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叢書·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

藝術史叢書·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

《藝術史叢書·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講述了古人對於死後世界種種的假設,見於制度、宗教、儀式和書寫,更直接呈現於墓葬之中。墓葬既是安置死者肉身的處所,又是建築、繪畫、雕塑和工藝品的集合體,還可以被理解為人們在生死這個最大的、最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命題下,以物質的材料、造型的手法、視覺的語言,所營造的具有終極價值的藝術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藝術史叢書•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
  • 作者:鄭岩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421頁
  • 開本:16
  • 定價:50.00
  • 外文名:Masking Death:Funerary Art of Medieval China
  • 類型:遺址陵墓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17948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透視漢唐墓葬藝術,全景式展現古人的“死後世界”,還原逝者的真實面容,當時社會、文化、心態的幽暗角落。

《藝術史叢書·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編輯推薦:透視漢唐墓葬藝術,全景式展現古人的“死後世界”,還原逝者的真實面容,當時社會、文化、心態的幽暗角落。《藝術史叢書·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綜合採用考古學與美術史的方法,從各個角度描述和闡釋兩漢至唐宋時期的墓葬材料,力圖使這個幽暗的角落在中國藝術史上展現出特有的光芒。

作者簡介

鄭岩,山東安丘人。先後就讀于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歷史學博士。曾任山東省博物館研究館員、副館長,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圖像》(合著)、《中國美術考古學概論》(合著)、《從考古學到美術史--鄭岩自選集》等。

圖書目錄

古代墓葬與中國美術史寫作(代前言)/1
第一編 新藝術類型的興起/l7
風格背後——西漢霍去病墓石刻新探/l8
關於墓葬壁畫起源問題的思考——以河南永城柿園漢墓為中心/55
西漢石槨墓與墓葬美術的轉型/76
第二編畫像主題與社會/97
山東臨淄東漢王阿命刻石的形制及其他/98
漢代藝術中的胡人形象/126
關於漢代喪葬畫像觀者問題的思考/l47
第三編 墓主形象及其意義/l67
墓主畫像研究/168
墓主畫像的傳承與轉變——以北齊徐顯秀墓為中心/195
逝者的“面具”——論北周康業墓石棺床畫像/219
青州北齊畫像石與入華粟特人美術——虞弘墓等考古新發現的啟示,266
第四編制度、空間與形式/307
論“鄴城規制”——漢唐之間墓葬壁畫的一個接點/308
崔芬墓壁畫初探/337
壓在“畫框”上的筆尖——試論墓葬壁畫與傳統繪畫史的關聯,352
論“半啟門”/378
後記/420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安國祠堂的題記最後也提到“作治連月,工夫無極,價錢二萬七千”。加藤直子比較了祠堂題記中所記的花費金錢數目和這些金錢實際的購買力,發現這些數字多屬於虛誇。而祠堂漫長的製作過程,在鄉里也有可能成為一種孝行的“表演”。
那么,作為觀者的公眾,又從祠堂中看到了什麼?或者說,祠堂內的畫像與觀者之間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我們可否站在觀者的角度去理解祠堂內的畫像?是否祠堂內所裝飾的畫像都是要向他們展現贊助人的孝行?
要回答這些問題,一個最大的困難是,上述永元三年祠堂、薌他君祠堂、安國祠堂均已不完整,我們無法全面地考察其畫像內容。但在安國祠堂的題記中,有一小部分對其畫像進行了描述:
調(雕)文刻畫,交龍委蛇,猛虎延視,玄媛登高,肺熊暉戲,眾禽群聚,萬狩(獸)雲布,台閣參差,大興輿駕,上有雲氣與仙人,下有孝及賢仁。遵者儼然,從者肅侍,煌煌濡濡,其色若僖。
如上所述,巫鴻認為這段文字的作者是祠堂的贊助人,我贊同此說。但是,贊助人與畫像內容的關係是個複雜的問題,有的祠堂或墓葬內的畫像可能要在他們嚴格的監督下,按照他們的意圖進行設計;有的只是提出一個大致的要求,如祠堂規模的大小、雕刻的精緻程度等,畫像的具體內容則由工匠們按照慣常的做法來確定。安國祠堂顯然屬於後者,在這段題記中,我們不難發現,其華麗的辭藻主要是對畫像藝術效果的渲染,並不涉及畫像的象徵意義,更難以反映出明確的思想。贊助人在撰寫這些文字時,似乎只是大致瀏覽了一下畫像的總體內容,並沒有對其含義仔細推敲。我們對比一下東漢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中的一段文字:
飛禽走獸,因木生姿。奔虎攫挈以梁倚,仡奮璺而軒髫。虬龍騰驤以蜿蟺,頷若動而躨跜。朱鳥舒翼以峙衡,騰蛇繆虬而繞榱。白鹿孑蛻於樽櫨,蟠螭宛轉而承楣。狡兔跧伏於柎側,猿狖攀椽而相追。玄熊聃舕以斷斷,卻負載而蹲趺。齊首目以瞪眄,徒哌哌而狋狋。胡人遙集於上楹,儼雅跽而相對。仡欺據以雕瞎,狀若悲愁於危處,僭呶蹙而含悴。神仙嶽嶽於棟間,玉女窺窗而下視。忽瞟眇以響像,若鬼神之仿佛。
我們不難發現二者的相似性,如安國祠堂出現的“眾禽群聚,萬狩(獸)雲布”可以對應王賦中的“飛禽走獸”;前者的“交龍委蛇”對應後者“虬龍騰驤以蜿嬗”;前者的“玄媛登高”對應後者“猿狖攀椽”;前者的“阬熊”對應後者“玄熊”;前者的“仙人”對應後者“神仙”;此外,二者均使用了“上……下……”的視角和句式來描述畫像。總之,安國祠堂題記駢麗對偶的句式,與東漢賦辭的風格十分一致。作者似乎更注重模仿當時流行的文風,而不是如實地描述祠堂內畫像的內容。儘管這些題記錯字連篇,孝子們還是試圖藉以展現他們在文學上的修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