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25攻擊機
- 英文名稱:Su-25
- 研製時間:1968年
- 服役時間:1984年
- 定型時間:1975年
- 國家:蘇聯、俄羅斯
- 生產商:蘇霍伊設計局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立項,試製歷程,定型試飛,批量生產,技術特點,結構設計,動力系統,武器系統,航電系統,性能數據,衍生型號,蘇-25,蘇-25UB,蘇-25UT/蘇-28,蘇-25UTG,蘇-25BM,蘇-25K,蘇-25T/TK/蘇-39,蘇-25KM,蘇-25SM,服役動態,戰鬥表現,阿富汗戰爭,兩伊戰爭,波斯灣戰爭,南奧塞梯戰爭,敘利亞內戰,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蘇-25是蘇聯研製的亞音速單座攻擊機,1968年研製,1975年2月首飛,1984年裝備部隊。蘇-25強擊機的主要特點是:能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上起降,執行近距戰鬥支援任務;反坦克能力強,機翼下可掛載“旋風”反坦克飛彈,射程10千米,可擊穿1000毫米厚的裝甲;低空機動性能好,可在載彈情況下,在低空與武裝直升機米-24協同,配合地面部隊作戰;防護力較強,座艙底部及周圍有24毫米厚的鈦合金防彈板。
蘇-25曾在阿富汗戰爭中大量使用。蘇-25空重9.5砘,最大載彈量4.4砘,作戰半徑400~700公里,能在30~5000米高度遂行戰鬥任務。在車臣戰爭中“蘇-25”及其各種改進型飛機都投入了實戰。該型表現出火力強大、安全性能好等特點,儘管非法武裝從境外獲得了“毒刺”、“星爆”等美英先進的單兵防空飛彈,卻從未擊落過一架蘇-25強擊機。
蘇-25攻擊機(SU-25)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放型聯合股份公司研製的單座雙發亞音速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蛙足”(Frogfoot)。該型具有良好的亞音速性能和低空機動性能。機身短粗,全焊接座艙底部及四周裝有24毫米的鈦合金防彈鋼板,操縱面由傳動桿驅動而不是鋼索,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可抗一般地面炮火攻擊。能在簡易機場起飛,與米-24武裝直升機協同,配合地面部隊攻擊坦克、裝甲車和重要火力點等。
研製立項
美國出於越戰經驗,開始研製 AX 攻擊機,最後要求轉向反裝甲,導致 A-10 攻擊機。蘇聯一方面追蹤美國,另一方面探索自己的道路。蘇軍的要求更加注重反裝甲和一般對地攻擊,要求能在具有一定的空中和防空威脅的環境下作戰。當然,特彆強調簡單、結實、可靠、低價、高效、多用,具有良好的出動力和戰場生存力,尤其要能夠抵禦戰場上無所不在的輕武器火力。簡言之,需要新時代的伊爾-2。
1968年,蘇軍在提出了攻擊機要求的時候,雅可夫列夫、伊柳辛和蘇霍伊設計局參加競選,重點在於在前線 150 公里以內目視攻擊敵人的地面目標、直升機和低速飛機,還要求能儘快投產。蘇霍伊的設計有備而來,自然獲選,設計局編號 T-8。
試製歷程
T-8 的關鍵設計參數是速度。研究表明,最大速度不宜超過 850 公里/小時,更高的速度使得飛行員沒有足夠的時間捕獲、辨別和鎖定地面目標,也使得用航炮和火箭彈的目視攻擊只有很短的時間視窗,需要早早拉起,以避免觸地或者飛入爆炸的彈片中。因此,T-8 採用接近平直翼的只有 20 度後掠角的機翼。
發動機的選擇也是在成本、推力和起落性能之間綜合權衡。最後採用雙發,中間用防彈鋼板隔開,避免一發炮彈擊毀兩台發動機的事。進氣口也是簡單的固定設計,這對亞音速的 T-8 夠用了。發動機在伊索托夫 TR5、留里卡 AL29 和圖曼斯基 R53 之間選擇,都是非加力型的,推力、重量、尺寸也相近。在最後選定發動機之前,先用非加力的圖曼斯基 RD9,這是米格-19 的發動機去掉加力,但發動機艙設計成可以容易地換裝其他發動機。導航-攻擊系統也先用蘇-7 上裝用的現成系統,以後再換裝更先進的。
T-8 在加強戰場生存力上動了很多腦筋。為了最大的可靠性和簡單性,T-8 採用機械操縱。飛行特性也因此十分平和,很好飛。鈦合金的機械連桿粗達 40 毫米,可以抵禦 12.7 毫米高機的直接命中。橫滾和偏航控制是單連桿,俯仰控制是雙連桿,進一步加強生存力,至少使飛機在超低空被嚴重損壞、必須跳傘時,飛行員有機會拉起,然後跳傘。飛行員座艙四周有防彈鋼板保護。最初設計是用雙硬度鋼板,高硬度層可以抵擋子彈、彈片和炮彈的直接命中,低硬度層提供足夠的彈性,在高硬度層也擋不住的時候,不至於碎裂,造成二次效應。但雙硬度鋼板如果把兩層焊接起來,防彈性能會由於熱處理而下降。如果用螺栓或者鉚釘連線起來,被大威力彈頭擊中的時候,可能會鬆動飛出,造成二次效應。最後決定採用焊接的鈦合金防彈鋼板,厚度在 10 到 24 毫米之間,可以抵擋 20-23 毫米炮彈的直接命中。飛行員腦後的頭靠和整個靠背也有很厚的鋼板,保護從後面過來的射擊。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小飛行員上身的暴露,飛行員“窩”在座艙里,只有肩膀以上露出來。座艙蓋頂和兩側增加反光鏡,幫助增加視野。燃油管線不光有裝甲防護,可以精心走線,萬一中彈後減少燃油濺灑在熾熱的發動機上引起火災的危險。
T-8 的上單翼便於在翼下掛載武器,前緣襟翼提高低空低速機動性,外八字起落架採用寬大的低壓輪胎,輪胎為 31.5x11 英寸,大約相當於皮卡(pick up truck)的輪胎,比一般戰術飛機的輪胎要大,有利於在鬆軟的簡易跑道上起飛著陸。
T-8 一個很特別的設計是從翼下副油箱發展過來的“維修吊艙”,用於野戰機場簡易跑道上的自我技術支援。吊艙有四種類型:第一種內裝發電機、空氣壓縮機和維修工具,用於野外搶修;第二種內裝輸油泵和軟油箱,可以用作野外加油站;第三種內裝測試設備,用於維修電子系統;第四種可以在裡面裝一個地勤人員,儘管在裡面不大舒服。掛載這樣的吊艙後,T-8 可以自帶必要的地勤裝備,自主部署到前線條件簡陋的簡易跑道。
T-8 空重 4,850 公斤,載彈量 3,000 公斤,戰鬥起飛重 10,370 公斤,航程 580 公里。
但這時空軍更改了設計要求,載彈量增加,航電也更加現代化。這些新要求使飛機空重增加,翼面積因此增加了近50%,起落架加強,尾翼面積增大。1973-74 年間,T-8 設計完成,採用兩台 RD9 發動機。1975 年初第一架製造完畢,1975 年 2 月 2 日,伊柳辛首飛成功。年底前,第二架製造完成,12 月 26 日也由伊柳辛首飛成功。
定型試飛
T-8 在 1975-76 年間進行了大量的試飛,但在這段時間裡,RD9 發動機下馬了,蘇聯航空部拒絕批准繼續生產已經過時的 RD9 發動機,蘇霍伊只好改用米格-21使用的圖曼斯基 R13 的非加力型,成為 R95。發動機直徑加大,後機身全部重新設計,進氣口也帶 7 度的前傾。第二架原型機首先改裝,接受新發動機,與 1976 年 12 月 7 日首飛,還是伊柳辛掌舵。第一架原型機稍後也接受了改裝,1978 年 7 月 21 日還是由伊柳辛首飛成功。
第一架和第二架原型機開始時是用和鈦合金防彈鋼板同等重量的鋼板代替,這時也換裝了定型後的鈦制防板。中機身加長 210 毫米,尾部也加長 240 毫米。生產定點于格魯吉亞的提比里西飛機廠。其實第一架和第二架原型機是在傳統的蘇霍伊的新西伯利亞工廠製造的,但新西伯利亞忙於製造蘇-24,沒有多餘的產能繼續 T-8 的工作,其他傳統的蘇霍伊工廠如斯摩棱斯克、伊爾庫茨克和共青團城也都忙著自己的生產任務,最後找到資格較淺的提比里西,只有這裡在生產米格-21 的雙座型,有多餘的產能。以後生產也在貝加爾湖邊的烏蘭烏德進行。
批量生產的準備在 1976 年開始,第一架生產型蘇-25 是 T-8 的三號機,由工廠試飛員尤里葉戈洛夫試飛成功。第二架生產型蘇-25 於 1979 年 9 月 19 日由伊柳辛試飛成功。在 1978 年 5 月到 1980 年 12 月間,共有 7 架 T-8 參加國家鑑定試飛,其中兩架被送到阿富汗戰場在實戰條件下進行作戰性能測試,在戰地條件下出動 100 次,其中作戰出擊 30 次。國家鑑定試飛之後決定投產,定名為蘇-25。以後持續改進,推出雙座型蘇-25U,增裝燃油和改進航電的蘇-25T 和蘇-25TM(也叫蘇-39)。
批量生產
Su-25 共生產 600 多架,1992 年交付完畢。北約給蘇-25的焯號為“蛙足”(Frogfoot)。該型在侵略阿富汗的作戰中損失了 23 架。現有一部分 Su-25 轉到獨立國協海軍航空兵服役。Su-25 能在靠近前線的簡易機場上起降,載各種炸彈在低空與武裝直升機 Mi-24 協同,在戰場上配合地面部隊作戰,攻擊坦克、裝甲車等活動目標和重要火力點。Su-25 主要靠低空機動性來躲避敵方戰鬥機的截擊和地面炮火的打擊。1982 年蘇軍進入阿富汗作戰時,該型被用於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西方在那裡首次拍攝到 Su-25 的照片。
技術特點
機翼:懸臂上單翼,三梁結構,採用大展弦比梯形直機翼,機翼前緣有20°左右的後掠角,
機身:全金屬半硬殼結構,機身短粗,座艙底部及四周有24毫米厚的鈦合金防彈板
頭部左側是空速管,右側是為火控計算機提供數據的感測器。
起落架為可收放前三點起落架
主輪尺寸為840×360毫米,前輪尺寸為660×200毫米,主起落架帶有剎車裝置。尾部裝兩個十字形減速傘。
動力裝置兩台P-195渦輪噴氣發動機,裝在後機身側下方,進氣道較長,無加力燃燒室,單台推力44.13千牛(4500公斤),發動機尾噴口作了紅外禁止處理
總載油量5600升,內側翼下掛架可各攜帶一個850升的副油箱。
航電設備:風擋下面有雷射測距器及目標標識器,風擋前面及尾翼下部有SRO-2敵我識別系統天線。“警笛”3雷達告警系統的天線位於垂尾的上部。機頭的頂部裝有拍攝對地攻擊效果的錄像設備。
武器:機翼下總共有8個掛架,可攜帶4400千克空-地武器,包括57毫米和80毫米火箭,500千克燃燒彈、化學集束炸彈、空-地飛彈,“旋風”反坦克飛彈,此外前機身左側有一門30毫米雙管機炮。
結構設計
採用高懸臂上單翼設計,三梁結構。機翼為大展弦比梯形直機翼,機翼前緣有 20° 左右的後掠角,機翼後緣平直,從翼根起有下反角。整個機翼後緣分三段,外段是液壓驅動的副翼,手動操縱功能作為備份。裡面兩段是雙縫襟翼,每側副翼有多重補償片。機翼前緣有分成兩段的全翼展前緣縫翼,機翼外段前緣突出,在機翼中段形成鋸齒形,用以改善低速操縱性。翼尖處有小艙,內裝電子對抗設備,在此小艙下部有可收放的著陸燈。小艙的後部可向上向下分別張開,形成減速板。
發動機短艙位於後機身兩側,進氣道較長,安裝兩台無加力燃燒室的 R-195 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 4,500 公斤。噴管經過等別改裝以降低其廢氣的溫度,以減少紅外線特徵,R-195 平均使用壽命只有 550 個飛行小時。
在座艙與機翼前梁之間、機翼後梁到垂尾前緣之間是機身油箱,機翼的中段也有油箱,總載油量 5,600 升,內側翼下掛架可各攜帶一個 850 升的副油箱。
平尾為懸臂結構,其安裝角可變,並有小的上反角,其後緣是手動操縱的升降舵。方向舵分兩段,液壓驅動,上段方向舵通過皮托管上的風標及感測器以及電動-機械控制自動偏航阻尼系統來操縱,下段方向舵及每側升降舵上均有補償片。起落架為可收放前三點起落架,液壓驅動。主起落架收起時機輪水平放置在進氣道下的起落架艙內。每個搖臂起落架上都裝單輪,用低壓輪胎。前起落架向前收,輪胎可轉向,有擋泥護板。主輪尺寸為 840×360 毫米,前輪尺寸為 660×200毫米,主起落架帶有剎車裝置。
蘇-25 使用單座K-36D 零-零彈射座椅,座艙蓋與中央段機身頂部齊平,後部加有防彈鋼板。座艙蓋向右側打開,頂部有一面小的後視鏡,風擋為平板防彈玻璃。機身左側內有摺疊登機梯。
為了提高飛機抵擋地面火力的攻擊的能力,Su-25 採用全金屬半硬殼結構,機身短粗,座艙底部及四周有 24 毫米厚的鈦合金防彈板,飛行操縱面由推拉桿(而不是通常的操縱索)驅動。主要承力件採用耐損結構。發動機裝在由不鏽鋼板做成的艙內,並有 8 毫米厚的防彈鋼板保護,油箱中有吸震防火樹脂,可避免中彈後起火。為強調生存力而增加的重量占最大起飛重量的 7.5%。維持飛機正常飛行所需的工具可裝在四個吊艙內隨機帶走。發動機可使用前線機場中的各種燃油。Su-25 以上這些保護措施使其戰場生存能力很高,在阿富汗戰爭中,Su-25 被地面火力打到遍布彈洞依然能安然返航,而擊落一架 Su-22 只要用高射機槍直接命中發動機或飛行控制系統等重要部位,但高射機槍對 Su-25 的重要部位連皮毛也傷不了。為了對付阿富汗游擊隊的單兵攜帶型地對空飛彈的威脅,Su-25 每次出擊都加裝了紅外干擾彈。
動力系統
2台圖曼斯基設計局的R-195無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44.18千牛。兩台發動機間裝有5毫米厚的防彈鋼板。發動機短艙位於後機身兩側,進氣道較長,安裝兩台無加力燃燒室的 R-195 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 4,500 公斤。這是一種可在惡劣氣候保持輸出推力的發動機,由於發動機推力大,Su-25 的的推重比比 A-10 高一些,機動性也好一些。噴管經過等別改裝以降低其廢氣的溫度,以減少紅外線特徵,R-195 也有著和其他蘇制發動機相同的缺點,就是耗油量大,而且平均使用壽命比美國的發動機要少,只有 550 個飛行小時。在座艙與機翼前梁之間、機翼後梁到垂尾前緣之間是機身油箱,機翼的中段也有油箱,總載油量 5,600 升,內側翼下掛架可各攜帶一個 850 升的副油箱。
武器系統
蘇-25機翼下共有8個掛點,最大載彈量 4,400 公斤,包括57毫米和80毫米無控火箭,500 千克燃燒彈、化學集束炸彈、AS-7,AS-10,AS-14 等各型空對地飛彈、“旋風”反坦克飛彈,兩個外翼掛架可帶“環礁”或“蚜蟲”空對空飛彈,尾錐內有用於電子干擾的金屬箔條投放器。
外掛包括UB-32A、B-8M1火箭吊艙,240毫米S-24和300毫米S-25制導火箭,KH-23、KH-25和KH-29空對地飛彈,R-3S或R-60空對空飛彈等。此外,蘇-25的前機身左側有一門Gsh-301 型 30 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50 發,最高射速為 3,000 發/分,這樣高的射速只要六次短射就把所攜帶的彈藥打光。
航電系統
“警笛”3雷達告警系統,SR0-2敵我識別器,ASO-2V箔條/干擾條投放裝置,雷射測距儀和目標指標器,機頭頂部裝有用於拍攝對地攻擊效果的錄象設備等。
蘇-25 的機載電子系統頗為簡單,機頭風擋下面裝有雷射測距器及目標標識器,風擋前面及尾翼下部有 SRO-2 敵我識別系統天線。“警笛”3 雷達告警系統的天線位於垂尾的上部。機頭的頂部裝有拍攝對地攻擊效果的錄像設備。座艙內安裝自動駕駛儀和簡單的導航系統。蘇-25 沒有用於夜戰的紅外線夜視系統,在惡劣的天氣下,其打擊能大減。在對地攻擊時,只有靠飛行員的觀察和經驗發現和攻擊目標,飛行員的經驗對攻擊的準確度有很大的影響。
頭部左側是空速管,右側是為火控計算機提供數據的感測器。
性能數據
乘員:1人
長度:15.53米
翼展:14.36米
高度:4.80米
機翼面積:33.7平方米
空重:9,8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9,300千克
動力系統:2 × 聯盟R-195非加力發動機
推力:2 ×44.18千牛(4508千克)
最大飛行速度:0.82馬赫(975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7,000米
航程:1,000千米
作戰半徑:560公里(載彈2000千克,高-低-高)
爬升率:58.0米/秒
翼載荷:572.7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0.23
衍生型號
蘇-25具有多種改型,蘇-25單座近距支援型,蘇-25UB串列雙座教練型,蘇-25UT不帶武器系統的蘇-25UB型,蘇-25UTG艦載型,蘇-25T/TK反坦克的新改進型等。最新型號是Su-25T,特徵為改進燃油容量、航空電子裝備、防彈鋼板及攻擊系統。此型號的輸出型序號為Su-25TK。
蘇-25與常被拿來比較的美國A-10A“雷電”攻擊機相當不同,因它不似美國“坦克剋星”般具厚重的防彈鋼板。在阿富汗的經驗使諸如干擾絲/熱焰彈拋投器之自衛系統成為標準操作設備。蛙足在戰場上可使用多種武器,包括RBK-250集束炸彈、機炮及BETAB減速炸彈。
前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後,蘇軍對其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推出了“蘇-25T”“蘇-25TM”、“蘇-25TK”等一系列新機型。配備全新的導航系統,裝備了先進的測向雷達,可準確確定提供飛機的位置;採取了有效的防護措施,如配備對付雷達制導防空飛彈的偵察雷達、主動無線電干擾機、對付紅外製導防空飛彈的假目標投放裝置等,能保障飛機安全穿越敵防空體系,提高了飛機的生存和突防能力;裝備了X-31P和X-58UE反輻射飛彈,以及反直升機、反坦克雙重功能的“旋風”飛彈,在偵察雷達和“颮—M”光電瞄準系統的配合下,可準確攻擊預定目標。
蘇-25
單座近距支援飛機,其出口型為蘇-25K。T-8 原型機在競爭中獲勝後,1977 年蘇霍伊設計局在第三架原型機 T-8-3 上進行了預生產的改進。這些改進包括將 T-8-1/2 下的機炮鼓艙去除,機炮收進機身中,這成為兩者外觀上最大的不同之處。發動機短艙進氣口加大,以適應新的圖斯曼斯基 R-195 發動機;去掉了機翼翼刀,並改用高度較小的翼下掛架。垂尾頂部增加了雷達告警接收天線,水平尾翼由原來的下反角改成上反角。由於這些改進使 蘇-25 的列裝時間延誤了 3 年,飛機單價也增加了,當年的價格是 5,800 萬盧布。
蘇-25“蛙足”-A 的生產結束於 1989 年,共生產 330 架。
蘇-25UB
串列雙座教練型,裝有全套導航攻擊系統用於武器訓練,高度增加到5.2米,換裝了新型的敵我識別器,武器部分保持不變。由於增加了一個座艙,在一些細節處作了改變,一是去掉了後視鏡,並增大了前風擋面積;二是去掉了機身左側的摺疊登機梯;三是為了保持穩定性,增大了垂尾。其出口型為蘇-25UBK。
蘇-25UT/蘇-28
不帶武器系統的蘇-25UB型。1985年8月6日原型機首次試飛,機長為15.36米,只少量生產。1989年參加巴黎航展時的編號為蘇-28。
蘇-25UTG
與蘇-25UT基本一樣。在機身下加裝一個攔阻鉤,用於著艦試驗。1989年11月1日在“庫茲涅佐夫”航空母艦上試飛,成為繼米格-29K和蘇-27K之後第三種在該艦試驗的飛機。該型別開始生產了5架,1992年初又生產了5架。
蘇-25BM
與蘇-25“蛙足”A基本一樣。“BM”是俄語拖靶之意,與 蘇-25“蛙足”-A 基本一樣。翼下增加了掛架,可攜帶用於戰鬥機駕駛員飛彈訓練的由火箭推進的靶機。為了減輕重量,去除了機炮。出口型為Su-25BMK“蛙足”-A。
蘇-25K
蘇-25 的出口型,是一種降檔型,安裝較老式的 IFF 天線,並且不能發射空地飛彈。
蘇-25T/TK/蘇-39
在 80 年代,甚至在 蘇-25 攻擊機開始批生產之前。蘇聯軍方就已經強烈地意識到,一種僅能在白天進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並只有有限使用制導空對地武器能力的空中支援飛機很難滿足未來現代化戰場的需求,同時提出,它們需要一種能夠在戰區前沿 450 千米以遠區域 30 至 4,500 米高度晝夜執行任務的空中支援飛機。它們能攻擊敵人的機動和固定目標、空防系統、直升機、運輸機和水面的小型艦。這種軍事需求被視為是俄羅斯對西方提出的能晝夜連續作戰、攻擊敵區縱深同標和精確打擊敵軍第二梯隊部隊空中支援飛機方案的回響。
蘇-39 就是根據上述齋求。在蘇聯 80 年代初期提出的 T8M(蘇-25T)計畫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首架根據 T-8M 計畫研製的原型機 蘇-25T 於 1984 年就進行了首飛,後來,設計局在其已研製出的幾架原型機的基礎上,於 90 年代生產了 8 架 蘇-25T 預生產型。當時,T-8M 計畫已經被進一步修改為 T-8TM 計畫,其機型也在原型機 蘇-25T 的基礎上通過增強武器系統和航空電子系統改名為 蘇-25TM(即蘇-39〕,1995 年,設計局共生產了 3 架 Su-39 原型機。其中一架是新製造的。兩架由蘇-25T 預生產型飛機改裝而成,蘇-39 的發展工作到 1997 年完成,並開始按照俄空軍的試驗計畫進行飛行試驗。主要設計特點除了有限的機體改進設計之外 蘇-39 的機體主要是基於蘇-25UB 設計的。
與其基礎型相比,Su-39 的機頭被加寬並稍稍加長,以安裝光電瞄準系統和制導系統,後駕駛艙下部空間內安裝了一個油箱。上部加裝了一個電子設備艙;因在飛機頭部加裝了航空電子設備,飛機上原先位於機身底部右側的雙管機炮要重新定位並同時導致飛機的前起落架略向左移;基準機原先設有發動機進氣道的中機身段基本沒有改動,但後機身段增加了一個副油箱和新的設備;在垂直安定面擬部加裝了一個紅外干擾裝置和一個反探測用的箔條投放裝置。同時,Su-39 還能裝載各種形狀的新型天線。
Su-39 飛行控制系統的一個重要的改進是採用了一個與機載的武器投放系統和導航系統一體化的 SAU-8 型自動飛行控制系統。此外,Su-39 除了像 Su-25UB 和其他後期型 Su-25 一樣採用了液壓作動的副翼系統外,還將升降舵系統也改為液壓作功式。
Su-39 採用兩台 R-195 型發動機。主要的改進特點是增加了推力和通過改進發動機熱排氣和發動機艙冷卻系統,減少了它的紅外特徵值。同時內部燃油容量增至 4,900 升。
Su-39 駕駛艙內裝有一個與所有 Su-25 型別上相同的彈射座椅、但增設了以前各型 Su-25 型上均沒採用過的座艙增壓系統,從而使該型的飛行高度從原來 Su-25 型的 7,000 米最大限制使用高度提高到 10,000 米。並增加了轉場航程。
Su-39 主要的改進在於新型的火控系統和導航系統,平顯及下視陰極射線管、雷達告警系統等。可帶微光電視導航/攻擊系統吊艙(即將被前視紅外吊艙替代),可在夜間識別 3 公里外的主戰坦克。該型新增的自動作業系統能夠讓飛行員預先把攻擊程式輸入電腦,攻擊時飛行員可以按照程式預先設計的航線進入目標區進行攻擊,大大減輕了飛行員在攻擊時的工作量。此外還加裝了新型都卜普勒測速儀,A-723 型遠程無線電導航系統,該系統能接收全球導航站的信號;A-312 型自動著陸系統。在目標搜尋/跟蹤方面,它在機頭安裝了 I-251 型光學電子瞄準系統,這套系統由三個不同的系統組成,分別是光學搜尋/跟蹤電視,雷射測距儀和用於引導雷射反坦克飛彈的脈衝雷射產生器。自動搜尋/跟蹤電視可以在晝夜自動搜尋目標,在搜尋目標時,光學電視的角度為 27 度-36 度,追蹤目標時為 10 度,放大倍率 23 倍,能發現 15 公里外的建築物,8 至 10 公里外的坦克,在距離 8 公里時測定坦克的精確度為 0.6 米。I-251 型光學電子瞄準系統的視角可以調整,高低方向為 +15 度-85 度,水平角則為左右各 35 度,以便於搜尋目標。
該型還有一台"長矛-25"型雷達。Su-39 裝有一套電子對抗系統和光學干擾器,電子對系統不但能測出敵方雷達的位置,還能幹擾敵方的無線電電子操縱系統。光學干擾系統由兩個 6 千瓦的銫燈,能幹擾紅外導引飛彈的導引頭,把紅外飛彈引開。
該型還有一台"長矛-25"型雷達。Su-39 裝有一套電子對抗系統和光學干擾器,電子對系統不但能測出敵方雷達的位置,還能幹擾敵方的無線電電子操縱系統。光學干擾系統由兩個 6 千瓦的銫燈,能幹擾紅外導引飛彈的導引頭,把紅外飛彈引開。
所攜帶的武器包括每側翼下各帶一束代號為“旋風”的 9M120 型(AT-9)管發射式超音速雷射制導反坦克飛彈,每束有 8 枚,最大射程為 8-10 公里,可擊穿 1,000 毫米厚的裝甲,這是一種可對付空中和地面目標的兩用飛彈,除了用來反坦克外,還可以用來打擊時速低於 800 公里的空中目標。其它武器包括雷射制導的 AS-10 及 AS-14、火箭/衝壓發動機推進的 AS-17、反輻射的 AS-11 等空-地飛彈,以及 KAB-500 雷射制導炸彈及 AA-8 空-空飛彈,並有裝於機腹前起落架左側的 30 毫米雙管機炮。此外該型翼尖還有電子對抗設備吊艙。Su-25TM 在設計中吸取了侵阿作戰中的經驗教訓,其導航/攻擊系統基本具備自主進入及脫離戰區的能力,目標跟蹤、武器的選擇及發射的自動化能力也增強。在 1991 年杜拜航展上的出口編號為 Su-25TK。同年生產的首批 10 架用於部隊的驗收試飛。
與其前身 Su-25 和 70 年代設計的非常早期型近距支援飛機、如美國的 A-10 相比。Su-39 的確具有更加複雜的系統和更加廣泛的任務範圍。特別是機載武器系統的攻擊能力和探測系統的探測能力超過了英國的”鷂”GR7。
蘇-25KM
由以色列 Elbit 集團和喬治亞提比里西航空製造公司合作的,改造 Su-25K 的“蠍子”計畫初步成功。2001 年 4 月 18 日在提比里西機場,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得納澤參觀了樣機的首次公開試飛。
”蠍子”計畫將以全新的電子作戰系統裝備這一俄制的用於近戰支援的戰鬥轟炸機,其中包括玻璃座艙、武器及導航系統。該計畫始於 2000 年 9 月,改造完成的 Su-25“蠍子”於2001年 4 月 14 日由 Elbit 集團首席試飛員 Yehuda Shafir 駕駛完成了其處女飛行。
Elbit 的“蠍子”計畫總工程師 Mody Rosoff 透露:改造計畫的核心在於改裝“雙 1553B”數據匯流排和公司的“Modular”型多用途計算機。最初,駕駛座艙的操縱部分被設計為與原始型號相類似的平面儀錶盤型,而後又被重新設計為由兩塊 6x8 英寸的多功能彩顯、用於控制前上方的抬頭顯示器、新的告警裝置以及彈射裝置所組成的綜合控制立體座艙。
新的電子裝置還包括 GPS 全球導航系統、Elbit 集團的活動地圖顯示器(這是這種顯示器首次裝配在固定翼飛機上)以及儲彈控制系統等等,這些構成了武器運載及導航系統。用於通訊的兩個頻道——一個超高頻和一個甚高頻——都增加了安全保護模式。
Elbit 集團生產的與飛機相配套的可視型頭盔將限量供應,但可以按照用戶的要求對其進行改造,安裝附加的裝置。原有的雷達系統和燃油系統將被保留,同樣被保留的還包括俄制的雷射探測裝置。
蘇-25SM
2006年首批蘇-25SM攻擊機交付俄羅斯空天部隊。蘇-25SM具備了在各種天氣條件下發射高精度武器的能力。機載PrNK-25SM“雪豹”瞄準導航系統可將武器使用的準確性提高近2倍,將導航精度提高9倍。作為S0I-U-25信息顯示系統一部分的KAI-1-01瞄準指示裝置和MFTSI-0332M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屏,改善了飛行員工作條件,將作戰效率提升了1.5倍。機上還安裝有“標槍”雷達、“粉彩”雷達告警接收機、Vitebsk-25電子對抗套件、SUO-39M型火控系統,並將用以自衛的R-60M紅外格鬥彈,換為更先進的R-73E紅外格鬥彈。
服役動態
戰鬥表現
阿富汗戰爭
蘇軍使用了蘇-25執行對地密集打擊的任務,而且在本型攻擊機上配備的“裝甲駕駛艙”已被驗證足以有效抵抗阿富汗聖戰士使用的對空大口徑機炮(如ZU-23-2)的攻擊,並且有效威懾地面的敵人。後來為了對抗美國秘密支援阿富汗反抗軍的刺針飛彈,而加裝了熱焰彈、金屬片等反制裝置。
兩伊戰爭
波斯灣戰爭
盟軍發動“沙漠風暴”攻勢後,伊拉克陸空軍被瞬間打得潰不成軍,有部分蘇-24與蘇-25的伊軍飛行員為了躲避戰火而駕機叛逃到伊朗,之後這些原本的伊拉克戰機被伊朗接收。
南奧塞梯戰爭
敘利亞內戰
2018年2月3日,俄軍的一架蘇-25戰機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被擊落,飛行員彈射出座艙,但在與恐怖分子的戰鬥中犧牲。俄國防部指出,飛行員曾於彈射後匯報自己落入恐怖組織"征服陣線"控制的地區,但他隨後在與恐怖分子的戰鬥中犧牲。據初步訊息,蘇-25戰機是被攜帶型防空武器系統擊落的。
總體評價
蘇-25攻擊機十分強調皮實和戰場生存力,在緊急情況下,用普通汽車用柴油也能飛。當然這樣對飛機發動機很不利,只能用 4 小時,過後必須馬上大修。不過蘇-25還是採用油耗和紅外特徵都較高的渦噴發動機,在這點上,蘇美的技術差距一目了然。蘇-25 在出口市場上銷路不是太好,遠遠比不上同時代的米格-23這樣的戰鬥機。超音速對各國空軍依然是極大的誘惑,缺乏空戰能力更使蘇-25難得經費拮据的國家的空軍的青睞,充斥市場的從一線退下來的大批戰鬥機加裝對地攻擊能力後,更加加深了蘇-25的困境。雖說蘇-25以廉價見長,已經付清的前一線戰鬥機可是更加廉價,還有現成的後勤體系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