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為明開國元勛,其祖藉城步丹口鎮太平村。
藍玉故里始建於明隆慶五年(1571)。原為藍氏宗祠,後為紀念藍玉,更名為“藍玉故里”。民國21年至23年(1932-1934)曾先後擴建。門聯曰:“創立功成繼續黔旺,重光偉業紹恢汝南。”門面及外檐牆壁上飾有彩繪圖案,進前廳為戲樓,中廳左側豎有“國先瑩”石碑,上廳中間為宮殿式神龕,上有飛檐樓閣及橫匾兩塊,一曰:“數立宗功”,一曰“靈爽貳憑”。占地面積1234平方米。
藍玉故里系三正兩橫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台基長方形,總面寬15·2米,總進深46米,建築面積699·2平方米。此為祭祖、議事、宗法、讀書、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建築。此祠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牌坊、戲樓、山牆,飛檐翹角,具有濃厚的地方建築特色。宗祠的石雕、木刻、泥塑、彩繪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木、石構件中有許多精雕細刻的神話故事一類的圖案,如“八仙過海”、“觀音坐蓮台”、“鳳凰展翅”、“孔雀開屏”、“燕子銜泥”、“麒麟飛天”、“梅花盛放”等。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本名:藍氏宗祠
- 別稱:藍玉故里
- 出生地:安徽定遠人
- 出生時間:明隆慶五年(1571)
藍玉介紹,藍氏宗祠,烏飯節,
藍玉介紹
藍玉(1340-1393),漢族,明初著名武將。
藍家徒居定遠後,年輕貌美的藍玉姐姐被朱元璋農民起義軍將領常遇春看中,娶納為妻,十多歲的藍玉也因此投奔朱元璋起義軍,並在常遇春部下供職。藍玉有膽有識,深謀大略,深受常遇春和朱元璋賞識。因屢立戰功,其先後被封為武德衛千戶,親軍千戶所,正二品都指揮使,大都督府僉事。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藍玉隨征西將軍傅友德出征四川,先克綿州(今四川綿陽市);後隨大將軍徐達北征,在亂山、土刺河等地大敗元軍主力。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他獨自領兵攻占興和,俘虜元國公貼里密赤及所部59人。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與沐英同鎮西番叛亂,斃叛亂者千餘人,並生擒西番部族三副使,繳獲戰馬兩萬餘匹,牛羊10餘萬頭。藍玉因軍功卓著,被封為永昌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他和沐英分別被封為征南左右副將軍,出征雲南,在曲靖大敗盤踞雲南的元軍主力,活捉了元平章達里麻,元廷在滇梁王見勢不妙,被迫投河自盡。戰後評功,藍玉戰功顯著,增祿500石,其女被冊封給蜀王朱椿作妃。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藍玉被封為征虜左副將軍,隨大將軍馮勝討元太尉納哈出。師至通州,探知元軍駐慶州,藍玉冒大雪率輕騎襲元軍,斬元平章果來,俘其子不蘭溪,在金山招安納哈出,餘部歸降。後因馮勝獲罪,明廷命藍玉“總管軍事”,封藍玉為大將軍。
洪武二十一年,殘元皇室脫古思貼木爾繼皇位,不時在北疆騷擾,明廷命藍玉率兵15萬征討。藍玉率師日夜兼程抄襲敵營,殺死元太尉蠻子,脫古思貼木爾及太子聞訊倉皇逃命。藍玉率軍窮追猛打、生擒元皇次子、皇妃、公主及王公、平章等要員3000餘人,繳獲軍用物資數以萬計。捷報傳入京師,朱元璋大喜,遂詔令嘉獎,封藍玉為涼國公。後藍玉又相繼平息施南(今湖北恩施)、忠建(今四川忠縣)、都勻(今貴州都勻市)等地司蠻叛亂,因功再被加祿500石。
藍玉卓越的軍事才能,屢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嘉獎和賞賜,這漸漸滋長了他居功自傲、專橫跋扈的惡劣作風。藍玉高傲自大的行為引起正在加強和鞏固明朝中央集權的朱元璋的極大不安。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王獻稱藍玉有謀反行為,因此,藍玉被朱元璋以謀反罪打入大牢,全家均遭處斬,株連者達15000餘人。這就是驚駭古今的“藍獄”案。
藍家徒居定遠後,年輕貌美的藍玉姐姐被朱元璋農民起義軍將領常遇春看中,娶納為妻,十多歲的藍玉也因此投奔朱元璋起義軍,並在常遇春部下供職。藍玉有膽有識,深謀大略,深受常遇春和朱元璋賞識。因屢立戰功,其先後被封為武德衛千戶,親軍千戶所,正二品都指揮使,大都督府僉事。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藍玉隨征西將軍傅友德出征四川,先克綿州(今四川綿陽市);後隨大將軍徐達北征,在亂山、土刺河等地大敗元軍主力。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他獨自領兵攻占興和,俘虜元國公貼里密赤及所部59人。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與沐英同鎮西番叛亂,斃叛亂者千餘人,並生擒西番部族三副使,繳獲戰馬兩萬餘匹,牛羊10餘萬頭。藍玉因軍功卓著,被封為永昌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他和沐英分別被封為征南左右副將軍,出征雲南,在曲靖大敗盤踞雲南的元軍主力,活捉了元平章達里麻,元廷在滇梁王見勢不妙,被迫投河自盡。戰後評功,藍玉戰功顯著,增祿500石,其女被冊封給蜀王朱椿作妃。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藍玉被封為征虜左副將軍,隨大將軍馮勝討元太尉納哈出。師至通州,探知元軍駐慶州,藍玉冒大雪率輕騎襲元軍,斬元平章果來,俘其子不蘭溪,在金山招安納哈出,餘部歸降。後因馮勝獲罪,明廷命藍玉“總管軍事”,封藍玉為大將軍。
洪武二十一年,殘元皇室脫古思貼木爾繼皇位,不時在北疆騷擾,明廷命藍玉率兵15萬征討。藍玉率師日夜兼程抄襲敵營,殺死元太尉蠻子,脫古思貼木爾及太子聞訊倉皇逃命。藍玉率軍窮追猛打、生擒元皇次子、皇妃、公主及王公、平章等要員3000餘人,繳獲軍用物資數以萬計。捷報傳入京師,朱元璋大喜,遂詔令嘉獎,封藍玉為涼國公。後藍玉又相繼平息施南(今湖北恩施)、忠建(今四川忠縣)、都勻(今貴州都勻市)等地司蠻叛亂,因功再被加祿500石。
藍玉卓越的軍事才能,屢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嘉獎和賞賜,這漸漸滋長了他居功自傲、專橫跋扈的惡劣作風。藍玉高傲自大的行為引起正在加強和鞏固明朝中央集權的朱元璋的極大不安。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王獻稱藍玉有謀反行為,因此,藍玉被朱元璋以謀反罪打入大牢,全家均遭處斬,株連者達15000餘人。這就是驚駭古今的“藍獄”案。
“藍獄”案也波及藍玉故里城步扶城,當地藍姓居民害怕禍及己身,便將藍姓改為秦姓,而藍玉定居地安徽定遠之藍姓則全部改姓青氏。藍玉遭斬後,與藍玉同里並有世交之情的黔國公沐春為保存藍玉遺脈,將身懷有孕的藍玉侍妾藏於沐府,得遺腹子藍昌建。明成化中期,“藍獄”禁網日漸松馳,黔國武公僖沐琮命藍昌建回祖籍城步扶城“世守王墳”,自此,昌建子孫繁衍發達,綿延至今。
在丹口鎮太平村村口,走過一道裝飾精美的接龍橋,“藍氏宗祠”赫然出現在眼前。藍氏宗祠建於明代隆慶五年(1571年),系藍氏子孫、族人為紀念先祖藍玉而建,又稱“藍玉故里”。其外觀呈三拱,大石底、青磚砌,全長100米,寬34米,高12米,占地1334平方米,在一片開闊的田野中顯得分外雄偉壯觀。宗祠內由100根木柱組成,大柱直徑90厘米,高9米。正堂有宮殿式神龕,供有藍玉世系的先祖和後裔的牌位。宗祠牌樓雕龍畫鳳,印著栩栩如生的八仙過海圖、臥冰取魚圖等。宗祠門框乃條石架砌,門楣上方正中篆有“藍氏宗祠”四個大字;門楣兩旁刻有對聯一副:“創立功成繼續黔國,重光偉績紹恢汝南。”藍氏宗祠越朝歷代四百餘年,雖飽經風雨和幾遭變故,藍氏後人先後對其進行過三次大修繕,將宗祠最大程度地按原貌保存了下來。
2002年,藍玉故里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農曆4月初8,來自貴州、雲南、河南和湖南各地藍氏後裔就會在此聚集,同過烏飯節,祭奠和緬懷先祖。觸摸著宗祠斑駁的牆磚,凝望著被後人樹在中堂的玉公塑像,我們仿佛穿透歷史的輪迴,看見戰場上藍玉驍勇善戰的颯爽英姿。
城步丹口鎮太平村有一座風雨橋——太平橋,緊鄰太平橋的藍氏宗祠,是藍玉故里最主要的標誌之一。
太平橋公路對面的山坡上,有藍玉古墓。
藍氏宗祠
始建於明隆慶五年(1571),越朝歷代四百餘年,飽經風雨和幾遭變故,藍氏後人先後對其進行過三次大修繕,將宗祠最大程度地按原貌保存了下來。
祠堂台基長方形,總面闊15.2米,總進深46米,建築面積699.2平方米。
宗祠牌樓雕龍畫鳳,有“八仙過海”、“觀音坐蓮台”、“鳳凰展翅”、“孔雀開屏”、“燕子銜泥”、“麒麟飛天”、“梅花盛放”等故事的泥塑、彩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宗祠門框乃條石架砌,門楣兩旁刻有對聯一副:“創立功成繼續黔國,重光偉績紹恢汝南。”祠堂系兩進三橫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牌坊、戲樓、山牆、飛檐翹角,具有濃厚的地方建築特色,為藍氏家族祭祖、議事、宗法、讀書、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建築。
藍玉故里
宗祠由100根木柱構築,最大的木柱直徑達90厘米,高9米。
正堂有宮殿式神龕,供有藍玉世系的先祖和後裔的牌位。、中廳,左側豎有“黔國先塋”古碑。
前廳為戲樓
宗祠內收藏了一些苗族傳統的生活生產工具。
烏飯節
是藍氏家族祭祀藍玉的重要節日,已有數百年歷史。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族人們都要接親人回家,備以豐盛酒菜,吃祖傳的“烏米飯”,俗稱過“四月八烏飯節”,用這種祭祀活動來表達對藍玉的懷念。
傳說藍玉被朱元璋誅殺後,懸頭示眾,藍玉有一親信楊某趁人不防將其頭顱取下,藏在谷籮里,用穀子掩護,日夜兼程,護送至城步扶持(今丹口鎮太平村),到達之時,其谷被血染成了黑紅色。藍氏族人將其谷作谷種,種下後,禾苗桿粗、架高、葉茂,莖葉呈紅色,米烏紅色。族人認為:這種烏米是祖先的血液所染成,故只能家傳,不能向外擴種。因此,幾百年來,這種烏米只由每個村組的藍氏族長負責組織族人種植。
近年來,“烏飯節”除了繼承祭祀祖靈的傳統之外,還被作為太平村民俗文化的重要節日,每年的“烏飯節”,當地都要組織舉辦大型活動,因而也就具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近年來,“烏飯節”除了繼承祭祀祖靈的傳統之外,還被作為太平村民俗文化的重要節日,每年的“烏飯節”,當地都要組織舉辦大型活動,因而也就具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