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鬥支援船

“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鬥支援艦是世界上最大的補給艦,美海軍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綜合補給船,為航母編隊提供了支撐其在海外長期作戰的浮動基地。“薩克拉門托”級的排水量僅次於航母和“依阿華”級戰列艦。“薩克拉門托”級憑藉其身長體寬的優勢兼任3個角色,集艦隊油船、軍火船和冷藏補給運輸船3種後勤支援艦的功能於一身。此外,由於空間和排水量大,所以該級艦也配備一些可對其他艦艇進行有限維修和保養的設施,並能執行一些特定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鬥支援船
  • 國家:美國
  • 人員編制:601人
  • 標準排水量:20144噸
  • 滿載排水量:51964噸
  • 長度:242.32米
  • 寬度:32.60米
  • 吃水:11.90米
  • 續航力:6000千米
  • 最高航速:26節
  • 艦載機:3架UH-64E“海上騎士”直升機
  • 飛彈武器:1座Mk-29型八聯裝“北約海麻雀”艦空飛彈發射裝置
  • 火炮武器:Mk-91型飛彈火控系統
  • 其他武器:2座Mk-15“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4挺12.7毫米機槍
  • 電子設備:Mk-36型6管固定式SRBOC誘餌發射裝置,SLQ-25“水精”拖曳式魚雷誘餌,SLQ-32(V)3型電子戰系統
研製背景,技術特點,作戰使用,性能數據,武器裝備,

研製背景

一個世紀以前,世界各國海軍都尚無能夠進行航行補給的補給艦,因此作戰艦艇在戰爭過程中需要補給時,必須退出戰鬥並停靠港口,利用碼頭設施才能完成燃料、彈藥和其他物資的補給。美、西(班牙)戰爭中,美國海軍就嘗到了不能在航行中補給的苦頭,美軍艦艇在古巴港口封鎖西班牙軍艦時,需要重新加煤(當時海軍艦艇主要以煤為燃料),於是只好派遣海軍陸戰隊在古巴登入,搶占港口讓艦艇靠岸加煤。然而當西班牙戰艦從港口逃逸時,美海軍4艘戰列艦中的一艘卻因去港口加煤無法投入戰鬥,失去了追堵敵艦的良機。美、西戰爭之後,美海軍就著眼於下一場海戰,開始研製航行補給系統和現代補給艦。一戰期間,美海軍油船AO-2“莫米”號的副艦長兼總工程師切斯特•尼米茲發明了一種被命名為“尼米茲應急索具”的加油系統,成功地為30餘艘從美國駛往歐洲的驅逐艦進行了橫向航行補給。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屬有很多油船、彈藥船及補給艦,但缺少擁有航行補給系統的綜合補給艦,在策劃硫磺島戰役時仍然遇到了補給的難題。當時美海軍陸戰隊要求海軍在登入前對該島實施10天的連續炮擊,但美海軍沒有掌握航行補給彈藥的技術,所載彈藥僅能夠炮擊3天,如果要補充彈藥則必須退到遠離戰區的錨地。為解燃眉之急,在海軍後勤編隊任職的伯頓上校提出了被稱為“伯頓傳輸索具”的航行補給系統。美國海軍使用這些被奉為“秘密武器”並被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戲稱為“豆、彈、黑袖”系統的“伯頓傳輸索具”和“尼米茲應急索具”,進行海上加油、彈藥和給養補給,一定程度地解決了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的海上補給問題。這在二戰後期對日本本土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表面看,美海軍海上補給問題在戰時似乎得到了解決,但指揮艦隊遠征作戰的阿利•伯克卻敏銳地洞察到:問題遠未得到根本解決。由於當時海軍補給艦的航速非常低,而且只裝備有簡單的通信系統和感測器設備,因此要實施一次海上補給必須提前數天制定計畫。然而受氣候和戰術情況變化的影響,海上補給的時間、地點、任務等經常發生相應改變,這就造成以下尷尬的局面:作戰艦艇編隊最需要補給的時候,補給艦卻總是不在需要的地方。加之,那時候的補給艦功能和任務單一,如油船只能載油,彈藥船也只裝載彈藥,所以往往需要多艘不同功能的補給艦才能完成一艘作戰艦艇的海上補給。為解決這些問題以便贏得下一場海戰,一種“多種物資一站式補給艦”的概念便在阿利•伯克的頭腦中開始醞釀。
阿利•伯克海軍上將在50年代出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後,“多種物資一站式補給艦”的概念便從頭腦中走上設計圖紙,並走進造船廠最終成為現實。阿利•伯克在1957年由他親自主持的海軍航行補給會議上,正式提出設計建造“一站式補給艦”和研製一種從補給艦的貨艙、油艙到接收艦的彈藥艙、乾貨艙和油艙之間的自動化航行補給系統。阿利•伯克要求新的補給艦能夠兼具彈藥船、乾貨船和油船的3種功能,並且擁有較高的航速(能夠跟上航母編隊的速度)和配備作為航母戰鬥群組成部分所必要的武器系統、感測器和通信設備。阿利•伯克強調指出,這是解決他在二戰期間遭遇到的後勤問題的最佳辦法。
在阿利•伯克的直接推動和主持下,“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鬥支援艦誕生了。首艦“薩克拉門托”號(編號AOE-1)於1961年6月30日在華盛頓州布雷默頓的普吉特灣海軍造船廠鋪設龍骨,1963年9月14日下水,1964年3月14日正式服役。2號艦“坎登”號(AOE-2)由紐約造船廠承建,1964年2月17日開工建造,1965年5月29日下水舾裝,1967年4月1日交付使用。3號艦“西雅圖”號(AOE-3)和4號艦“底特律”號(AOE-4)都在普吉特灣海軍造船廠建造,其中“西雅圖”號於1965年10月1日動工建造,1968年3月2日下水,1969年4月5日服役;“底特律”號於1966年11月29日鋪設龍骨,1969年6月21日下水,1970年3月28日加入現役。美海軍原本打算建造5艘同級艦,但由於單艦造價高達4.58億到5.68億美元,平均每年的操作費用為3700萬美元,所以5號艦計畫被迫取消。

技術特點

該級艦全長242.32米,水線長234.70米,最大寬度32.60米,設計吃水11.90米,吃水限制12.50米,空載排水量20144噸,額定負載31820噸,滿載排水量51964噸,最大排水量5.3萬噸。使用4台燃燒工程公司的V2M型鍋爐(壓力4.14MPa,溫度480℃)和2台通用電氣公司的總功率10萬軸馬力的蒸汽渦輪機,轉速4829轉/分,通過減速齒輪驅動兩部6葉片螺旋槳。減速齒輪的直徑4.37米,螺旋槳的直徑7米,這是美國海軍艦船中最大的。主機均來自於半途而廢的第16艘“依阿華”戰列艦,“薩克拉門托”號和“坎登”號兩艦的主機來自“肯塔基”號(編號BB-66),“西雅圖”號和“底特律”號兩艦的主機則挪用自“伊利諾”號(BB-65)。最大航速26節,可跟上航母的“步伐”,航速25節時的續航力為6000海里,航速17節時的續航力增至1萬海里。艦員編制600人,其中軍官24名。
“薩克拉門托”級在60年代建成服役的時候,運載的燃油比當時最大的油船還多,攜載的彈藥比最大的軍火船還多,同時也可以運載一般補給運輸艦所能運載的大部分補給物資。該級艦通常情況下可運載17.7萬桶燃油(BBL,每桶119升)、2150噸彈藥、500噸乾貨和250噸冷凍補給品。艦上共設15個補給站,其中左舷9個(4個液貨補給站,2個飛彈補給站和3個雜貨補給站),右舷6個(2個液貨補給站和4個乾貨補給站)。此外還有3個雙軟管燃油接受站,5個單軟管燃油接受站。有的補給站採用雙軟管雙探頭加油系統,可同時向航空母艦傳送船用油和航空用油。船上配置2部5噸起重機,1部15噸起重機。除裝載能力驚人外,戰時該級艦還可從來回穿梭的艦船上接收燃油、彈藥和補給品,然後再將這些物資重新分配給航母戰鬥群中的作戰艦艇,通過減少停靠碼頭的時間來增強艦艇的持續戰鬥能力。
“薩克拉門托”級採用平甲板型結構,貨艙、彈藥艙及油艙均設在露天甲板以下,露天甲板以上部分大致分為5段:最前面是艦首區,安裝有防衛作戰武器;艦尾為直升機平台,可搭載2架CH-46E“海上騎士”直升機;在艦首區之後和艦尾直升機平台之前,是前後兩段上層建築,駕駛室、軍官居住艙以及醫院等設在前部上層建築內,布滿雷達天線和其他天線的主梳桿緊跟其後;士兵居住艙、火控室和直升機庫等設在後部上層建築內;煙囪位於後部上層建築的前面稍靠右側,艦中部是繁雜的補給作業區,有6個大型補給門架,在這裡配備有多種先進的航行補給系統,設有多達15個乾貨和液貨補給站,左右兩舷可同時對兩側的作戰艦艇實施航行補給。補給作業區看似雜亂,但分工明確,熟練的艦員操作起來井井有條,各個補給站的補給作業互不干擾。除飛彈和其它彈藥外,艙內物資的垂直搬運均使用升降機或輸送機,橫向搬運採用托板搬運裝置和鏟車等。海上補給作業採用高速自動傳送系統(FAST)。該系統採用液壓和電子技術控制,自動化程度高,補給精度好。輸油管直徑為150~175毫米,輸油速度達400~700噸/小時,乾貨補給90秒傳送一次,每次傳送量為3,000千克,每小時乾貨補給量為120噸。
兩個縱向隔壁把全艦分成3個部分,貨、油裝在兩舷,彈藥裝在中央部位,彈藥艙周圍做成沒有曲面的垂直壁,這就增加了彈藥艙的有效容積。
作為航母編隊組成部分的“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鬥支援艦除具備較高的航速外,還必須配備較強的火力(用於自衛)和完善的感測器及通信設備(目標探測和與編隊聯絡)才行。建成之初,該級艦安裝4門雙聯裝MK-33型76毫米50倍口徑艦炮,配備MK-56火控系統。在1976年進行的定期檢修期間,位於艦首的2門76毫米艦炮被拆除,換裝為一座MK-29型8聯裝“北約海麻雀”防空飛彈系統,同時用MK-91 Mod l型火控雷達替換了MK-56火控系統。位於煙囪後面的2門76毫米艦炮則在1981年的檢修中被2座“火神/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取代。
換裝“北約海麻雀”防空飛彈和“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後,該級艦的防空能力增強,但反導特別是對抗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能力欠缺。“北約海麻雀”為早期“海麻雀”的改型,屬近程低空點防禦艦空飛彈系統,雖然性能較“海麻雀”有所提高,但還不足以對付掠海飛行的超音速反艦飛彈,且易受電子干擾的影響。“密集陣”是一種能實現自動搜尋、探測、評估、跟蹤、鎖定和攻擊威脅目標的近防武器系統,能有效地攔截其他防空系統漏掉的目標,但對抗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能力仍顯不足。
在電子系統方面,“薩克拉門托”號和“坎登”號的對空搜尋雷達選用洛克希德公司的AN/SPS-40E型兩坐標雷達(探測距離150-180公里)和威斯汀豪斯公司的AN/SPS-58A型E/F/D波段雷達,“底特律”號只安裝有AN/SPS-58A雷達,“西雅圖”號使用休斯公司的MK-23 TAS型D波段雷達。對海搜尋雷達都使用雷聲公司的AN/SPS-10F型G波段雷達,導航雷達為雷聲公司的AN/SPS-64(V)9型I波段雷達,另安裝有URN-25戰術導航系統。在1981年的檢修期間,還安裝了衛星通信系統。
對抗措施採用洛拉爾•海柯爾公司研製的6管MK-36“超速散放箔條”(SRBOC)布撤器,80年代末期又加裝了一套AN/SLQ-32(V)3電子戰系統。SRBOC布撤器可發射箔條彈或紅外彈,最大射程4公里,一枚箔條彈的雷達反射面積可掩護一艘護衛艦,一枚紅外彈的紅外輻射強度足以模擬一艘大型艦船的紅外輻射。AN/SLQ-32(V)3電子戰系統由雷聲公司研製,具備截獲機率高和反應時間短的特點,主要用於防禦反艦飛彈的攻擊,擔負點防禦任務。兩套系統結合使用對雷達和反艦飛彈具備較強的干擾能力。

作戰使用

“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鬥支援艦,實質上就是一座大型“糧倉”。如果在碼頭對其他艦船實施補給,這一過程被稱為“接管補給”,當然其主要功能是航行補給,即伴隨航母特混編隊航行,為編隊艦艇進行一步到位的補給。前兩艦“薩克拉門托”號和“坎登”號隸屬於美海軍太平洋艦隊,母港設在華盛頓州的布雷默頓;後兩艦“西雅圖”號和“底特律”號隸屬於大西洋艦隊,母港設在紐約的厄爾勒港。通常每個航母特混編隊配備一艘“薩克拉門托”級快速戰鬥支援艦。由於4艘艦不足以滿足戰時需要,因此美海軍後來又設計建造了4艘稍小一些的“供應”級快速戰鬥支援艦。
擔任油船角色時,“薩克拉門托”級能運載(95%滿載)520萬加侖艦用油和270萬加侖航空用油,每年輸送給其他艦艇的燃油大約6000萬加侖;擔任軍火船角色時,它能在3到4小時內為一艘航母補充其所需的全部軍械,並且還為飛彈巡洋艦和驅逐艦運載各種各樣的飛彈、彈藥等,滿載時最多可載6000噸;擔任冷藏運輸艦角色時,該級艦最多可裝載1000噸冷凍或乾燥食品。實際上該級艦可運載多達數百種的補給物資。郵件對艦員來說就像食品一樣重要,該級艦在一次部署期間可向海上部隊轉運重約4.53萬公斤的郵件。
利用航行縱向補給、橫向補給和垂直補給等多種方式,“薩克拉門托”級提供一步到位的後勤支援能力,大大提高了在任何作戰海域的航母戰鬥群和兩棲戒備大隊的戰術效能。如一艘“薩克拉門托”級艦能為一艘搭載一支完整飛行聯隊的常規動力航母以及3艘以燃氣渦輪發動機為動力的飛彈巡洋艦、驅逐艦提供後勤支援,使這些艦艇可連續航行10000海里、艦載機飛行4000小時,而且還為每艘艦的彈藥艙填滿彈藥。
航行縱向補給系指補給艦與接收艦縱向列隊航行,通過縱向補給系統向接收艦進行物資傳送,較適合補給液貨;航行橫向補給是補給艦與接收艦橫向列隊航行,通過橫向補給系統進行物資傳送。“薩克拉門托”級多採用航行橫向補給,這樣既可傳送液貨也可傳送乾貨,且補給速度較縱向補給快。要進行補給作業,必需首先將貨艙內的物資提升到補給甲板上來,“薩克拉門托”級艦上共有7部升降機和一部設備傳送機,其中1到6部升降機為4個彈藥艙服務,第7部升降機和設備傳送機為物資供應艙服務。彈藥及其他物資的水平移動則由33輛不同類型和不同尺寸的叉式起重車來完成,這些叉式起重車裝卸貨物速度快,並能對貨物準確定位。
“薩克拉門托”級最初安裝的是“快速自動穿梭傳送系統”(FAST),用以完成彈藥和補給品等乾貨的橫向傳送,70年代末換裝了7套(4套重型和3套標準型)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標準橫向補給系統”(STRE/AM),使傳送速度進一步加快。燃油等液貨的補給通過4條雙軟管和2條單軟管進行,所有輸油軟管口徑均為178毫米,燃油由大型渦輪驅動的油泵灌進軟管,每管每小時可輸油約500噸,這一過程被稱為“海上加油”(FAS)。雙軟管輸油線路使用雙探頭加油系統,可同時向航母傳送艦用油和航空用袖。
垂直補給是“薩克拉門托”級運送彈藥、補給品、郵件及人員的另一種方式。艦上搭載2架波音公司研製的CH-46E“海上騎士”直升機,但機庫內可容納3架,這意味著戰時可增載入機數量。CH-46E直升機的起飛重量11032公斤,最大速度268公里/時,航程176公里(單程),續航時間1.75小時,它能以2720公斤/分的補給速度向接收艦的飛行甲板運送貨物。垂直補給能力使“薩克拉門托”級可對疏散隊形的艦艇實施補給,而且能在更遠的距離上完成各種物資的補給。除CH-46E外,該級艦也可搭載其他型號的直升機用於垂直補給。
作為戰鬥支援艦,“薩克拉門托”級不僅要完成航行補給任務,而且必須在各個方面自給自足,所以該級艦也就是一座浮動的海上城市,作戰和生活設施樣樣俱全,600名官兵訓練有素且擅長各種各樣的技術技巧,以維修保養和操作使用所有的艦載設備。艦上官兵共分為7個部門,包括駕駛、工程、作戰、補給、醫療、航空和行政,各部門各司其職,但又相互配合,協調完成作戰任務。該級艦設有醫院,可為艦員提供醫療以及牙科診療。另外,還設有高級客艙、健身房和圖書館,供日夜忙碌的艦員在空閒時使用。

性能數據

空載排水量:20144噸:
額定負載:31820噸
滿載排水量:51964噸
最大排水量:53600噸
艦長:242.32米
水線長:234.70米
艦寬:32.6米
設計吃水:11.90米
吃水限制:12.50米
最高航速:26節
經濟航速:25節
續航力:6,000海里/25節;10000海里/17節
動力裝置:4台燃燒工程公司的V2M型鍋爐(壓力4.14MPa,溫度480℃)和2台通用電氣公司的總功率10萬軸馬力的蒸汽渦輪機,轉速4829轉/分,通過減速齒輪驅動兩部6葉片螺旋槳。減速齒輪的直徑4.37米,螺旋槳的直徑7米,
推進器:雙軸3  
船員:601(軍官24)人

武器裝備

直升機:3架UH-64E“海上騎士”直升機
飛彈:1座Mk-29型八聯裝“北約海麻雀”艦空飛彈發射裝置。
艦炮:2座Mk-15“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4挺12.7毫米機槍,
火控系統:Mk-91型飛彈火控系統。-
雷達:SPS-40E型對空搜尋雷達,SPS-58A型對空搜尋雷達(AOE-1、AOE-2、AOE-4),Mk-23型目標捕獲系統(AOE-3),SPS-10F型對海搜尋雷達,SPS-64(V)型導航雷達,URN-25型“塔康”戰術導航系統,Mk-95型艦空飛彈火控雷達。
電子戰:Mk-36型6管固定式SRBOC誘餌發射裝置,SLQ-25“水精”拖曳式魚雷誘餌,SLQ-32(V)3型電子戰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