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基朗

蘇基朗

蘇基朗,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畢業,澳洲國立大學博士。曾執教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及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在香港中文大學歷任系主任、大學教務長、協理副校長、歷史學講座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講座教授及學部主任等職,現為澳門大學副校長。

曾遊學劍橋及哈佛。主要編著書籍有《刺桐夢華錄》、《中華世界秩序中的權力與身份》、《唐宋法制史研究》、《近代條約港現代化經濟範式的反思》及《明清長三角經濟新論》等。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學術研究,

人物簡介

蘇基朗,祖籍順德,1952年在香港出生。一次偶然的機會,蘇基朗讀到錢穆的《國史大綱》,大受震動,決定攻讀中國史。
1972年,蘇基朗進入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當年系主任是孫國棟,教師中有嚴耕望全漢升等名家。蘇基朗到了三年級都沒有真正聽懂嚴耕望的口音,不過後來嚴耕望成了他的論文導師。
1973年,余英時從哈佛大學回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任校長。蘇基朗是歷史系學生會的會長,頗有機會向余英時請教。多年以後,蘇基朗擔任過香港中文大學教務長、協理副校長。

學術研究

在本科畢業後,蘇基朗在歷史系攻讀碩士學位,師從嚴耕望研究古代泉州。1979年,蘇基朗遠赴澳洲國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王賡武,進一步研究泉州。20年後以英文寫成《刺桐夢華錄》一書,此書副題是:近世前期閩南的市場經濟(946—1368)。蘇基朗指出,閩南之所以成為10—14世紀海洋中國經濟繁榮的代表,主要有賴于海港城市泉州的出現。泉州當時在海洋中國的地位,相當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與七十年代的香港。在《刺桐夢華錄》中,蘇基朗頗具“問題意識”:“我們可以看到一種有趣的現象,即在12世紀和20世紀末,中國有著驚人相似的繁榮發展之路,這都是由於中國海外貿易機遇的激增而帶動的。事實上,不管是12世紀還是20世紀末的繁榮,都歸因於國家積極的開放政策。閩南的跨部門多元繁榮在國家權力地方化之後已變得難以為繼,即使在蒙古人南侵之前就已如此。元代外族管治下的經濟繁榮,也沒能帶來持久的和平。新世紀的海洋中國,能否因為持久的積極政治氛圍帶給市場的自然力量一個機會,而取得更佳的表現呢?”
1982年,蘇基朗完成博士論文,回到香港樹仁學院做學生管理工作,兼教歷史,後轉到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系主任。現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講座教授及學部主任。蘇基朗專攻中國中古社會經濟史、歷史地理及中國法制史。其著作《唐宋法制史研究》也深具“中國關懷”:“中國八十年實踐的經驗已經清楚證明,外來文化不管聽起來多動人和理想,若不能在傳統文化內找到轉化、整合和承傳的起接點,終究無法為日漸融入國際社會的現代中國帶來全面現代化的出路,為飽歷憂患的中國人創造精神和物質上的新前景。這點在法制問題上可能更為迫切。正因為這方面以往研究不足,我們對中國傳統的理解中,法制或是最薄弱的其中一環。故此今日談法制史,自有今日的時代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