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始建於1959年,當時為衛生系,是西北五省最早建立起來的公共衛生學專業。衛生部為了加強衛生系師資力量,於1960年和1961年先後由哈爾濱醫科大學衛生系和北京醫師進修學院抽調16名教師充實師資隊伍,並於1959年開始招收衛生專業本科生50人。後因三年自然災害,遵照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和“高教60條”,進行了院系調整,1962年撤消了衛生系,所招學生全部併入醫療系學習。1984年根據甘肅省衛生防疫工作的需要,經上級批准恢復公共衛生系建制。1989年根據國家專業名稱的調整,易名為預防醫學系。在2001年更名為公共衛生學系,2002年6月更名為公共衛生學院,學院更名之際,特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陳洪淵教授擔任名譽院長和兼職教授。2004年11月隨著蘭州醫學院併入蘭州大學,2005年1月組建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始建於:1959年
  • 教授:7人
  • 博士生導師:1人
學院簡介,學院歷史,組成機構,師資力量,人才培養,學院領導,學術研究,科研成果,學術成果,學科建設,

學院簡介

學院歷史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始建於1959年,當時為衛生系,是西北五省最早建立起來的公共衛生學專業。衛生部為了加強衛生系師資力量,於1960年和1961年先後由哈爾濱醫科大學衛生系和北京醫師進修學院抽調16名教師充實師資隊伍,並於1959年開始招收衛生專業本科生50人。後因三年自然災害,遵照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和“高教60條”,進行了院系調整,1962年撤消了衛生系,所招學生全部併入醫療系學習。1984年根據甘肅省衛生防疫工作的需要,經上級批准恢復公共衛生系建制。1989年根據國家專業名稱的調整,易名為預防醫學系。在2001年更名為公共衛生學系,2002年6月更名為公共衛生學院,學院更名之際,特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陳洪淵教授擔任名譽院長和兼職教授。2004年11月隨著蘭州醫學院併入蘭州大學,2005年1月組建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組成機構

該院下設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研究所、衛生毒理學研究所、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研究所、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研究所、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研究所、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研究所。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師資力量

現有教職工4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13人。該院教師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甘肅省“333人才工程”一、二層人選等。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6人。另外,我們還與省、市和區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和婦幼保健站協作建立了生產實習基地,並聘請該單位主任或副主任醫師擔任該院兼職教授或副教授。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勤博樓

人才培養

公共衛生學院(系)現已為國家培養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專科生、婦幼衛生專業專科生、衛生檢驗專業專科生上千人,作為衛生部鼠疫防治人才培養基地,已為全國10省市培養鼠防專門人才近百人。
該院從1985年開始招收環境衛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1986年招收勞動衛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經過多年的努力,該院分別於1993年、1995年和2003年先後獲得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衛生毒理學、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3個二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一級學科點,進一步加強了研究生培養工作。
2003年甘肅省教育廳將該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二級學科列為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學科。
自1984年恢復公共衛生學系建制後,當年即開始招收衛生專業五年制本科生,同時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為了適應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2001年起招收了婦幼衛生專業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
為了適應我省各級衛生防疫工作的需要,學院向多學科、多層次發展。從1985年起連續招收了2屆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大專生; 1998年起招收了婦幼衛生專業大專生;2000年起招收了婦幼衛生專業高職生。
自1993年起招收了衛生檢驗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套用型專業大專生;2002年起招收了衛生事業管理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套用型專業專升本學生。此外,該院還受衛生部的委託,於1998年起招收了成人鼠疫防治專科生,學員來自全國10個省(自治區)鼠防戰線的醫務工作者;受甘肅省衛生廳委託甘肅省全科醫學培訓中心於2004年起招收全科醫師學員。

學院領導

職務
姓名
分 工
書記
白天
全面主持學院黨總支工作
院長
劉興榮
全面負責學院的行政日常管理、協調工作;
負責學院學科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財務工作、學院社會服務工作
副書記
魏可染
分管黨務及學生工作
副院長
張本忠
負責教學與實驗室建設工作、科研與科教服務工作
副院長
崔波
分管學院辦公室、教學科研的後勤保障、治安、消防,愛國衛生、外事等工作、公房與國有資產管理;
協管繼續教育、聯合辦學、培訓等社會服務工作、財務工作。
辦公室主任
劉文鐸
分管日常行政辦公、財務、信息、網路、宣傳等工作
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任職時間
書記
蔣湘海
1984-1993
王效琪
1993-2001(副書記,主持工作)
王希榮
2001-2006
胡萬軍
2006-2014
系主任
王營通
1983-1989
袁寶珊
1989-1992
易秉根
1992-1994
朱玉真
1994-2001
王玉
2001-2011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近年來,公共衛生學院教師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幾十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中青年科學基金,甘肅省省長專項基金,達能基金,其它科研項目等。科研課題獲省部級獎多項,廳局級獎多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多部。在SCI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在國內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幾百篇。
經過多年的努力,該院在科研工作中已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優勢研究方向,如大氣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丙烯腈的毒性及其對健康的影響研究、少數民族兒童營養研究、慢性病流行病學研究、鎳的毒性及其對健康的影響研究等。
公共衛生學院現有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室、細胞毒理學實驗室、衛生細菌學實驗室、衛生化學實驗室、營養分析實驗室和空氣化學實驗室等多個現代化的實驗室,擁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極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超速離心機、CO2孵箱、肺功能測量儀、Olympas顯微鏡和動式動物染毒櫃等先進實驗儀器設備。建有計算機室,擁有電腦近百台。另外還與蘭州市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合作,建立了公共衛生實驗室,以提高該院的教學、科研和研究生培養水平。

學術成果

該院多年來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1999年以來有10人赴義大利、英國、荷蘭、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和香港地區學習、短期進修或考察,有10餘人次參加了國際會議,另外,兩次邀請馬來西亞專家Nordin教授(現為該院聘請的兼職教授)來該院進行學術交流並指導和開展科研工作,為該院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另外,該院教師還參加了《現代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健康學》、《衛生學(1-3版)》、《衛生毒理學》、《社會醫學概論》、《青春期健康教育》等教育部規劃教材(研究生)和《食品衛生標準培訓教材》、《衛生學大辭典》等的編寫工作。
20年來,公共衛生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教學、科研為主導,在幾代專家教授的辛勤耕耘下,在學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廣大教職員工在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孜孜以求,頑強拼搏,使學院不斷成長壯大,從最初單一的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發展到現有的預防醫學專業本科、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本科、婦幼衛生專業本科、婦幼衛生專業專科、衛生部鼠疫防治專業專科以及衛生毒理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三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等五個專業三個層次,現已成為甘肅省公共衛生專業教育和科研的中心。

學科建設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省級重點學科
一、學科簡介
蘭州大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屬於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領域中的二級學科。2002年批准為甘肅省高校省級重點學科並於2005通過複審。目前,勞動衛生和環境衛生已形成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其範圍涉及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研究對象涉及職業人群和生活人群,研究內容涉及個體和群體與環境的關係以及消除有害環境影響、促進健康、達到人類、社會和自然統一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本學科依託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研究所、環境醫學研究室、環境評價室、公共衛生學實驗室、毒理學實驗室和分子流行病學實驗室開展了大量工作。近幾年來在甘肅省教育廳、蘭州大學及公共衛生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社會及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
二、學術團隊簡介
學科學術隊伍中有教授6人(均在50歲以下),副教授12人,講師15人。其中獲得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19人,在讀博士7人,在讀碩士1人。年齡46-55歲8人,36-45歲10人,35歲以下15人。國家一級學術團體理事以上人數4人;省部級一級學科學術團體常務理事3人;國家學術刊物的編委5人;省部級專家6人;省級學術帶頭人4人;甘肅省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2人。
三、研究方向及專業特色
本學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結合西部特色,做西部文章,以環境與健康為重點,形成了四個特色研究方向:
1.婦女職業保健與生殖健康
學科圍繞生殖健康進行了多層次、多水平的深入研究,開展了多項科研工作。近年來主要開展如下工作:職業人群中女性職工生殖健康現狀及相關危險因素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探討;環境污染對人群生殖健康的危害及各種不良妊娠結局現狀的監測及相關評價指標體系開發;重要環境污染物導致生殖系統損傷的機制研究及其有效預防、監測、診斷方法以及環境與生殖健康關係研究新方法、新技術的探索等。
2.職業中毒與工業毒理
本研究方向立足甘肅地域特色,積極開展職業有害因素防治與工業毒理研究。先後對丙烯腈、金屬鎳等毒性進行了系列研究並主持完成多項科研課題。其中丙烯腈毒理學相關研究一直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鎳毒理學相關研究經國內專家評議一致認為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我國鎳毒理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鎳危害防治提供了毒理學依據。
3.環境污染的健康危害及控制
本方向主要立足於以下科研工作:空氣污染致呼吸系統疾病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病理學特徵和生物標誌物的研究;環境污染對健康損害的危險性評價方法和指標的探討;水體中有機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頻率及其安全衛生評價;生活污水和糞便污染造成湖泊、水庫污染及其對健康影響和控制技術研究;各種飲用水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機理及相關檢測方法的最佳化;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對地下水源的污染及控制技術等進行研究。
4. 環境流行病學
本學科追蹤和立足於國際國內發育毒理學、發育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新進展,將全胚胎培養等研究方法與分子流行病學相結合,探討主要環境因素所致胚胎髮育損傷和基因突變在人群中的分布、基因突變的相對危險度以及不同人群中基因突變分布的差別,以早期診斷、預防和治療,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在白亞娜教授的帶領下,本研究方向在國內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四、教 學
近五年共招收碩士研究生157名,授予碩士學位人數107人(含同等學力),目前有在讀碩士生108人。各研究所根據條件,組織本所教師、導師或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學術探討和交流。
近幾年,研究生髮表論文質量明顯提高,CSCD論文數增加,並有論文被EI收錄,研究生就業率100%。學院畢業研究生已成為職能部門及教學科研單位的中堅力量,畢業生在國際國內著名刊物上包括全球領先的內科學雜誌《內科學年鑑》上都有論文發表,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在國內外重點工作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工作和科研能力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和認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