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植物芭蕉炭疽病是一種成熟或已成熟的芭蕉因感染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而得的一種病。主要為害未成熟或已成熟的果實,也可為害花、葉、主軸及蕉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藥用植物芭蕉炭疽病
- 別名:芭蕉頭、牙蕉、板蕉
- 中文學名:Musa basjoo Sieb.et zucc.
-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
疾病名稱,基本概況,基本症狀,病因原理,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疾病名稱
藥用植物芭蕉炭疽病
基本概況
芭蕉 學名 Musa basjoo Sieb.et zucc.別名芭蕉頭、牙蕉、板蕉。屬芭蕉科多年生高大灌木狀草本。以根、莖和花蕾入藥。具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之功效。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廣為栽植。
基本症狀
病菌可通過傷口侵入直接表現症狀,也可侵染未損傷的綠色果實而潛伏為害,采後芭蕉變黃才顯症。初生黑色或黑褐色圓形小斑點,後迅速擴大並相連成片,2—3天全果變黑並腐爛,病斑上產生大量橙紅色粘狀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有的芭蕉染病後,果表散生褐色至黑紅色小斑點,不擴大,卻向果肉深處擴展致腐爛,發出芳香氣味。果梗和果軸受害,症狀相似。
病因原理
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 & Curt) Arx.稱芭蕉炭疽菌;異名Gloeosporium musarum Cooklet et Mass. 稱香蕉炭疽盤長孢菌;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無色,單胞。分生孢子橢圓形,單胞,無色,大小13—19×5—6(μm),內含一油球,聚集時呈粉紅色。病菌生長溫限6—38℃,適溫25—30℃。
發病條件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翌春條件適宜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播進行初侵染,在病部呈潛伏態或非潛伏態。潛伏期形成苗絲體,後期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貯藏期間,通過病健果接觸傳染。濕度是決定該病流行與否的重要因素。多雨重霧或濕度大病害發生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