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地區黃土-基岩不整合面的工程地質研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梁收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州地區黃土-基岩不整合面的工程地質研究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梁收運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不整合面是巨觀沉積間斷的表征,它記錄了間斷時期的區域地質環境信息。以地球系統科學為指導,參考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據不整合面和古風化殼是同一實體的認識,選擇新構造運動強烈、地質災害嚴重的蘭州地區黃土-基岩(前寒武系變質岩,白堊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紅層)不整合面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沉積作用與風化作用研究方法和準則,區域調查與典型剖面解剖,巨觀觀測與微觀分析測試相結合,將岩土工程特性,地球物理測試、顯微構造、礦物和化學成分、水化學分析、孢粉分析、年代學方法等套用於不整合面研究。通過對不整合面多學科、多尺度、多角度信息的綜合對比,探尋不整合面特徵研究方法和不整合面蘊含的新構造環境信息,研究黃土-紅層不整合面特徵對區域新構造演化的回響,闡釋區域新構造地質環境格局;深入認識不整合面在黃土-基岩滑坡形成演化過程中的作用。
結題摘要
全面綜述了黃土—基岩滑坡及其與不整合面的關係,以黑方台滑坡群為背景,以黃土底部不整合面為核心,從地形地貌、台緣斜坡的地質剖面結構、黃土及下伏紅層砂岩的岩土工程性質、水文地質條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機理;以甘肅南部特大型持續活動的典型滑坡的滑動帶為對象,研究了滑帶土的地球化學和微觀結構特徵,探索了滑帶土形成與聚集規律及其與滑坡活動的關係。(1)提出了黃土—基岩滑坡研究的主要方向為基岩頂部的古風化殼、基岩產狀、黃土的剖面結構和岩土物理力學和水理性質、黃土底部的卵石層等與滑坡成因的關係。(2)進行了非飽和黃土與飽和黃土的環形剪下試驗,得到孔隙水中NaCl濃度是影響飽和黃土剪下強度的重要因素,解釋了灌溉誘發的黃土滑坡季節性復活的機理。(3)分析了地形條件對黃土滑坡的影響及滑坡類型與地貌特徵間的關係,獲得了黃土滑坡的易滑坡度和坡形的統計規律,揭示了典型區域降雨引起的淺層滑坡的類型與局部地形間的密切聯繫,建立了台緣黃土滑坡滑距與滑體形態參數的定量關係。(4)現場調查與數值模擬相結合,再現了在公路建設期,由於開挖誘發的袁家灣順層高邊坡的多次失穩破壞過程。(5)選擇黑方台典型剖面,對不整合面上覆黃土和下伏紅層基岩進行系統的剖面樣品採集、物理力學性質測試和微觀結構分析,解釋了黃土滑坡剪出部位的形成機理和古風化帶的發育規律。(6)對黑方台周緣泉水流量和水質參數進行長期觀測,展開了地下水動態和水—土相互作用規律及其孕災效應的研究。(7)通過滑帶剖面系統的樣品採集,研究了泄流坡、清水子和秦峪三大滑坡滑帶土地球化學與微觀結構特徵,揭示了滑帶內的氧化還原條件和微觀孔隙的變化規律,並探索了對滑坡演化的指示意義。(8)在總結突發性地質災害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汶川地震影響的隴南地區,研究了地震誘發地質災害的災情與風險的分布規律,進行了基於多變數統計分析法的滑坡敏感性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