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上村

蘆上村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王姓建村。因建村於蘆葦塘高處,故命村名為蘆上。後孫姓由雲南遷入此地定居。 蘆上村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0°56′,北緯37°02′。東鄰孫家油坊村,西接萊陽市岔河村,南連萊陽市東野後村,北靠姜家秋口村。隸屬徐家店鎮,距市政府駐地4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蘆上村
  • 面積:0.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257
  • 耕地:35.3公頃
基本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基本概況

全村轄區面積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90戶,257人。有王、孫2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孫姓。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78年投資6萬元,用上電網供電。
1987年安裝自來水。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20公斤,總產4.6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00公斤,總產12.9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500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20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542公斤,總產6.5萬公斤。 1987年以來,村黨支部發動民眾栽植蘋果6.7公頃。2002年,蘋果產量10萬公斤。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111.6萬元,其中農業50.7萬元,畜牧養殖業27.1萬元,林業5.7萬元,其它28.1萬元。
第二產業改革開放後,第二產業得到快速發展。2002年,第二產業總收入301萬元,其中工業111萬元,建築業190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後,開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2002年,第三產業總收入278萬元,其中運輸業100萬元,商飲業130萬元,服務業48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6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70公斤左右,只能靠糠菜度日。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35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400公斤,全村收入6萬元。2002年,有各種運輸車輛12輛,機車13輛,電話34部,彩電30台,電冰櫃5台,洗衣機2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齊,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面積6平方米。建國後逐步翻新為瓦房。2002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積22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5年,孫有學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6年,成立黨支部。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張文卿、孫必勇、孫必孟、孫有連、孫有平、孫建波、孫有臣。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2個,黨員15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3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為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孫必龍、張文卿、孫必孟、孫必連、孫必仁、王年華、孫有廣、孫建波、孫有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