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薛濤傳》分為21篇,每篇皆以三字作為篇名,主要講述了唐代女詩人薛濤的生平事跡以及她作為中唐傑出女詩人的重要貢獻。全書從薛濤的家世生平入手,重點敘述了她在蜀地的生活經歷,以及她作為中唐寫詩最多的女詩人的詩歌創作經歷,尤其是她以竹為題的托物寄志的詩歌等,為讀者了解中唐詩歌的發展過程及蜀地文化,提供了生動的文本。
作品目錄
篇一 南北鳥 一、在成都 二、井梧吟 三、入樂籍 四、詩壇上 篇二 往來風 一、那時辰 二、女校書 三、三月三 四、紫綃裾 篇三 向松州 一、罰赴邊 二、門下曲 三、迴轉意 四、十離詩 | 篇四 杳靄中 一、蜀中亂 二、大威映 三、一字令 四、白荒荒 篇五 紅燭新 一、當庭燎 二、獻山川 三、武侯祠 四、永不看 篇六 錦城花 一、西亭詩 二、錦樓韻 三、尊賓妓 四、滿禪居 | 篇七 銅鏡子 一、銅鏡子 二、快催妝 三、擋障車 四、君將去 篇八 領春風 一、知多少 二、池上心 三、詩弟子 篇九 似相接 一、巧機緣 二、畫眉無 三、南看月 | 篇十 醉破春 一、四友贊 二、素聞名 三、合詩契 四、多春思 篇十一 悵有喪 一、紅淺深 二、蜀椒辛 三、攪酒令 篇十二 薛濤箋 一、浣花溪 二、工有巧 三、彩雲初 | 篇十三 朔氣深 一、泰山力 二、斷弦聲 三、晝陰陰 四、多少柳 篇十四 雪霜姿 一、紙上位 二、隔煙水 三、時而著 四、勁節奇 篇十五 錦衣歸 一、莫問程 二、蟬韻促 三、武擔寺 四、登臨意 | 篇十六 有笛聲 一、蜀地樂 二、歌舞會 三、成都畫 篇十七 群芳譜 一、木芙蓉 二、木槿花 三、海棠花 四、棠梨花 篇十八 西川派 一、蜀江花 二、主客圖 三、西川派 四、春望詞 | 篇十九 籌邊樓 一、東湖畔 二、領春風 三、籌邊樓 篇二十 半江月 一、悲無詩 二、風月吟 三、頤養年 四、半江月 篇二十一 望江樓 一、小桃花 二、漂海洋 三、日常里 薛濤年譜 參考文獻 |
作品鑑賞
《薛濤傳》以悲天憫人的情懷敘述了薛濤的一生,突出了薛濤的心路歷程,她經受了殘酷的命運、生活的無常、種種坎坷挫折,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憑著堅毅和自強不息,脫離樂籍升為詩人,她就是在嚴酷的環境中成長的冬天的勁竹。《薛濤傳》中寫“竹,中空有節,在霜雪中亦保持常綠直立的狀態,因此象徵著君子高潔的人格和堅貞的節操”,書中對竹的特點和象徵意義概括得精準。另外謝天開還追根溯源,認為“竹作為君子的象徵這一說法,是在晉代被提出的。嵇康日常修養彈琴詠竹,自足以懷。嵇康性情天姿自然,寬簡大量。薛濤實在仰慕得很,何況彈琴詠竹,亦為薛濤修養”,而且“薛濤一向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也曉得其子王徽之愛竹,深浸晉賢之風”。薛濤歌頌竹高尚的氣節,上承繼竹林七賢,下啟宋以後中華審美中的竹文化。
《薛濤傳》從歷時性和共時性的角度敘述薛濤的竹情結。從歷時性看,薛濤對竹的認識是有變化的,她早年曾喜歡過秋竹,但隨著歲月的變遷,閱歷的逐漸豐富,對生活刻骨銘心地深度體驗,她晚年更喜愛冬竹,從中可見她的心靈嬗變過程。《薛濤傳》認為“竹,是唐朝詩人的精神象徵、品性表現”,所以從共時性的角度將幾位著名詩人的吟竹詩進行了比較。《薛濤傳》寫“男人蕪雜。元稹眼中的秋天苦竹;白居易晚年尤喜春天柔竹。女人純粹。薛濤晚年更喜愛雪霜之中的冬天勁竹”,從而顯示他們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的不同。薛濤的竹情結表現她高尚的氣節,冬天的勁竹不僅是薛濤所愛,而且也是她一生的隱喻和象徵。竹的高尚氣節內化為薛濤的精神力量,支撐她堅毅走過歲月滄桑,她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成長為女中豪傑。
在情感生活中,傳統社會中的部分女性過度依賴男性,失去自我,把“愛他”看成自己生命的全部,而薛濤只是把愛作為自己生命的其中一部分,減弱了對男性的依賴。《薛濤傳》濃墨重彩地敘述了薛濤與元稹的情感糾葛,但當薛濤知道元稹移情別戀後,她放棄了。《薛濤傳》以關懷的筆調敘述薛濤離開了繁華的浣花溪,到成都郊外生活,安靜度日,她像冬竹似地孑然獨立於天地間。她參透生命常態,獨自走過歲月的漣漪。晚風急無情地吹皺芳華,她是否記得當年一臉清秀,是否想起那些在春天裡就已經凋謝的花瓣,那些悄然開放的時刻,是否會夢見“遠山已遠,近峰伸手可觸。落日下墜,帶來燦爛晚霞”。薛濤對她和元稹情感問題的處理,表現出她精神上的理性和獨立,流溢冬竹似的挺拔剛勁。
作品評價
《薛濤傳》行雲流水般的散文化語言風格,融合電影蒙太奇式的結構方式,為讀者打開了一條通往薛濤心靈之旅的神奇通道,仿佛讓人回到中唐時期的成都,品味薛濤和元稹、白居易、劉禹錫、張籍等詩壇巨擘們的精彩唱和片段,感受其自立自強的女性詩人人格魅力。《薛濤傳》還頗具史學、文物學價值,不僅對犒勞松州軍士的酒品、織品進行精準細緻的羅列與說明,更對薛濤箋的製作方法、工藝價值做了詳細權威的說明。
(《四川日報》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謝天開,作家、副教授。以非虛構文學、文化隨筆為主要寫作方向。有作品與論文為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四川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的學者輯錄。主要代表作品長篇紀實文學《國共兄弟》(30萬字),編著《民間藝術十二講》(24萬字)。現為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