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蘇聯晚期媒介生態與體制
- 作者:張舉璽等
- 首版時間:2016年1月
- 字數:458千字
- 類別:傳播史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系統研究了新聞自由化與蘇共亡黨關係,釐清了新聞自由與蘇聯新聞自由化之間的區別,論述了蘇共亡黨與之推行的新聞自由化之間的關係,分析了蘇共亡黨的根本原因等。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蘇共晚期執政生態 | 第二章 蘇共晚期媒介生態 | 第三章 蘇共晚期的新聞自由化 |
---|---|---|
第一節 20世紀70—80年代蘇聯所處的世界環境 第二節 20世紀70—80年代蘇聯國情 第三節 20世紀70—80年代蘇聯共產黨黨情 第四節 20世紀70—80年代蘇聯民情 第五節 20世紀70—80年代蘇共主導的改革 | 第一節 蘇共晚期媒介政策 第二節 蘇共晚期媒介資源 第三節 蘇共晚期媒介技術環境 第四節 蘇共晚期媒介生存環境 | 第一節 新聞自由特徵 第二節 蘇共改革後推行的新聞自由化 第三節 蘇共改革推行新聞自由化的核心內容 |
第四章 蘇共推行新聞自由化的動因與構想 | 第五章 蘇共新聞自由化演進過程 | 第六章 蘇共新聞事業在自由化浪潮中沉沒 |
---|---|---|
第一節 蘇共推行新聞自由化的背景 第二節 蘇共推行新聞自由化的戰略構想 第三節 蘇共推行新聞自由化的價值與意義 | 第一節 蘇共新聞自由化的初始階段及角色 第二節 蘇共新聞自由化的展開階段及角色 第三節 蘇共新聞自由化的發展階段及角色 第四節 新聞自由化的失控階段及角色 | 第一節 蘇共喪失對媒介的控制權 第二節 蘇聯晚期大眾傳媒所有制呈現多元化 第三節 蘇聯晚期多黨制傳媒結構 |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新聞自由化是蘇共晚期由中央主導,在新聞輿論界自上而下推行的新聞自由主義。新聞自由化以公開性、輿論多元化和民主化為基礎,主動放棄黨性原則,取消新聞審查制度,炒作各種負面新聞,從反思歷史到否定現實,媒介成為歷史與現實的審判者。研究結果表明,執政黨有效把握新聞自由,有利於社會穩定,有利於社會建設進程,有利於實現階段性進取目標。但是,執政黨如果不注重自身建設和改善民生,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大力吸收民主社會主義思想,甚至西方新聞自由主義,來摧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報刊思想,放棄黨對新聞媒介的絕對領導地位,搞多元化黨派思潮等,是注定要失敗的。
②蘇共新聞自由化初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決策透明度,形成輿論監督;追求真實新聞,反對舊有報導模式;衝擊舊新聞制度,立言論自由之氛圍。在任務實施過程中,興起一股揭露社會弊端的熱潮,媒介成為加強黨與民眾對話的平台。從此,新聞自由化打破高度集權和高度封閉的新聞壁壘,追求公開與透明。全國上下呈現積極向上的良好局面,改革取得顯著成效。隨著新聞自由化步步推進,大眾傳媒公開通報情況,就歷史疑點和現實熱點問題,積極組織公開討論。大量從前被禁止的話題突然在報刊中出現,大量聞所未聞的信息使傳媒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發揮著上通下達的作用。新聞自由化扮演著“輿論一律”的突圍者,歷史和現實的批判者,意識形態多元化的推動者等多種角色。但是,“輿論”是把雙刃劍,具有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雙重屬性。由於輿論多元化,加速了蘇共與社會的矛盾,直接導致意識形態多樣化,黨內派別多元化和利益多元化。隨著《蘇聯報刊與其他大眾傳媒法》頒布與實施,新聞自由化受到法律保護。在法律的保護之下,大眾傳媒的傳播方針發生根本轉變,從積極正面轉向消極負面。蘇共形象遭到嚴重醜化,其歷史被肆意歪曲,錯誤被無限放大。
③戈巴契夫在推動政治經濟改革的初期,就把傳媒當作了改革工具,多次強調傳媒首先要服務於經濟和政治改革,其次才是自身的變革。蘇共傳媒深陷政治改革的旋渦,受蘇共政治派別黨內鬥爭的深刻影響,並隨著蘇共力量的分解而四分五裂。在多黨派傳媒激烈競爭中,蘇共傳媒在輿論浪潮中逐漸迷失。該書認為,大搞新聞自由化,是導致蘇共亡黨、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該書獲2016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蘇聯晚期媒介生態與體制》 | 2016年1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161-7485-2 |
作者簡介
張舉璽,1964年出生,河南輝縣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駐俄羅斯記者、河南大學傳媒研究所所長、河南大學人文科學學部秘書長、國家級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