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屋

蘇屋

蘇屋位於南寧市江南區白沙村白沙一隊,靠近邕江邊母豬灣和船廠一帶。南寧蘇屋,建於清末民初,2002年,“蘇氏民居”與南寧標誌性建築物“水塔腳”等二十多處建築物,被南寧市文化局評為市級保護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屋
  • 地理位置:南寧市江南區白沙村白沙一隊
  • 門牌號:八十年代為白沙一隊35號
  • 結構:蘇屋大門朝南,後門朝北
廣西地址,蘇屋結構,蘇氏清代民居,

廣西地址

門牌號碼多變,八十年代為白沙一隊35號,後門牌幾經變更,有白沙村一組228號,現為杭屋裡三巷。

蘇屋結構

蘇屋大門朝南,後門朝北,東面是廚房灶邊及雜物室,西邊是一條巷子,巷子另一邊,也是蘇氏族人後來所建的房屋,整套建築分為三進,兩個天井,第一進和第二進,是一層瓦房,每進有四間屋子,傳說為清朝時期所建,第三進是三層的樓房,傳說為民國時期所建,三進有圍牆連起來,形成三進房屋加兩個天井的格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蘇屋成為白沙地標性的建築物,在第三層樓上面向市區方向眺望,在國慶節,人民公園放煙花的時候,仍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灶邊在第一進的天井東面。
蘇屋
蘇屋的玻璃窗是彩色的花格玻璃,很顯古樸、華麗,在大梁版上,畫著版畫,在門礅上刻著石刻,大門是兩扇沉重厚實的木門,裡面兩個門閂,每天晚上都會閂起來。現在沒人住在裡面了,就在大門外面加了一把鎖。仔細觀察蘇屋的每一處建築材料,都很講究,在牆壁上邊可以看到壁畫,可以看到精細的雕刻,放在第二進的八仙桌,蘇屋人用來做祭祀用的神仙桌,每逢節日,都會拿最好吃的東西來貢太公婆。
蘇屋大門口,有一塊匾,上寫:“文魁”兩個燙金大字,是清朝道光皇帝賜於蘇氏祖先蘇元初的。蘇屋世代住著蘇家的子孫,由於文革時期動亂,很多蘇屋文物已經流失,但蘇屋仍然屹立不倒,直到九十年代,宗族子孫各自成家,才陸續搬出蘇屋。
蘇屋,被蘇家的人,尊稱為“老屋”,現在成為了蘇家老人休閒、娛樂、打麻將、聚會、冬天烤火的場所。凡有紅白喜事,蘇屋人都喜歡在老屋舉辦宴席。
蘇屋是蘇氏宗族的根,蘇屋人志在四方,很多蘇家人,從小就離開南寧,四海為家,有在貴陽、平果、扶綏、柳州、廣州、深圳、上海、湖南、美國工作與定居的蘇家人,雖然身人異鄉,但每年總希望能回蘇屋老家看一看。

蘇氏清代民居

蘇氏清代民居 位於原亭子鄉白沙1組228號,清朝舉人蘇元初於道光十四年(1834)所建。該宅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78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正屋、側房、天井及後院組成。正屋為三進兩井的傳統式樣,前兩進保留清代建築原貌,為單檐硬山式磚木結構,蓋小青瓦,疊瓦屋脊,紅磚地面,面寬3間,進深兩間。正間立邊貼式梁兩排支承屋面荷載,梁下砌磚分隔出廳堂和耳房,耳房四面磚牆,窗戶細小。前一進設雙開大門,門上懸掛“文魁”匾。民國17年(1928),蘇氏後人蘇誠任廣西公路管理局局長後,將原第三進拆除改建為三層硬山曲式磚木結構樓房,建築面積360平方米。設有懸挑陽台,雙開玻璃窗。室內地面鋪紅階磚,牆面抹灰刷白灰水。該樓平面布局與中進基本相同,內外裝修具西歐建築模式。正屋左側由南至北有側房一列,磚木結構,建築較為簡陋,作廚房及雜物房之用。正屋與側房之間為1.5米寬通道,直通後院。於天井處開門出入。後院寬大,深28米,築有3米高圍牆,將整個宅院組成一個封閉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