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風解慍

薰風解慍

薰風解慍,成語,典故名,典出《孔子家語》卷八《辯樂解》。《南風》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薰風,即“南風之薰”,指和風;慍,?>惱怒怨恨。溫和的風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使人心情舒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薰風解慍
  • 拼音:xūn fēng jiě yùn
  • 解釋:溫和的風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
  • 典出:《孔子家語》卷八《辯樂解》
詳細釋義,典源,釋義,用典示例,成語資料,

詳細釋義

典源

《孔子家語》卷八《辯樂解》
子路鼓琴,孔子聞之,謂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以為節,流入於南,不歸於北。夫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溫柔居中以養生育之氣,憂愁之感不加於心也,暴厲之動,不在於體也。夫然者,乃所謂治安之風也。小人之音則不然,亢麗微末,以象殺伐之氣,中和之感,不載於心,溫和之動,不存於體,夫然者乃所以為亂之風。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唯脩此化,故其興也勃焉,德如泉流,至於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紂好為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焉,至於今王公大人舉以為誡。夫舜起布衣,積德含和而終以帝,紂為天子,荒淫暴亂而終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由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於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懼而自悔,靜思不食,以至骨立。夫子曰:“過而能改,其進矣乎。”
《史記》卷二十四《樂書》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作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穀時孰,然後賞之以樂。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級遠;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級短。故觀其舞而知其德,聞其謚而知其行。南朝宋·裴駰《史記集解》:“王肅曰:‘《南風》,育養民之詩也。其辭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此詩之辭出《尸子》及《家語》。”

釋義

《南風》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薰風,即“南風之薰”,指和風;慍,惱怒怨恨。溫和的風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使人心情舒暢。

用典示例

柳永永遇樂》詞:“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薰風:和風;慍:惱怒怨恨。溫和的風可以消除心中的煩惱,使人心情舒暢。
成語舉例:~,晝景清和,新霽時候。 ★宋·柳永永遇樂》詞
常用程度:一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