嘴巴了。他是對的。他在公寓裡種滿了蘭花,然而——他是對的。我相信,在所有關於蘭花的書里,他的書是獨一無二的一冊,且是質地極為優良的一冊。散文、舊體詩、行書、水墨畫,哪一項都有上佳水準,配得上專業人士的明斷,亦經得住外行人挑剔的眼光。最感滿足的,乃至感到驚喜的,無疑是他的知音,是那些愛蘭花愛藝術且愛寧靜愛寂寞的人們。沐齋以及他身邊的同道,未必是這個世界中的強者,卻是一批有力量的人。至少,這本書便具備了讓我肅然起敬的力量——如果精神力量也算一種力量的話。
坦而言之,溺愛蘭花,難免給人以弱不禁風之感。然而,錯覺在此,奧妙亦在此。以愚之見,喜愛蘭花的人,並非喜愛它的纖弱,而喜愛的恰是它所蘊含的力量。在知音者的眼裡,這小小的花朵,必定含了無窮的境界,令養護者與觀賞者一併與眾不同了。最大的不同,便是脫俗。在俗世的泥污之中,蘭花似乎有了超拔的力量,或者說泥足深陷的人們希望它具備這種力量,將自己從污泥濁水之中拎出來。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寄託於蘭花的,不就是這些嗎?沐齋陶醉於蘭花的原因,不會有例外吧?自然,說過的和準備說的,一律都是我的揣度,請各位明鑑就是了。
世間最大之俗,乃不靜。天不靜,有人一味呼風喚雨,引雷惑世;地不靜,車馬人獸爭於途塞於道,一派烏煙瘴氣;人不靜,七情六慾鬧於心,雞鳴狗盜累於身,害得個個遍體鱗傷。有人說不靜是常態,五千年來就不曾靜過!不靜便是病,五千年不靜則是民族之大病。此患不除,國無寧日。志士仁人尋醫問藥,求靜之心就沒有歇過。蘭花卻是靜的,靜靜地生,靜靜地死,無論生死都靜靜地吐出芳香。一代又一代,在那些善心未泯的文人心目中,這便是一味良藥吧?即便治不了俗世之病,至少可以讓自己優先安靜下來。無疑,蘭花確乎有一種靜的力量。
世間的另一大俗,乃不淨,即不潔也。身心不淨不必提了,便是身外亦不淨。極而言之,正因為身外不淨,才導致了身心之不淨。倘若天淨地淨、食淨水淨、街淨宅淨,人之身心焉有不淨之理?有人又說了,漢民族本是潔淨的,讓北方遊牧民族打得顛沛流離,欲淨而不得淨,終於以不淨為常態,連便溺之隨意也歸罪於北方流竄的騎兵們了。蘭花卻是淨的,至少是需要潔淨之所的吧?歷代文人寄情於蘭花,有企求安定的意思,然而骨子裡渴求的必定是潔淨的生活狀態,一枝葉淨花潔的幽蘭足以成為這種安定狀態的標誌,乃至成為一種幸福的象徵。在國人的缺點中,最被人詬病的便是不淨。不淨貌似小病,實為大病也!蘭花非花,或許真真就是一味藥,不食則禍,食之則不僅有效而且有益。在愛蘭者的固執裡面,其求淨之心,幾乎可以稱得上悲愴了。何年何月,堂堂中華民族才能被視為最講究潔淨的一群人呢?且候神州大地,家家養蘭愛蘭之日吧。我實在找不出更簡便更可行的求淨之法了。沐齋或許更為幸運一些,他手裡多了一支畫筆,在一幅幅整潔的畫面中,他將心中之淨呈現了出來,閃耀著聖潔之光。所謂求淨之淨,也無非如此了。與人世間的種種不潔作戰,他有了優良的武器,而我們呢?惟有各自為戰罷了。
在不靜與不淨之外,最想擺脫的一大俗病,乃不精。做大事要事不精,做小事瑣事亦不精。總之,不論難易,甚至也不論禍福,只要事情經了自己的手,皆以不精了之。粗枝大葉之病或許一時要不了命,卻如牛皮癬一樣,附在民族的肌體上,其癢難耐,久而久之真有令人發瘋之危。精緻地做事情,精緻地做東西,難道真的會令人痛苦不堪嗎?或者,粗枝大葉地做事情,粗枝大葉地做東西,真的能給父老兄弟姐妹們帶來極大的快感嗎?果真如此,就讓我們永遠粗枝大葉好了,讓世界上拒絕粗枝大葉的異族們統統倒霉去吧!自然,此乃痴人說夢之語,真的血淋淋的事實則明擺著,一部屈辱的近代史,便是粗枝大葉及其惡果的演出史,令人慘不忍睹啊!蘭花卻是精的,不僅要精緻地種,還要精緻地養,精緻地觀賞,精緻地吟誦,精緻地描繪,真可謂無處不精。如此精緻地對待一株植物,或許無以救國,亦無以療病,卻是更生與新生的起點,是靈魂之野火得以復燃的一種象徵。無須追求出手便有扭轉乾坤之力,只須以點點滴滴做起,誓將粗枝大葉之陋習拒於千里之外,則上上下下今今後後幸甚矣。試問,在視窗小心翼翼地養一盆蘭花,還有比這更捷近的求精逐弊之道嗎?
沐齋這冊書,便是解釋何為精緻的一個範例,所有不經意之處,皆為其耗盡心血之處。猶如粗枝大葉必遭報應,沐齋之精誠,必將在這日日進步的人世間得到美好的報答。蒼天不負,漸漸攏到他四周的知音們,將越聚越多,那讚美之聲則無異於天使的歌唱了。藝術之神,將以他平凡而不懈的努力為傲,而我們則樂於與他並肩求進,並將以此為榮。
我比沐齋年長,且偶有好為人師之時,此亦為一病也。以求靜、求淨、求精而論,沐齋則優於我也長於我,堪稱我師了。此書便是教材,此序權當作業了。讀者則請自便,有願意給師生打個分的,則不管您手緊手鬆、心冷心熱,我都預先在這裡替自己也替沐齋,深深地謝謝諸位了。鞠躬不贅。
劉恆
癸巳深秋八月廿日於牛街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