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諸定義(藝術諸定義系)

藝術諸定義

藝術諸定義系一般指本詞條

《藝術諸定義》一書由史蒂芬·戴維斯所著,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藝術諸定義
  • 作者: [紐西蘭] 史蒂芬·戴維斯 
  • 原版名稱:Definitions of Art
  • 譯者:韓振華 / 趙娟 
  • ISBN:9787305135026
  • 頁數:488
  • 定價:56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8
  • 裝幀:精裝
  • 叢書:稜鏡精裝人文譯叢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內容簡介

自20世紀50年代承擔迎匙以降,運用分析哲學的方法來研究藝術問題興盛一時,並且催生了大量的爭論。在本書中,作者史蒂芬·戴維斯描述、剖析了這一時期英美哲學界討論的藝術定義問題。在進行描述、剖析時,他介紹了自己的研究視角,我們可以藉助這一視角來調整自己的思考方向。 戴維斯認為,這場爭論采檔揭示了在藝術定義問題上功能主義和程式主義兩種相互衝突的基本思路。這兩種思路在“藝術是否可以定義”以及“如果藝術可以定義,那么如何進廈諒匙行定義”等問題上分歧重重。戴維斯注意到,功能主義者相信,只有在一組拳端提個對象能夠行使一種特定的功能(通常情況下是提供一種回報性的審美經驗)時,它才是一件藝術作品。而程式主義者則認為,某物若且唯若是依照某些規則和程式而製作出來的,它才是一件藝術作品。戴維斯試圖向我們揭示,通過這一框架來觀照上述爭論,將會是富有成效的;他也發展出一些不同於以上兩種思路的新論點--當然,相比於程式主義,他對功能主義要更嚴苛一些。 由於莫里斯·韋茲的論文《理論在美學中的角色》催生了大量的研究文獻,戴維斯一開始就集中討論了韋茲的這篇創始性論文;繼而,他檢視了其他重要的論著,其中包括阿瑟·丹托、喬治·迪基以及本·提爾曼的論著。在這種批判性解讀中,他就藝術作品的人造性、藝術作品與藝術家意圖的關聯等問題提出了自己原創性的觀點。

作者簡介

史蒂芬·戴維斯(Stephen Davies,1950— ) 紐西蘭哲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學,尤其是音樂哲學。現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傑出哲學教授,曾任美國美學協會(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s)會長(2007—2008),以及澳大利亞哲學協會紐西蘭分會會長(2011)。著述甚宏,主要有《藝術諸定義》(1991)、《音樂的意義與表現》(1994)、《音樂哲學的主題》(2003)、《藝術哲學》(2006)等。

目錄

前言...........................................................1
上編
上編導論....................................................3
第一章韋茲的反本質主義主張.....................10
韋茲的論點..............................................12
韋茲在論爭中的地位.................................16
對韋茲論點的批評....................................22
第二章功能性定義與程式性定義..................49
概念的意義..............................................55
參照事物的功能而獲得定義.......................57
依照程式達嬸紙來為事物下定頁刪愉義..........................64
以上討論中得出的原則.............................72
定義藝術的實例、藝術作品,根據功能還
是程式?..........................................74
定義藝術的其他方法.................................95
第三章比厄斯利的功能論............................99
比厄斯利的理論.....................................102
美感經驗效果的意義...............................113
對比厄斯利美感經驗解釋的批評...............123
比厄斯利的形式主義偏好........................126
對功能主義的主要批評............................130
功能主義者的回應...................................138
對功能主義回應的反駁...........................145
第四章迪基關於藝術定義的體制理論.........154
體制論簡史熱簽估.............................................157
迪基的定義.............................................165
人人都是藝術家嗎?..............................167
藝術界的歷史與結構之關係...................179
角色與規則............................................193
離群索居的藝術家.................................198
迪基的定義和審美屬性..........................211
迪基定義的循環性.................................215
藝術的要素和體制論定義........................223
下編
下編導論.................................................229
第五章人造性條件...................................239
兩種人造性.............................................246
伊頓、斯克拉法尼和迪基論人造性...........252
艾斯明格對於人造性的分析...................257
對於人造性的一種備選解釋....................264
維安德、西爾維斯和沃爾海姆論人
造性...............................................267
比厄斯利和山考斯基的觀點.....................272
回到迪基與韋茲的對立...........................275
與本體論之關聯......................................278
第六章藝術與其對象的不可分割性質.........284
沃爾海姆論藝術與其對象的不可分割
性質...............................................285
卡里爾論沒有藝術作品的世界..................287
斯克拉法尼論藝術與其對象的不可分割性質................................................304
肉身性重要嗎?......................................311
第七章歷史性定義和意圖性定義................317
功能、象徵與可解釋性............................322
克魯科斯基的定義...................................329
卡羅爾的敘述理論...................................336
列文森的定義.........................................341
結論.......................................................358
第八章藝術家的意圖和意圖論的方法.........361
摒棄意圖謬誤.........................................364
在本質上與詮釋相關的意圖屬性..............374
接受者的意圖代替藝術家的意圖...............376
藝術習俗作為審美屬性的決定性因素.......384
沃爾頓的異議——第二位意圖..................393
對沃爾頓論點的回應..............................397
回到意圖論定義藝術的方法.....................405
第九章功能主義、程式主義和意圖............408
對沃爾頓的再回應..................................409
費津的觀點.............................................416
本書終言.............................................428
參考文獻....................................................435
譯者後記....................................................451
附錄:人名譯名中英文對照表......................465

叢書信息

稜鏡精裝人文譯叢 (共21冊), 這套叢書還有 《藝術社會學三論》,《批評與臨床》,《戰爭與電影》,《後現代狀態》,《美國》 等。
下編
下編導論.................................................229
第五章人造性條件...................................239
兩種人造性.............................................246
伊頓、斯克拉法尼和迪基論人造性...........252
艾斯明格對於人造性的分析...................257
對於人造性的一種備選解釋....................264
維安德、西爾維斯和沃爾海姆論人
造性...............................................267
比厄斯利和山考斯基的觀點.....................272
回到迪基與韋茲的對立...........................275
與本體論之關聯......................................278
第六章藝術與其對象的不可分割性質.........284
沃爾海姆論藝術與其對象的不可分割
性質...............................................285
卡里爾論沒有藝術作品的世界..................287
斯克拉法尼論藝術與其對象的不可分割性質................................................304
肉身性重要嗎?......................................311
第七章歷史性定義和意圖性定義................317
功能、象徵與可解釋性............................322
克魯科斯基的定義...................................329
卡羅爾的敘述理論...................................336
列文森的定義.........................................341
結論.......................................................358
第八章藝術家的意圖和意圖論的方法.........361
摒棄意圖謬誤.........................................364
在本質上與詮釋相關的意圖屬性..............374
接受者的意圖代替藝術家的意圖...............376
藝術習俗作為審美屬性的決定性因素.......384
沃爾頓的異議——第二位意圖..................393
對沃爾頓論點的回應..............................397
回到意圖論定義藝術的方法.....................405
第九章功能主義、程式主義和意圖............408
對沃爾頓的再回應..................................409
費津的觀點.............................................416
本書終言.............................................428
參考文獻....................................................435
譯者後記....................................................451
附錄:人名譯名中英文對照表......................465

叢書信息

稜鏡精裝人文譯叢 (共21冊), 這套叢書還有 《藝術社會學三論》,《批評與臨床》,《戰爭與電影》,《後現代狀態》,《美國》 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