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巴什組[1]是於新疆鄯善縣的蘇巴什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質調查處56/56隊夏公君於1956年手稿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巴什組[1]
- 外文名:Subashi Fm[1]
- 時代:下(早)白堊世(統)
蘇巴什組[1]是於新疆鄯善縣的蘇巴什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質調查處56/56隊夏公君於1956年手稿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蘇巴什組[1]是於新疆鄯善縣的蘇巴什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質調查處56/56隊夏公君於1956年手稿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於新疆鄯善縣的蘇巴什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質調查處56/56隊夏公君,1956年手稿命名;西尼村,1957年...
蘇巴什組 蘇巴什組,1956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調處56/56隊夏公君等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蘇巴什組是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火焰山勝金口一帶的下白堊世地層,1956年由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調處56/56隊夏公君等命名。該地層以棕紅、灰白色砂岩、褐紅色砂質泥岩、灰白、暗灰色礫岩為主。
蘇巴什組[2]蘇巴什組[2]是1941年諾林,E.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 命名 諾林,E.,1941年命名於新疆託克遜的蘇巴什。層型 正層型為新疆託克遜西南蘇巴什剖面,諾林,E.等1941年測。特徵 為一套細碎屑岩。分布 新疆託克遜一帶。與善鄯地區命名的蘇巴什組為同名異物,本組後人未採用,已進一步劃分。
在60年代中期,中國古生物學家在中國新疆吐魯番盆地的蘇巴什組(晚白堊紀)發現了一個小型獸腳類化石,包含一些牙齒與大型骨盆的一部分。在1977年,董枝明將這個標本命名為火焰山鄯善龍(Shanshanosaurus huoyanshanensis)。在1998年,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鑑定鄯善龍的化石,將它歸類於暴龍科的後彎齒龍...
含鈣質結核;具交錯層和斜層理。產哺乳動物化石:有Pyrodon xinjiangensis和 Coryphodon dabuensis兩種哺乳動物。這一層位大致可與歐洲早始新世的伊普雷斯階(Ypresian) 和北美早始新世華沙溪階(Wasatchian)相對比。與下伏蘇巴什組為平行不整合;和上覆十三間房組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觸。厚10-38米。
意思為字的中央,在此為四塊背椎。但也有人認為蝴蝶龍是馬門溪龍。分布範圍 在1993年夏天,中日恐龍探索(絲路恐龍探索)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盆地,他們主要在晚侏羅紀沉積工作,採集了一隻大型蜥腳類恐龍,被描述為一種新分類單元,中日蝴蝶龍;本探索在晚白堊紀蘇巴什組也發現了一隻蜥腳類恐龍的大爪子。
特徵 庫穆塔克組為一套桔黃色、棕紅色具交錯層塊狀細砂岩,偶夾紅色泥岩薄層及凸鏡體。含介形蟲:Talicypridea meliora,T.gemma,Cypridea cavernosa,C.rostrata,Ziziphocypris simakovi,Candoniella mordvilkoi。為河湖相沉積。上與蘇巴什組平行不整合或不整合;下和吐谷魯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觸。厚20-123米。
Phanacolophidae兩科的種類最豐富。其主要成員是Pseudictops chaii,Tienshanilophus subashiensis,T. lianmuqinensis,Archaeolambda cf. planicanina,Prodinoceras turfanenses,Houyanotherium primigenum 以及中獸類、寬臼獸類等化石。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於蘇巴什組之上;上與巴坎組平行不整合接觸。厚35-6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