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艷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人物簡介,人物事跡,艱苦歲月,周恩來接見,難忘楊蘭春,夕陽無限紅,
人物簡介
1959年10月赴北京參加全國文化界宴會,得到周總理親切接見,並受到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的指導。薛艷君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繼承和發揚崔派藝術,她演出的《桃花庵》、《對花槍》、《三上轎》、《秦香蓮》等都具有崔派藝術神韻,數十年得舞台演出中逐漸形成了唱腔清脆甜潤、韻味濃郁;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的獨特藝術風格。
2006年3月,北京市薛艷君豫劇團成立,薛艷君擔任團長。2006年國慶節期間,該劇團在北京市工人俱樂部演出《桃花庵》、《紅娘》和《羅煥跪樓》,薛擔任主演,使豫劇崔派藝術重新與首都觀眾見面,取得良好效果。
人物事跡
艱苦歲月
20世紀四十年代,薛艷君哇哇落地於開封,來到了人世。在她出生後不久,父親離世,母親不知去向。於是,薛艷君成了孤兒,被好心人送到了孤兒院。1948年秋,不滿四歲的薛艷君被送到開封市王蘭亭科班學戲,每天清早在開封西南城坡喊嗓子,之後練習拿大頂、跑弧跳、小翻等,開始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基本功訓練。當時老師很嚴厲,誰不刻苦就得受罰,當年的傷痕至今尚存,每天一小時的拿大頂才有吃飯的權利。那時的她,跑40個弧跳,六七個小翻根本不在話下。薛艷君笑說,那度時光很痛苦很難忘,血汗和淚水夾雜,付出與擁有相伴。
而她的命運從此發生了轉變。後來的她深得王蘭亭女兒王秀蘭喜愛,被收為義女,加之義母的言傳身教,學業優異,出類拔萃。
1951年,薛艷君赴邯鄲曲周,在萬順豫劇團登台演出,擔任豫劇《紅娘》、《斷橋》的主演,圓潤的唱腔,到位的表演,一個出色的豫劇旦角呼之欲出,台下的掌聲雷動。薛艷君的名字不脛而走,名聲大振,她被觀眾接受了,她紅了。然觀眾不知,她還是一個不滿七歲的黃毛丫頭。“神童七歲紅”的稱謂,薛艷君由此而得。然作為孤兒身世的薛艷君卻煩惱纏身,原因不在觀眾,而是來自同行。因為她所擔任主演的角色,其他演員難以取代超越。甚至每場演出只有她的亮嗓,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和掌聲,而導致其他演員成了陪村,冷場的對象。同行的演員開始嫉妒,一起排擠這個小孤兒。深愛豫劇的薛艷君很無辜、很委屈、很無奈,夜裡經常蒙在被窩裡失聲痛哭,而白天還得忍受同行們的白眼、辱罵。牛淑賢父親當時是導演,他得知情況後,經常安慰薛艷君,鼓勵她演好戲,要學會堅強。而後的一次演出,邢台市豫劇團宋金榮團長慧眼識珠,將薛艷君“挖”走了,在邢台市豫劇團待了四個年頭。除在《紅娘》、《斷橋》劇擔任主演外,還擔任《穆桂英掛帥》、《桃花庵》的主演,同樣掌聲雷動,好評如潮。其實,在這度時光,薛艷君同樣受到排擠,過著忍氣吞聲的日子。薛艷君就在如此的歲月里度過了童年,有掌聲,還有更多的是眼淚。
周恩來接見
大浪淘沙,是金子注定要發出光芒。興許是薛艷君的才藝注定要耀眼舞台,也或許是那朵含苞的蓓蕾應該怒放。1958年秋天,邢台豫劇團與鶴壁市豫劇團同城演出。演出結束後,鶴壁市豫劇團司鼓李保全先後四次來到邢台邀請她回河南,後來才得知李保全是受鶴壁市豫劇團團長委派,想“挖”走薛艷君這棵好苗子。盛情難卻,薛艷君來到了鶴壁市豫劇團,繼續擔任主演,和豫劇丑角、著名表演藝術家牛得草同台演出《七品芝麻官》,在劇中飾演誥命夫人。1959年初,經義母王秀蘭引薦,豫劇五大名旦之一、豫劇崔派創始人崔蘭田認可了薛艷君,並欣然接收為弟子。王秀蘭和崔蘭田是乾姊妹,義母見薛艷君的長相、聲音條件酷似崔蘭田,才決定讓她跟著崔老師學戲。而後,薛艷君得到了崔蘭田手把手的悉心傳授,從發音技巧到演唱表演。除此,她還學到了崔蘭田老師低調為人原則,清清白白做人,憑著良心唱戲。
1959年10月,薛艷君隨團赴北京參加全國文化界宴會,受到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的表揚及指導。這次,她還得到了周恩來總理、文化部陸定一部長的親切接見。經旁人介紹,總理了解到薛艷君身世後,笑口說他就是孤兒的爸爸。這一次經歷,更加堅定了她對豫劇藝術的深深熱愛。
1963年,薛艷君被嵩縣豫劇團“借”走,繼續擔任主演角色,後文革爆發,1967年劇團解散。工作和生活沒有著落的她,再度拋棄在被遺忘的角落。她又想起了和藹可親的周總理,一封長信傾訴了自己的難言之隱。很快,洛陽軍備司令部司令員、嵩縣武裝部長找到了她,告訴她總理很關心她的命運,並作出批示:立即安排,不能讓薛艷君流落社會,不能受到衝擊。很快,薛艷君的工作有了著落,被安排在洛陽地區農科所,具體工作是看管蘋果園。也就是在這一年,她與郭石山結婚了。談到這段姻緣,郭石山一臉幸福,當年正值文革期間,因為自己出身地主,被人歧視。經人介紹,為人爽快的薛艷君見他為人老實,性格的互補,他們走到了一起。郭石山很支持愛人的工作和事業,當年為了支持薛艷君看管好蘋果園,還專門幫忙查找蘋果病蟲防治、果樹農藥微肥方面的資料,如今的他已經是植保專家,主編出版了多冊有關書籍。
談到兒女,薛艷君夫婦很自豪,兒子和女兒都很爭氣,兩個獲碩士學位,如今都在日本發展,很成功,家庭也很幸福。
難忘楊蘭春
1972年秋,洛陽地區在洛陽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一場大型文藝演出,科班出身的薛艷君代表所在單位農科所清唱了現代豫劇《朝陽溝》、《杜鵑山》、《百江渡》三段劇目,台下觀眾掌聲四起,在場領導大為震撼,洛陽地區勞動局一領導當即聯繫文化局領導,親自推薦薛艷君去洛陽地區豫劇團上班。
然命運似乎在給薛艷君開玩笑,因為她的藝術天賦和出色唱腔又搶了劇團演員的戲,委屈和排擠再度纏繞在她身上。“朝陽溝之父”楊蘭春的談話讓薛艷君一次次站得堅挺,對自己深愛的豫劇藝術更為熱愛。其實早在1960年的時候他們就認識,彼此成了忘年交。每每薛艷君受到各種各樣委屈的時候,楊蘭春總會開道她,鼓勵她,告訴她上帝是公義的,賦予給她一個好嗓子,就是叫唱戲給觀眾聽的。對待藝術要有付出精神,做好人唱好戲,人家嫉妒證明你比她強,對事不對人,就憑對不起觀眾。“豫劇舞台年年有新人,但是能紅多久觀眾說了算。一年一茬的,如豬毛衣菜,不值錢,五分錢一斤。但你如檀香木,幾十年才長成,價值連城,未來的豫劇舞台肯定會有你的位置。”楊蘭春語重心長地說。後來,洛陽市領導出面將薛艷君調離單位,安排在春都集團宣傳隊,繼續擔任主演角色。
1980年,楊蘭春專門安排薛艷君去了一趟陝西銅川市,讓她演出兩段折子戲《穆桂英掛帥·接印》、《穆桂英掛帥·出征》,代表河南豫劇的經典樣板做示範,因為這次去那演出的還有其他豫劇團。
她的精彩唱段引來了長時間的掌聲和歡呼聲,在場的市長、宣傳部長親自接見並表揚了她,讓同行刮目相看。1986年,薛艷君選擇了提前退休,她想多陪陪家人,清靜自己。
回首在劇團的日子裡,所承受過的委屈,再想想楊蘭春的諄諄話語,薛艷君常會滿眼淚滴。但她說,為了豫劇,無怨無悔,痛並快樂著。經過歲月的打磨,薛艷君心態很平和,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領軍,處處有競爭,人總是在磕磕絆絆、曲曲折折成長成熟起來,風雨之後方見彩虹。採訪中,她表揚起去年鄭州香玉大劇院薛柏松舉辦的《大鑼鼓經·擂響中原》戲曲打擊樂專場,劇團中不被人重視的鑼鼓手甘當綠葉,襯託了鮮花的紅艷。在場的薛柏松很欣慰,對薛艷君的遭遇感同身受,並願意帶領他的大鑼鼓經戲曲打擊樂團隊,趕赴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配合她年底舉辦的專場演出。
夕陽無限紅
退休了的薛艷君與世無爭,衣食無憂,兒女孝順,家人健康,清閒的她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然也包括她熱愛的豫劇藝術。
1986年,薛艷君籌集資金成立了自己的劇團——洛陽市延軍豫劇團,自己擔任團長和主演。劇團名字還是老伴郭石山的提議,意即延安作風、軍隊紀律,延軍又與艷君諧音。劇團成立後,薛艷君帶領演員堅持在城鄉演出。僅1998年洛陽牡丹花會期間,在王城公園應邀演出了30餘場,受到廣大戲迷的好評。
2001年,薛艷君移居北京。2006年3月,北京市薛艷君豫劇團在北京成立。2006年國慶節期間,北京市薛艷君豫劇團在北京市工人俱樂部演出《桃花庵》、《紅娘》和《羅煥跪樓》三部豫劇崔派優秀傳統劇目,薛艷君擔任主演,這次演出是唯一一次在首都北京集中展現豫劇崔派藝術,讓首都戲迷大飽眼福。
2008年3月,北京市薛艷君豫劇團在北京各區縣農村連演了30餘場,義務送戲到村。《朝陽溝》、《白蛇傳》、《花木蘭》、《紅燈記》、《李雙雙》等劇目以及摺子清唱形式,讓老百姓對豫劇有了新的認識。
薛艷君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繼承和發揚崔派藝術,她演出的《桃花庵》、《對花槍》、《三上轎》、《秦香蓮》等都具有崔派藝術神韻,數十年的舞台演出,她逐漸形成了唱腔清脆甜潤,表演莊重大方的獨特藝術風格。不僅如此,她對常派豫劇藝術也有嘗試,如經典劇目《拷紅》選段《紅娘》就是一例。當年她跟義母王秀蘭學唱這段戲的時候,豫劇還沒有劃分流派,劃分之後,就不再演了。可一次在北京工人俱樂部演出時,有人聽說她還會唱這齣戲,而且可以演各個角色,就強烈要求她演。她保留當年的動作,只是唱詞的適當變更,沒想到的是,場面非常火爆,後來在洛陽演出時,結果也非常不錯。除了唱戲,鮮為人知的是,薛艷君還有絕活,她自己會製作戲裝,剪裁、縫製一些買不到的服裝。還有一項就是畫畫,她1996拜師於“牡丹王”屈柳庵門下,筆下的牡丹栩栩如生,她還可以在扇子上吟詩作畫,每逢佳友總以此相贈。
在採訪中,已近古稀之年的薛艷君談笑風生,精力旺盛,頭髮不白,眼睛不花,記憶力驚人。她是一個不倦的舞者,寶刀不老也。進一步推崇豫劇,薛艷君和她的北京市薛艷君豫劇團在今年有兩項大舉措,4月10日在長安大劇院演出豫劇《桃花庵》,獲得圓滿成功。11月份還將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演出豫劇《桃花庵》和《穆桂英掛帥》。劇中均由薛艷君擔任主演。這是一次高規格的奉獻,也是讓廣大戲迷對薛艷君舞台藝術六十年的一次檢閱,展示她對豫劇藝術的深愛和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