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眼巴丹鸚鵡

藍眼巴丹鸚鵡

藍眼巴丹鸚鵡(非一般國內說的藍眼葵花巴丹)是很少見的珍稀種類,有別於葵花鳳頭鸚鵡,它的頭部與冠羽的形狀和摩鹿加鳳頭鸚鵡(朱路冠)較為相似,由於在葵花鳳頭鸚鵡的4種亞種中有3種也有藍色的眼圈,唯一沒有藍色眼圈的是產於澳洲體型最大的亞種 - Sulphur-crested Cockatoo (Cacatua galerita),所以分辨藍眼巴丹鸚鵡與葵花鳳頭鸚鵡主要是以頭部與冠羽的形狀與較亮的藍色眼圈來作區隔,人工飼養的數目非常的稀少,母鳥的虹膜顏色較公鳥呈紅棕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眼巴丹鸚鵡
  • 拉丁學名:Cacatua ophthalmica
  • 別稱藍眼鳳頭鸚鵡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鸚形目(Psittaciformes)
  • 鳳頭鸚鵡科
  • 英文名稱:Blue-eyed Cockatoo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壽 命,繁 殖,飼養管理,
又名藍眼巴丹(旦)。習性和叫聲也類似大致和大(中)葵花鳳頭鸚鵡相同,只是藍眼鳳頭鸚鵡的叫聲頻率比較高。

外形特徵

體長約50厘米。頭部有著向後彎曲的黃白色圓弧狀羽冠,耳羽、喉嚨和臉頰附近有著淡黃色的羽毛,翅膀和尾羽內側也有著黃色的羽毛。眼睛外圍有著明顯藍色的眼圈,鳥喙為灰黑色,成熟雄鳥的虹膜為深棕色,雌鳥則為紅棕色。外形很類似大(中)葵花鳳頭鸚鵡和雨傘鳳頭鸚鵡,但不同的是大(中)葵花鳳頭鸚鵡頭上的羽冠沒有圓形弧度,藍眼鳳頭鸚鵡頭部的羽冠形狀比較接近摩鹿加鳳頭鸚鵡(鮭冠/朱路冠鳳頭鸚鵡),顧名思義,其眼部的藍色眼圈也比其他種類鳳頭鸚鵡更亮更明顯。

生活習性

藍眼鳳頭鸚鵡棲息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森林區、低地、森林邊緣地區與較空曠的林地內,較常在低海拔的地區發現它們的蹤跡,除了部份分布地區外它們在當地算是常見的鸚鵡,但近段時間並無新的藍眼巴丹數量統計與生態觀察所以現今的情形並不清楚,但數量很可能較以往低,主要還是捕捉販賣至寵物市場與原始棲地的人為破壞;它們常單獨、成對或一小群一、二十隻聚集活動,常在枝頭間或是飛行時大聲嘶叫,很引人注意,行為大致上應與葵花鳳頭鸚鵡相去不遠;繁殖季節不詳,一次約產2顆蛋,由公鳥與母鳥輪流孵蛋,孵化期約需30天。大部分的藍眼巴丹都非人工繁殖鳥,剛引飼養初期較為膽小害羞,人工繁殖鳥很快可適應新環境,之後即便的強壯,叫聲響亮吵雜,破壞力強,籠舍中宜提供樹枝或耐咬的玩具供其啃咬,將它們安置於大的籠舍中較為理想。
藍眼鳳頭鸚鵡藍眼鳳頭鸚鵡

壽 命

藍眼鳳頭鸚鵡人工養殖的平均壽命是40年,但它們在野外的平均壽命居然高達50~60年。很可能是因為不當的人工飼養方式讓它們的壽命減短。

繁 殖

由於籠養數目非常地稀少所以繁殖成果相當的少,除了少數如英國徹斯特動物園與美國幾個繁殖中心外,其成功繁殖相當少見,繁殖的資料也相當有限,可參考葵花鳳頭鸚鵡與摩鹿加鳳頭鸚鵡的繁殖資料,提供較深的堅固巢箱供其使用,一窩產1-2顆卵,孵化期通常持續28-30天,幼鳥通常羽毛長成至斷哺需8-9個月。

飼養管理

大部分藍眼鳳頭鸚鵡都非人工繁殖鳥,黑市價格高,人工繁殖鳥更是非常昂貴。飼養初期較為膽小害羞,人工繁殖鳥很快可適應新環境,之後即變得強壯,叫聲響亮嘈雜,破壞力很強,籠舍中宜提供樹枝或耐咬的玩具供其啃咬,將它們安置於大的籠舍中較為理想。與其他大型鳳頭鸚鵡一樣,餵食上得提供熱量較高的堅果類,日常的混合種子供給與蔬果餵食也不可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