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公長壽亭

薩公長壽亭

位於閩侯縣南通鎮蘇坂村北面,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15年冬,北伐軍入閩,北洋軍閥部隊張毅殘部逃竄於南港,到處燒殺奸掠,九十三鄉生靈塗炭,縱橫二十里無一完土。此時,剛卸去福建省長職務的薩鎮冰挺身而出,從民國16~18年長住南港,從事兵災救濟工作,向海內外募捐籌資,建南通街,築民房,修道路,造蘇州橋,使南港九十三鄉恢復生機。鄉人感其功德,造亭紀念。亭為圓頂六角形砼混建築,高5.1米,底寬4.5米,六根瓜楞柱,左右四角置坐欄,歐美建築風格。亭中立1碑,正面楷書陰刻“薩公長壽亭”。碑圮於1966年。亭與蘇州橋一道於1989年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薩公長壽亭記》碑石毀於“文革”。今將《雁門薩氏家族通訊錄》中所存錄的碑文重抄於下:(再另據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鄭麗生舊日所鈔存的碑文作了對照,個別文字有所不同,在括弧內註明)
“中華民國十七年仲春,前福建省長,海軍上將軍薩公七十覽揆之辰,鄉之父長戴公之德,僉謀所以壽公者。於是因公所造之蘇州橋①而傅以亭,名之曰長壽亭,祝公永裦壽命,(鄭抄本作“永永壽命”誤)而公之滂仁纊擴義,帡蠓吾鄉者亦以志焉。丙寅冬,閩方有事,張毅棄漳泉之地悉引兵趣省城。會有堵遏之者,乃竄入南港。南港者,②江流盤折之處:沿岸九十三鄉,是時廬舍田園焚毀蹂躪,一無完土。男女死六十餘人,其逃匿山中者,坑谷皆滿;或渡江以避,舟不能容。(鄭抄本作:“渡江避舟中,指可掬也。”)自古靈、瓜山至於新岐,衡縱二十里,炊煙斷絕,匪微豬雞芋菽之屬,殄滅無遺;即草根樹皮亦幾於盡矣。迨張軍投械受遣,鄉人始逡巡歸;而居無屋,食無糧,野有積屍,無以為殮。公聞之大戚,罄己財一千緡,遣人分道馳驗,振其尤急者,更邀集紳富(鄭抄本作“紳商”。)醵金六百有奇,立福州臨時兵災救濟會,無家者收容之,無食者廩給之,死無以葬者隨所在掩瘞之;或贈棉衣,或施醫藥,以及稱貸濟度,纖悉畢具。尋又親勘災區,籌久遠之計,募於中外人士,曰南港兵災善後會,復得十萬金。辟南通之馬路以恢商業;建沂源之兵房以戢盜氛。古雷、羅厝、盛漢、蓮湖、潘盛美、潘祚邊、上泮洋、新坡村、東厝尾、凡民房被毀者,悉為營構,無使失所。他如通商、惠工、安康之路,蘇坂、池月、利運之橋,皆(鄭抄文作“胥”字)公是營。(鄭抄本下接有“蘇州橋工尤巨”句)不督不期(鄭抄本作不期不督),役者自勤。越數月,皆卒事。計公生平志願欲以經緯區宇(鄭抄文加“者”字是),乃不得遂,而阜恩施於鄉曲,此殆有天焉。曾子固《越州趙公救災記》,以謂其施雖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雖行於一時,其法足以傳後(鄭抄本加“世”字是)。如公所為,吾不知於趙君何如,其足以示天下、傳後世,無可疑也。南港九十三鄉人民公建謹志。”
薩公長壽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