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圖克·布格拉汗(蘇圖克·布格拉汗(喀喇汗王朝君主))

薩圖克·布格拉汗(喀喇汗王朝君主)

蘇圖克·布格拉汗(喀喇汗王朝君主)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薩圖克·布格拉汗,全稱:蘇丹·薩圖克·布格拉汗(維吾爾語:سۇلتان سۇتۇق بۇغراخان‎,拉丁字母轉寫:Sultan Satuq Bughra Khan)。中世紀中亞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喀拉汗王朝大汗,祖父毗伽闕·卡迪爾汗。早年在薩曼王朝的影響下並改宗伊斯蘭教,915年在古拉姆近衛軍的幫助下,發動政變,奪取汗位,之後大刀闊斧推進改革,打擊守舊派貴族,同時大興武功,從薩曼王朝手中收復了大量失地。一生致力於喀喇汗王朝的發展與建設,並傳播伊斯蘭教。955年去世後葬於新疆阿圖什,其陵墓仍屹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薩圖克·布格拉汗
  • 外文名:Sultan Satuq Bughra Khan
  • 別名:蘇圖克·布格拉汗
  • 國籍:喀拉汗王朝
  • 民族:維吾爾
  • 逝世日期:955年
  • 職業國家元首,大可汗
  • 主要成就:發展經濟文化,建立中央集權
    增強國力,收復失地
  • 出生地:喀什噶爾 (喀什)
  • 信仰:伊斯蘭教
家庭出身,改宗伊斯蘭教,奪取汗位,制度改革,中央措施,地方措施,經濟舉措,軍事舉措,文化舉措,打擊頑固派,開疆拓土,去世,陵墓,

家庭出身

關於薩圖克的出身,一直以來有著不同的說法:
薩圖克·布格拉汗生於喀喇汗王朝首都巴拉沙袞(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附近),祖父是喀喇汗王朝(Karakhanid Empire)始祖毗伽闕·卡迪爾汗,父親巴澤爾是王朝大可汗。相傳其幼年喪父,母親改嫁其叔父奧古爾恰克·卡迪爾汗後,即隨叔父生活。
根據古代一位來自伊朗朱茲詹省的作家的地理作品描述,薩圖克·布格拉汗來自阿圖什(今新疆阿圖什縣)一個人口稠密的樣磨人(Yagma)村莊。
樣磨人為西突厥鐵勒部落與悅盤有關的小部落,部落的圖騰是公駝。該部占有喀什與納倫河(他們本身來自裏海)。他們後來加入維吾爾人。在維吾爾人西遷後,占據了疏勒故地,後來成為喀拉汗王朝的一部分。俄國學者巴托爾德(Васили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Бартольд,Vasily Vladimirovich Bartold)認為樣磨為烏古斯人的一支。

改宗伊斯蘭教

公元893年,波斯薩曼王朝(波斯語:سامانیانSāmāniyān;英語:Samanids,819年-999年)以保護邊境為藉口,向喀喇汗王朝發動了大規模進攻,波斯軍隊連連取勝,喀喇汗王朝遭受了慘重損失,白水胡城、塔拉茲、塔爾薩坎特等城市都被薩曼王朝取奪,薩圖克於是跟隨叔父奧古爾恰克遷至喀什噶爾。
少年的薩圖克目睹了國家的不堪一擊,於是在心裡暗暗種下了改革弊端、富國強兵的決心。
薩圖克接受避難於阿圖什的薩曼王朝王子納斯爾·本·曼蘇爾(Abu-Nasr)的傳授,歸信了伊斯蘭教,起經名阿卜杜勒·卡里姆(Abd Karim)。納斯爾與時為喀喇汗帝國的副汗,也就是薩圖克的繼父(應為其叔父奧爾古恰克)交好,並得以在喀什郊外的阿圖什建一清真寺。
之後,他模仿薩曼王朝古拉姆近衛軍的模式,組建了忠誠於自己的古拉姆近衛軍,並讓官兵也隨其歸信伊斯蘭教。此後,他學習《古蘭經》,並在王族成員和青年中發展信徒。但一切都是秘密進行。叔父曾一度懷疑其改宗伊斯蘭教,於是令期建一寺廟,而其在接受納斯爾建議佯為進行。不過在其剛開始時,其叔父又改變了主意,阻止了他。

奪取汗位

早在薩圖克的父親去世,其叔父奧古爾恰克接替帝位時,奧古爾恰克便不願意讓薩圖克按傳統成為儲君,而是打算讓自己的孩子繼位。
之後的薩圖克隨著年齡增長,與叔父的隔閡也逐漸加深,當他秘密改信伊斯蘭教之後,略有察覺的奧古爾恰克對他的態度也更加疏遠,並時常派人對他的一舉一動進行監督。
不過薩圖克憑藉能力巧妙的避開了叔父的監視,並逐步壯大了自己的實力,公元915年(一說910年),在忠誠於自己的古拉姆近衛軍的幫助下,薩圖克在喀什噶爾發動武裝政變,殺掉父親,奪取政權,取名布格拉汗(布格拉,突厥語,意為“公駱駝”)。
繼位後,宣布伊斯蘭教為王朝的國教,並利用其權力迫使王公貴族和屬民改宗伊斯蘭教。

制度改革

早期喀喇汗王朝的政治制度同突厥汗國、回鶻汗國等草原遊牧民族政權類似,汗國分為兩部分,由汗族中最長者任大可汗,次長者任副可汗,分別統治汗國的一部分,汗國地方沒有基本的行政劃分,而是以部落、部族為單位治理,整個國家被看作汗族的財產分給各個汗室成員。
在薩圖克時代,喀喇汗王朝的經濟逐步由遊牧經濟向定居農業經濟過渡,其社會制度也由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制,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遊牧經濟奴隸制殘餘。特別是在喀喇汗王朝版圖逐漸擴展,境內繁榮的城市越來越多,以及同薩曼王朝接觸之後,這種生產方式上的差距日益明顯。893年的戰爭,使許多喀喇汗上層階級認識到這種差距。為了更好的進行統治,改變落後的統治制度,吸納接受波斯人先進的文明,向波斯人學習,成為必然選擇。
薩圖克·布格拉汗早先在納斯爾那裡學習了一套治國方略,其中便有波斯薩曼王朝完善的中央集權體制,在他繼任可汗之後,便大刀闊斧地改革汗國以往的弊端。

中央措施

破格選拔一批賢能之士組建中央政府,形成以他為核心的領導班子,城市、綠洲、定居農業區歸中央直接管轄。10世紀中期來自波斯內沙布爾的智者卡里馬提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在薩圖克身邊擔任參謀,並為輔佐薩圖克立下了汗馬功勞。

地方措施

在一些經濟發達、地理重要的定居農業區地區設立省份、城市、州縣,任命埃米爾、伯克等官僚進行統轄。並在中央設立“迪萬”(dawani,國務會議),宗教事務所等機構,協助汗室處理政治、司法與宗教事務。遊牧民族地區仍以部落、部族為單位進行自治。

經濟舉措

降低賦稅,鼓勵農業、手工業與商業發展,結合封建經濟的發展,從波斯引入伊克塔土地制度的概念,實行土地國有化,僅把土地賞賜給軍功者使用,形成一批新興的軍事封建地主

軍事舉措

各個城市、城堡等定居地區設立常備軍,統一發放軍餉、裝備與物資;在巴拉沙袞、喀什噶爾、塔拉茲等中央大城市派遣古拉姆近衛軍駐防;廣大農村地區由封建地主組成履行封建義務的伊克塔;遊牧部落地區由各個遊牧部落提供武裝力量輔助中央。

文化舉措

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大力傳播伊斯蘭教,吸收波斯文化之中的先進部分,同突厥文化相融合。中亞在此時便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即突厥—伊斯蘭文化,或稱突厥—波斯—伊斯蘭文化。

打擊頑固派

薩圖克的改革舉措引起了守舊貴族的不滿與恐慌。公元925年以後,隨著改革的力度不斷加深,舊貴族越來越多的利益被觸及,這些既得利益者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便以巴拉沙袞為大本營結成同盟,試圖推翻薩圖克的統治。但是守舊派組織的多次政變均被薩圖克成功的粉碎,守舊派便組織武裝叛亂,從巴拉沙袞一路殺向喀什噶爾,但叛軍無亂組織還是訓練都不如喀喇汗軍隊,所以被連續擊敗,而喀喇汗軍隊成功反擊。公元934年,喀喇汗軍隊成功控制巴拉沙袞,守舊派頭目被殺,守舊勢力被徹底粉碎。
成功收復巴拉沙袞之後,薩圖克便將中央組織機構搬到了這裡。

開疆拓土

公元931年以後,喀喇汗國內局面逐漸穩定,薩圖克便大舉發兵進攻薩曼王朝,以收復被占領近半個世紀的失地。
喀喇汗大軍主力10萬人從巴拉沙袞出發,沿天山而行,沿途第一個目標便是喀喇汗曾經的副可汗駐地——塔拉茲,此時的塔拉茲已經成為薩曼王朝北方最大的要塞,有9萬軍隊駐守,扼守交通要道。塔拉茲守將聽說喀喇汗軍開來的訊息之後,還認為喀喇汗軍隊還是那群牧羊的烏合之眾,於是犯了麻痹輕敵的錯誤,喀喇汗軍隊很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現在塔拉茲城下,迅速構建好了營地與攻城器械,而防禦一方的波斯軍卻隊形不整,軍心散漫,薩圖克看出了波斯軍的麻痹,便下令第一波進攻之後故意敗下陣來,薩曼軍則認為喀喇汗軍不堪一擊,便逐漸放鬆了警戒。當晚,薩圖克派遣精兵在夜幕的掩護之下,悄悄用鉤鎖爬上城牆,殺死薩曼軍哨兵,並打開了城門,隱蔽在四周的喀喇汗軍隊立即浩浩蕩蕩從正門殺入,薩曼軍隊猝不及防,被喀喇汗軍一舉消滅。
塔拉茲之戰的勝利震驚了薩曼王朝的朝野,塔拉茲周邊的小城市守軍自知無法匹敵喀喇汗軍隊,便開城投降。薩圖克實行寬容政策,仍讓他們駐守城鎮,喀喇汗軍隊兵不刃血地收復了不少失地,獲得了大批物資補充,擴充了力量,繼續向南進發。
經過數日的行軍,喀喇汗軍隊到達了薩曼王朝又一個重要據點——塔爾薩坎特,這裡曾經也是喀喇汗王朝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居民以葛邏祿人居多,同時有不少粟特人波斯人等伊朗人。塔爾薩坎特守將阿達赫塔爾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他聽說喀喇汗軍隊到來後並沒有在城裡被動防守,而是率5萬大軍主動出擊,在城郊設防,嚴陣以待。喀喇汗軍隊很快便到達了郊外,與薩曼軍隊形成對峙之勢,阿達赫塔爾決定搶先一步擊垮對手,他命令重裝騎兵為先鋒,憑藉地形優勢排成古波斯階梯陣型向喀喇汗軍殺來,薩圖克見狀立即命令全軍展開,形成新月陣型包圍對方。薩曼波斯的鐵騎不愧戰力強悍,他們一度沖入喀喇汗中軍步兵佇列之中,接連砍殺喀喇汗士兵,即將將喀喇汗大軍攔腰斬斷,阿達赫塔爾見狀命令步兵殺入喀喇汗軍中,支援重騎兵,擴大戰果。眼看中軍即將崩潰,薩圖克遂命令兩翼喀喇汗重裝騎兵發起攻勢,將薩曼軍隊徹底包抄,喀喇汗重騎兵從兩翼沖入薩曼重騎兵佇列之中,同薩曼重騎兵廝殺開來,一時難分勝負。就在這時,薩圖克事先埋伏好的一支軍隊突然從薩曼軍隊側翼出現,對薩曼軍形成合圍之勢,薩曼軍在這突然其來的打擊之下,軍心開始動搖,並逐漸抵擋不住喀喇汗軍的攻擊而敗下陣來,阿達赫塔爾殊死抵抗,但已經無法挽回頹勢,最終兵敗自殺身亡,塔爾薩坎特被喀喇汗軍收復。
經過兩場戰役的重大勝利,薩曼王朝在錫爾河以北的兵力已無法抵擋喀喇汗的兵鋒,白水胡城2萬軍隊撤回錫爾河以南防守,於是白水胡城也被成功光復,此後薩圖克繼續擴大戰果,又控制了剩下的幾個據點基本上肅清了錫爾河以北的波斯人勢力。

去世

955年(伊斯蘭教曆344年)去世,葬在新疆阿圖什。

陵墓

薩圖克·博格拉汗的陵墓,當地簡稱“蘇勒坦(蘇丹)麻札”。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圖什縣遜塔克鄉。
薩圖克·布格拉汗(蘇圖克·布格拉汗(喀喇汗王朝君主))
薩圖克·布格拉汗陵墓
陵墓始建於955~956年(伊斯蘭教曆344年),為新疆最早的麻札。據傳,初建的拱北坍塌後,曾重建一座高大的9頂拱北。葉爾羌汗國時期,毀於洪水,只重建了一座小拱北。1872年曾進行大規模增建和擴建。1944年再次毀於洪水。
整體建築占地約20畝。由拱北、清真寺、經文學校、大門、水池等組成。禮拜大殿修建於1902年,土木結構,方體平頂,由57根雕花木柱支撐。拱北磚木結構,方體圓頂。門東向,三面開有拱形窗。牆面用磚拼成多種幾何圖案,線條流暢,造型別致。不遠處有一座木柵圍護的墳頭,據傳為薩圖克的宗教啟蒙者艾布·納斯爾·薩曼尼的麻札。
其陵墓在新疆和中亞穆斯林中享有很高聲望。15世紀以來,和卓、依禪多來此拜謁或結廬隱修。拜謁者絡繹不絕。
1956年被列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政府資助按原型重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