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腳鰹鳥加拉帕戈斯亞種

藍腳鰹鳥加拉帕戈斯亞種

藍腳鰹鳥加拉帕戈斯亞種(學名:Sula nebouxii excisa):是一種大型的熱帶海鳥。平均身長80厘米,體重約1.5千克。雌性比雄性稍大些。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們長著一對藍色的大腳。嘴粗壯,長直而尖,近似圓錐形,上下嘴緣均呈鋸齒狀,喉囊發達,有貯存作用。翅狹窄,長而尖,尾羽共有14枚,呈楔形。羽防水。具有發達腳蹼。主要棲息於熱帶海洋中的島嶼、海岸和海面上。主要以魚類為食,特別是鮁鮫魚,也吃烏賊和甲殼類等。棲息於科隆群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腳鰹鳥加拉帕戈斯亞種
  • 拉丁學名:Sula nebouxii excisa
  • 別稱:加拉帕戈斯藍腳鰹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鵜形目
  • 鰹鳥科
  • :鰹鳥屬
  • 藍腳鰹鳥
  • 亞種:藍腳鰹鳥加拉帕戈斯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Todd, 1948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分布範圍,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藍腳鰹鳥加拉帕戈斯亞種體長76-84厘米,翼展152-158厘米,雄性體重1.1-1.5千克,雌性體重1.3-2.0千克。嘴長粗而尖,呈圓錐狀,翅膀較為狹長,腳粗而短。它的身體上的羽毛也均為白色,飛羽為黑色,尾羽有14枚,呈楔形,也是黑色,與紅腳鰹鳥的白色尾羽不同,而且嘴、臉、眼睛和腳等的顏色也都與紅腳鰹鳥不同。雄鳥的嘴為亮黃色,雌鳥的嘴為暗黃綠色。脖子粗壯。眼睛呈黃色,雌鳥的瞳孔較雄鳥的瞳孔要大。特別的是它們的嘴喙上沒有鼻孔、直接用嘴巴呼吸。藍腳鰹鳥有明亮的藍色腳蹼。頭部和頸部具濃重的棕色和白色條紋,翅膀和下體黑褐色,有一些白色羽毛擴展至背面,上背部和臀部有一塊白色的大斑塊。腹部白色,尾巴黑褐色,鳥喙是暗綠色、藍色或灰色,臉上的皮膚黝黑並有奇異的眼袋,眼帘黃色。
藍腳鰹鳥加拉帕戈斯亞種藍腳鰹鳥加拉帕戈斯亞種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熱帶海洋、海岬和島嶼上,除了繁殖期以外,大多數時間都在海上活動。善於飛行和游泳,常呈小群飛行於海面的上空或者在海面上游泳。

生活習性

藍腳鰹鳥是一種社會性活動的物種,往往集高達200隻以上的大群進行捕食活動,主要食物是魚類,如沙丁魚、鳳尾魚、鯖魚、以及一些魷魚和飛魚等。
藍腳鰹鳥捕魚的本領非常高。它們在水面30米高(有時甚至100米)的地方飛行,一旦發現愛吃的魚,就收攏雙翅,頭朝下,像一顆流星濺入湛藍的大海,它們扎進水裡的速度達到了97千米/小時。入水時產生的巨大聲響,能把水面以下1.5米處左右遊動的魚震暈,這時鰹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鑽入水裡,用雙翅和帶有蹼的腳撥水,在水中快速遊動覓食。鰹鳥一咬住魚,便在水下把魚吞入腹中,然後浮出水面。為了抗擊強大的衝擊力,藍腳鰹鳥的頭變得非常堅硬,脖子也特別粗。

繁殖方式

在繁殖期間,雄鳥會不停地左右抬起那雙醒目的藍色大腳,在這求偶舞期間它還會張開上揚雙翅,來吸引雌鳥的注意,觸摸對方的鳥喙,或拿起樹枝或石塊,並將其放置在地面上,藍腳鰹鳥的腳用處很大。雄鳥在求愛期極力展示自己的腳,它一邊弓著背,一邊抬腳,一次一隻,然後單腿跳,從一隻腳到另一隻,目的就是要確保讓雌鳥能好好欣賞它的雙腳,以取得交配權。
巢是建立在裸露的地面,積累的鳥糞形成一個圓圈內。藍腳鰹鳥一般能產下2-3個卵,通常在產完第一枚卵後,相隔6天左右才產第二枚卵。雌雄鳥輪流孵卵,不是像其他鳥兒那樣用身體來孵卵,而是用它們那對漂亮的大大的腳蹼護住卵,保持溫度,直到孵化出幼雛,孵蛋期大概在41-45天。小鳥羽毛豐滿約為102天,而依賴於成鳥哺育要另加56天。

分布範圍

分布於科隆群島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