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闡述了在青藏高原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中,藏族文化所包含的生態倫理觀念,揭示了藏族人崇尚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原因;還通過對青海瑪多和甘肅甘南兩個藏區的個案研究,闡明了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惡化的嚴重性,探索了藏族生態倫理觀念對生態文明建設所發揮的作用。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宇宙天界模式的建立 第三章 自然萬物生命體系的創立 第四章 自然界人格化體系的建立 第五章 高原社會秩序與生態倫理實踐 第六章 地域文化與生態倫理觀念的形成 | 第七章 對大自然的審美 第八章 敬畏生命,遵循自然規律 第九章 宗教推動生態倫理觀念的理論化 第十章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現狀調查之一 第十一章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現狀調查之二 第十二章 構建現代生態倫理學理論體系 |
創作背景
生態安全是人類在生產、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等影響的保障程度,其中包括飲用水與食物安全、空氣品質與綠色環境等基本要素。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青藏高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21世紀初期,中國政府把青藏高原的區域戰略地位提升到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的層面,提出要使青藏高原成為重要的生態安全螢幕障、重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而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繼承和弘揚藏族人優秀的生態倫理道德觀念,對於實現青藏高原的生態文明建設至關重要。基於此,《藏區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倫理問題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為了適應自然環境,藏族人努力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生態,保護家園,從未中斷過對宇宙天體、自然萬物的探索和追求;藏族人認為自然界的萬物都有生命,並建立了強大的生命體系,由此產生了靈魂和寄魂觀念;藏族人認為宇宙天體、人間和地下都由諸神控制,產生了天上的“天神”、地上的“念神”“贊神”和地下的“水神”(龍神)觀念,建立了完整的人格化體系。這體現於藏族人從古至今崇尚自然、崇尚祖先、崇尚英雄的文化現象,形成了藏族人的生態倫理觀念體系。這種文化現象與中華各民族乃至亞洲各民族的文化現象一脈相承。同時,這種文化現象也進一步梳理了自古以來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崇尚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光輝歷程。隨著
苯教的產生、佛教的傳入和傳播,藏族人的生態倫理觀念也進一步得到了理論的升華,使內容更加豐富化和系統化。生態文化在高原特殊地域中的成功實踐,說明了藏族人的部落文化、宗教文化、生態文化有著密切關聯,從而也折射出了古代高原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形態的民族志特徵。
該書總結了藏族人對生命體系的建構和對生命的敬畏,從而詮釋了藏族人在青藏高原特殊的生存條件下,適應自然環境,順從自然規律的歷程。這種生態倫理觀認為:遵循自然規律會使人們六畜興旺,違背自然規律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從而使人們認識到,只有遵循客觀規律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只有尊重生命的價值,才能實現眾生相濡以沫的生存目的。由此勾畫出了創建美好精神家園的重要性。藏族人生態倫理觀念強調,眾生都是平等的,人們應“愛物厚生”、慈悲為懷、“天人合一”。這就共同構築了藏族人的生態倫理思想,對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對構建藏族人的現代生態倫理學有著重要啟示。與此同時,這種生態倫理觀也詮釋了人與自然萬物同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共榮共生的意義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該書也提出了治理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對策性建議:在世界經濟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面對著環境日益惡化,當務之急是必須遵循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政方針,建立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機制;要尊重藏族人傳統的生態倫理價值,保護藏族文化的語境,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要把生態保護納入法制建設軌道,堅持走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要積極開展國際環境合作與交流,建立遵循循環經濟理念的生態經濟體系。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丹曲,藏族,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04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2007年1月北京大學外語學院東方學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出站。現在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