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喉錐尾鸚鵡

藍喉錐尾鸚鵡

藍喉錐尾鸚鵡(學名:Pyrrhura cruentata)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鳥體羽毛為綠色,頭部以及頸部為暗棕色,前額、眼睛周圍以及耳羽部分為紅棕色,頸部兩側為桔黃色;喉嚨和胸部上方為藍色。棲息於森林地區或森林地區的邊緣地帶。主要以水果、花朵、種子、漿果為食。有時候也會前往農耕區覓食穀類和水果等。通常成對活動,繁殖期聚小群,分布於巴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喉錐尾鸚鵡
  • 拉丁學名:Pyrrhura cruentata
  • 別稱藍喉鸚哥赭斑鸚哥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錐尾鸚鵡族
  • :錐尾鸚哥屬
  • 命名者及年代:Wied, 1820
  • 英文名稱:Blue-throated Parakeet
  • 英文名稱:Ochre-marked Parakeet
  • 英文名稱:Red-eared Conure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藍喉錐尾鸚鵡體長30厘米,體重90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頭頂、頭部後方以及頸部為暗棕色,每片羽毛均有黃棕色的滾邊;前額、眼睛周圍以及耳羽部分為紅棕色,頸部兩側為桔黃色;喉嚨和胸部上方為藍色,下腹部以及背部後方為暗紅色;翅膀彎曲的部份為紅色,翅膀外側的主要飛行羽為藍色,內側的飛行羽為橄欖色;尾巴上方為橄欖色,內側為紅棕色;眼睛外圍有一圈白色的裸皮,鳥喙為黑灰色,虹膜為黃色。幼鳥的體色較深,頭頂的羽毛為黑色並帶有點淺紅色的滾邊,翅膀彎曲的地方只有一點點紅色,鳥喙為淺灰色,虹膜深色。

棲息環境

藍喉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森林地區、森林地區的邊緣地帶、毗連的開闊鄉村地區;會時常前往可可種植園中高大可以提供庇蔭的樹木休憩活動,偶爾也會造訪當地的農耕區。

生活習性

藍喉錐尾鸚鵡在繁殖季通常會組成4到10隻的小群體,如果在提供食物的樹木附近會聚集更多的數量。偏好樹蔭濃密的高大林木,但是會避開最高的枝葉頂端;在濃密的林間活動時相當難以察覺,因為藍喉錐尾鸚鵡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但在危險逼近的時候,會靜止不動,借著掉落地面的殘渣才得以發現它們;曾經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通常在黃昏時候比較容易被發現,因為藍喉錐尾鸚鵡在黃昏回巢時會發出很刺耳的叫聲,此時它們會棲息於光禿禿無庇護的樹枝上或是頂端,中午炎熱的時候則會安靜下來,一邊在樹蔭下乘涼休憩,一邊彼此互動用鳥喙理毛聯絡感情。
主要以水果、花朵、種子、漿果為食。有時候也會前往農耕區覓食穀類和水果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巴西東部,從巴伊亞到里約熱內盧。
藍喉錐尾鸚鵡分布圖藍喉錐尾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季在南半球的春天,從9月至12月,通常選擇樹洞做鳥巢,一窩約產2-4枚卵。孵化期22至25天,雛鳥需哺育持續約45天。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