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三起解圖

蘇三起解圖

《蘇三起解圖》是畫家關良1979年創作的國畫作品,現收藏於上海中國畫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三起解圖
  • 現收藏地:上海中國畫院
  • 規格:96×90厘米
  • 作者:關良
創作背景,藝術鑑賞,

創作背景

“蘇三起解”原為京劇《玉堂春》中之一折,故事講的是明代青樓女子蘇三被誣陷謀殺親夫,遂被判為死罪。在押解差官崇公道奉命提解蘇三到太原複審的途中,蘇三向他訴說了自己的冤情,崇公道深表同情,並認她做自己的義女。這齣劇在民國極為流行,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都曾有過精湛的表演。作為現代水墨戲劇人物畫的開創者,關良也十分喜愛這齣劇,並反覆畫過“蘇三起解”這一題材。“文革”結束後,關良重新拿起畫筆開始了在水墨戲劇人物畫上的創作,諸多經典劇目出現在他的畫筆下,如《空城計》《太白醉酒》《武松打虎》《烏龍院》《貴婦醉酒》……其畫風極為簡率純熟。創作這幅《蘇三起解圖》的關良79歲,此時他正迎來晚年創作的一個新高峰。
蘇三起解圖

藝術鑑賞

雕塑家、文藝理論家王朝聞對關良水墨戲劇人物畫的創作非常熟悉。在評論《蘇三起解圖》這幅畫時,他特別注意到關良所畫蘇三和崇公道兩人的“眼睛”,認為它們使觀者可以想像甚至體會到這兩個人物各自的“神氣”。畫戲曲人物的眼睛,是關良極為拿手也最費心思的。他曾在《簡談我的彩墨戲劇人物畫》中談到自己創作水墨戲劇人物畫的六個方面,其中,講到“傳神”時,關良特彆強調了“點睛”在傳神方面所起的決定性作用。他作水墨戲劇人物畫,通常是等水墨快乾的時候畫眼點睛,這最後的一筆是作品成敗的關鍵。用關良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一項很費心思的工作,往往一筆之失,前功盡棄,因為畫中人的喜、怒、哀、樂,此時此刻全憑筆下一點來表現。”畫出了人物的“神氣”,也是關良的水墨戲劇人物畫最令人拍案叫絕之處。當然,這離不開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對戲劇的痴迷研究。
1923年從日本留學回國後,關良就開始探索水墨戲劇人物畫,並得以結識了一些戲劇演員,對他影響最為深遠的是著名京劇演員蓋叫天。蓋叫天的舞台經驗和體會,為關良創作戲劇人物畫提供了大量可資借鑑的範本。他們經常在一起促膝談藝,蓋叫天擺出架勢,示範各種身段和動作,關良畫出速寫,並積累了“成百上千張各種場合下各種劇中人物神態的速寫”。尤其是蓋叫天特別講究劇中人物的“眼神”表演,更懷有“鬥雞眼”“對白眼”等絕技,這對關良的戲劇人物畫創作應是富有啟發的。在畫人物的眼睛時,關良就曾說過:“蓋叫天和梅蘭芳等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都是極為講究眼神的運用的。同是一個看,表演藝術家要求分出看、瞟、盯、瞄等各種不同的眼神來表現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畫畫也是一樣。”為此,關良也摸索出了一套“點睛”的形式語言,點睛時有用圓形、方形、三角、長方、橫塊等,以準確無誤地抓住人物的神情眼色。
此外,關良特彆強調刻畫戲劇人物的動態神情,這也與中國戲劇這門綜合藝術自身獨特的屬性有關。與西方的歌劇和話劇的寫實布景不同,中國傳統戲劇很少用道具和布景,故事的情節主要靠演員逼真的表演動作體現出來,往往通過一兩個極洗鍊而又典型的姿勢,可以同時表現出時間、地點和特定的情景。如演員通過一個“推”的動作,產生了門,也產生了門內和門外兩個空間。在這幅《蘇三起解圖》中,關良採取背景留白的手法,著重凸顯人物的神態。而蘇三和崇公道略微錯開的左右之勢,也暗示出一個具有舞台效果的縱深空間。在此意義上,關良的水墨戲劇人物畫所具有的簡練概括、寫意傳神的風格特徵,與中國戲劇藝術強調“動作”語言的內在精神具有相通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