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
藤堂平助於弘化元年(即公元1844年)出生於武藏國江戶(今東京),諱宜虎。
關於藤堂平助的身世,正史上沒有明確記載。野史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根據
永倉新八的《同志連名記》的記載和當時在京都的流言,傳言藤堂平助是伊勢津藩主藤堂高猷的私生子,他的祖先是
藤堂高虎。
二、也有說法稱,藤堂平助是為津藩的支藩伊勢久居藩家老藤堂八座之子。
關於第一種說法,除了永倉新八的《同志連名記》中的記載外,還有兩大證據。(1)藤堂平助的名字“平助”,是只有藤堂家功臣才能傳承的名字。(2)藤堂平助的佩刀,上總介兼重,並不是一般浪人所能夠買得起的武士刀,而他也曾是藤堂家的私用刀匠。就這些證據而言,藤堂平助是藤堂高猷的私生子的可能性似乎相當高。
人物故事
美名
“一馬當先”先生
據
永倉新八的《新選組顛末記》記載,藤堂平助自
近藤勇設立道場試衛館便追隨他一路打拚,是當時創設新選組的同志之一。
藤堂平助雖然身材嬌小,卻是一名勇猛果決的美男子。在新選組成立初期,由於劍術了得,他和
沖田總司、永倉新八等人一起被稱為“近藤四天王”。
據說,在市內巡邏時,藤堂平助經常是一馬當先的,因此獲得了“一馬當先”先生的美名。
在新選組成立初期,藤堂平助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表現。因為注重禮節,他在局內負責處理接待客人的工作。不過藤堂平助有著和注重禮節完全相反的一面,就是品行相當差勁。從試衛館時代,近藤對於他的品行就一直很注意,而且也不乏藤堂平助因言行不拘而遭到近藤疏遠的說法。
池田屋事件時,藤堂平助是為新選組中最初攻入池田屋的隊員之一(最初共有四人攻入),但因疏忽大意摘下了頭上的護具而遭人砍傷了額頭。雖然負傷在身,他還是繼續奮戰,其佩刀也因此嚴重受損,刀鍔出現了無法修好的裂痕。
事件之後,
近藤勇、
土方歲三等人被幕府賜與獎金(也有他們怎么樣也不肯收這筆錢的說法)。
御陵衛士
元治元年11月,新選組在江戶進行大規模隊士募集活動。藤堂自願地前往江戶募集志願者。據當時在伊東道場出入的加納的證言,藤堂平助在次年9月上旬來到道場邀請伊東大藏(即
伊東甲子太郎)入隊。因為同為尊王攘夷思想的追隨者,在伊東入隊後,兩人也保持著親密的往來。
慶應元年2月,藤堂平助的命運迎來了重大的轉折。
是時發生了共同創立新選組創設時代的元老,兼北辰一刀流的同門,總長
山南敬助的脫逃事件(也有山南根本就沒有想脫隊意願的說法)。其後山南被抓,依照局中法度切腹。
此事對藤堂平助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慶應3年3月,他和伊東甲子太郎一同脫離了新選組,創立御陵衛士(高台寺黨)。從山南事件發生到藤堂平助脫離新選組間,關於其經歷,歷史上沒有留下明確的記載。
不過有資料表明,在脫離新選組的當天,藤堂平助就開始到美濃國出差。為了能夠利用當地民兵力量,他盡力和一位叫做水野彌太郎的俠客來往,並成功勸其帶領同志加入御陵衛士。
但除此以外,擔任御陵衛士期間並沒有殘留關於他行動的紀錄。只有記載表明,藤堂平助在此期間更改了名字。有說法稱,這是因為他擔憂其在新選組時代的風評會給同志的活動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才隱匿行蹤,更改姓名。
此外,御陵衛士常在伊勢和關西地區進行遊說,但其中也沒有藤堂參與這些活動的明確記載。唯一可以確認的是,藤堂平助在拜訪水野彌太郎時,曾指揮教導三百名民兵。
死亡說
慶應三年11月大政奉還後,伊東設計要暗殺新選組局長
近藤勇。新選組因此於11月18日(公元1867年12月13日)在油小路通的本光寺附近狙殺了伊東。
之後,近藤為將其餘御陵衛士引出,將伊東的屍體放至七條通與油小路通的十字路口並埋伏在四周。而幫伊東收屍的七名御陵衛士(筱原泰之進、藤堂平助、加納道之進、鈴木三樹三郎、毛內有之助、富山彌兵衛、服部武雄)與新選組展開激戰,藤堂平助在亂戰中不幸身亡。
根據事後的驗屍報告,傷口從額頭到鼻子,長約21㎝,深度達6cm,大抵是當場死亡。
藤堂平助與同時被殺死的同志們
伊東甲子太郎、毛內監物、服部武雄等人一起被埋在戒光寺。在墓碑上記載藤堂享年24歲。
“益荒男の七世をかけて誓ひてし ことばたがはじ大君のため -”被認為是藤堂最後所讀的短歌。
至於油小路事件發生的過程,說法甚多:
根據
永倉新八在《新選組顛末記》中的記述,在前往油小路前,他親耳從近藤的口中聽到“要讓藤堂活下來”的聲明(此說法一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才在明治天皇統治後期的新聞中有所報導,所以為後人創作的可能性相當高),並留了一條要讓藤堂順利逃走的活路。但不幸的是,藤堂平助遭不知情的隊士三浦常三郎從背後斬殺(關於此,永倉新八的說法前後不同:在《新選組顛末記》中記載,三浦對於在油小路殺死藤堂一事感到悔恨,自暴自棄而亡;而在《同志連名記》卻說三浦是在戊辰戰爭中的大阪近郊死亡的)。
而子母澤寬的《新選組始末記》又有不同的說法。這本書主張藤堂平助雖然深知
永倉新八的心意,但是出於身為“一馬當先”先生的自尊心而無法對同伴見死不救,在亂戰中為三浦常三郎所殺。
還有說法稱,藤堂平助知曉永倉的心意而打算撤退,但遭三浦從身後斬殺,因此憤而應戰(從背後被砍殺是武士之恥),最終身受數傷身亡。
生存說
昭和55年,“歷史と旅”11月號谷春男執筆的“油小路的藤堂平助”中提出了藤堂平助的生存說。其中提出以下猜想及證據:
一、藤堂平助成功地在九死一生的包圍網下逃出,之後隱姓埋名居住於橫濱(詳細位置不明)。
二、不知何故,亦或者是藤堂親戚的女兒出嫁到此的關係,據說藤堂平助會時常到小田原的萬福寺遊玩。
三、在橫濱生活期間,藤堂平助曾與舊新選組隊士近藤芳助一起從事設定自來水水管工程。
四、大正11年到12年,藤堂平助在橫濱過世,而他的兒子好像也不知道他的父親就是昔日有名的藤堂平助。
動漫形象
新選組異聞錄
姓名:藤堂平助(Toudou Heisuke)
CV :鳥海浩輔
身份:新選組八番隊隊長 御陵衛士門派:北辰一刀流
簡介:
新撰組異聞錄中的藤堂平助是一個善良、有趣的角色,喜歡可愛的東西,但是劍術高超。與
永倉新八、
原田左之助和稱“搞笑三人組”,也一同幫助主人公鐵之助,陪著鐵之助練習劍術。
動漫介紹:
原作為
黑乃奈奈繪的超人氣經典之作——「新選組異聞Peace Maker」,全6巻。是以幕末時期的新選組為原型的創作。作品含有一種盪氣迴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讓人真切的體會到那個不平凡的年代的人們的生活,志向,還有那些在歷史上塗上了濃厚的一筆的武士們的友情,愛情,靈魂,還有那份在無數人心中激起陣陣漣漪的盪氣迴腸。
《
新選組異聞錄》和其他描述新選組的動漫作品相比更為真實,另據有歷史滄桑感,而且人物各有特色,人設較美,情節渾厚感人,使人感到震撼,卻又不乏搞笑情節。因此被很多人奉為神作,而《
新選組異聞錄》也一躍成為不朽的經典,深深的印在每個觀眾心中。
薄櫻鬼
姓名:藤堂平助(Toudou Heisuke)
瞳色:青色(藍色、綠色)
特點:有著棕色的長髮(常束成馬尾,被新八戲稱為“你的腦袋上的那個可以揪的東西”) 在眼睛外側的下邊有幾道印子 性格開朗 活潑 喜歡遊戲。
發色:茶色
身份:新選組八番隊隊長 御陵衛士
門派:北辰一刀流
簡介:新選組八番隊組長。新選組幹部中最年輕的一位,藤堂不會刻意掩蓋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正應為這樣才會經常被與他一起行動的原田和永倉戲弄。藤堂是一個直性子的人,並且是尊王攘夷思想的追隨者。他是典型的江戶人性格,是喜歡節日的江戶兒女,是個喜歡沖在人群及劍的修羅場的最前頭的愛起鬨的人。在學問和武術方面也都有所建樹。也正因為有著從江戶所養育出來的灑脫不羈的言行,所以也被描述為是個“品行很差但性格堅毅的人”。傳聞是個身材矮小但相貌俊美的男子。但後來離開了新選組,跟
齋藤一一起跟隨
伊東甲子太郎,但後來重回新選組,為保護千鶴被
天霧九壽所傷,後喝下
變若水變成鬼。
遊戲中平助是個很開朗的孩子,心裡怎么想就怎么表達;所以很容易理解。在千鶴做藝伎的時候很明確的表示——我不想你穿成這樣去服侍別的男人(你穿成這樣,這么漂亮,卻要去服侍別的男人…… 聲音越來越小的)。和他的年齡相呼地,他的感情很豐富,表情也是變化無常。但是一旦手握刀劍,就會變成新選組幹部應有的嚴酷表情。
漫畫中 為了保護千鶴變成鬼 已經離開新選組。
看點: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也要尋求在自己選擇的道路往前走的堅韌。
藤堂雖然在新選組幹部中是最年輕的,卻擁有不輸給其他組長的劍術技巧。不過他對無法像大家那樣懷有堅定信念留在新選組的自己,一直感到不安。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革,就在藤堂的不安面前,有許多場景等著他去選擇。有時候迷茫,有時候還會流露出軟弱,他也會選擇該前進的道路,獲得成長。
台詞:在無意識當中吐露心聲的碎片。
對自己情緒非常率直的藤堂,對主人公說的話從不拐彎抹角。
對千鶴:不用叫的那么陌生啦,平助就好了,大家都叫我平助。今後,好好相處吧。
……我會保護你的。無論是什麼樣的敵人,我都會保護好你的。
……其實,你是個我想配也配不上的好女人。
……你的最可愛地方,全部都要只給我一個人看。
如今的我,已經不再迷茫、不再後悔,即使化身為羅剎,我都要保護你!
進程:從一開始千鶴被新選組帶來後,藤堂就以一副不耐煩態度進行接待。在《隨想錄》裡頭,平助線描寫的是他們彼此注意到對方並漸漸被對方所吸引的故事。因為對千鶴的思慕而產生的甜言蜜語以及個人的獨占欲,藤堂展現出了各種愛情行為來。最後他們脫離新選組後千鶴和平助的生活平淡而幸福,千鶴躺在平助腿上的鏡頭亦十分動人。
評價:學會修養自己心境,獲得更大的成長。在喝下
變若水變成羅剎後的平助似乎一夜長大,更加成熟,剪了短髮換上洋裝後更顯出美少年的風範。
結局:1.動漫中的藤堂平助的結局也是十分悲壯,在服用了羅剎水以後雖然功力大增,為土方和新選組剷除了不少羅剎,自身也受傷極重,最後在土方與千鶴身邊,與新選組總長
山南敬助一起走向了羅剎最終的結局:化為塵土。
2.遊戲中的藤堂平助殺了妄圖統領羅剎的山南,退出新撰組和千鶴共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