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汕 原名黃谷隆。廣東潮州人。1934年肄業於北京中國大學國學系。1934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上海震旦大學教授,北京市圖書館館長,北京大學圖書館專修科教授,中國曲藝出版社編審,中國俗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通俗小說研究會會長,北京東方文化館館長,新詩歌雜誌社社長。193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汕
- 國籍:中國
- 職業:中國作家協會
- 畢業院校:北京中國大學
- 代表作品:《金沙江上情歌》、《憤怒的謠》
- 性別:男
出版作品,人物生平,人物履歷,成就及榮譽,個人事跡,文獻記載,個人其它信息,社會評價,
出版作品
歌謠集《金沙江上情歌》、《憤怒的謠》、《嶺南謠》、《苗歌》、《北京的歌謠》、《漫畫情歌》,散文集《貧窮的一夜》、《雁從塞北來》,小說集《前夜》、《澎湃》、《霜花》、《和尚舍》、《一隻耳朵》、《三春夢》、《三刻拍案驚奇》,理論集《文藝街頭》、《工人文藝寫作漫談》、《書曲散記》,紀實文學《與蔣經國相處的日子》等30部。
人物生平
薛汕自傳
我原名黃谷隆,廣東潮州人,生於l916年農曆4月29日。父親黃嘉潛,店員,從事竹工勞動,母親張嬋娟,書畫家的女兒,略識文字,能背誦潮州彈詞數—卜部。我排行第二,兄弟姊妹七人。這個貧寒的家庭,遭過兵災,火災和水災….”我在苦海中度過了童年。
人物履歷
1931年,我就學金山中學,在丘玉麟老師的啟發下,開始在校內外進行文學活動。第一篇《廁中》散文,發表於潮安《大光報》,因用諷刺隱喻筆法,說舊社會就是廁所,影射壓迫人的統治者就是蛆蟲、蒼蠅,引起國民黨縣黨部的注意,經查明系一國中學生,沒有政治背景,未加追究。但卻引起我對文學的興趣,知道它會發生一定的效用,於是組織丁一個“初燃社”,每星期借報紙一角出刊,又自編《白皺》副刊,每次付印,常常在印刷廠中熬夜。這個時候,除用原名外,還用林辰,冷因……筆名,在《潮安日報》、《新建設報》,汕頭《星華日報》和《嶺東民國日報》上,不斷發表詩、散文1933年,我受彭湃在海陸豐領導農民起義和“八一”南昌起義南征紅軍在潮汕的影響,開始參加共產黨領導的外圍學習小組的活動。不久,因帶領同學反對金山中學校長出賣校產、貪污款項,發動罷課風潮,扣留了前來勸說的縣長,以致軍閥李照鎦派兵到校彈壓,逮捕了很多同學。我僥倖逃脫,隨後被開除學籍、受通緝,開始與碧野等流亡到北平。
成就及榮譽
故都是我嚮往的地方。我住在宣外承相胡同潮州會館,名義上在中國:大學化學系讀書,實際上每天上北京圖書館自學。後又轉入國學系,才與自己所學的聯繫起來。生活十分困苦,課餘常寫散文,曾在《覺今日報))上發表過《香港的纜車》,並在《北辰日報》、《北平新報》和日本《留東新聞》的副刊上,對周作人等人的言淪,加以抨擊,藉以取得稿費,輔助一伙食。這時,認識了齊燕銘老師,他成為我在行動的捐導者,從而參加“社會科學同盟”。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爆發了,我滿腔熱情地參加到運動中去,不久,參加中國共產黨,用大部分時間,做“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組織工作。但沒有放棄創作,開始用雷寧作為筆名,寫過不少小說,其中《接見室》一箴,發表在上海沈起予、洪深編的《光明》文藝半月刊上。第二年,作為職業,調至上海搞組織活動,在全國抗日救國聯合會、全國學生救國聯合會宣傳部負責宣傳品發行工作,又繼續在《光明》文藝半月刊上寫《如此海濱鄒魯》報告文學等篇。同時,參加了司馬文森、鐘望陽組織的“文藝俱樂部”,每周座談。寫出了反映“一二九”運動的《前夜》短篇小說集,在1938年由上海言行社出版。
個人事跡
“七七”盧溝橋戰爭爆發,接著“八一三”日軍進攻上海。我率領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協會流動宣傳團到蘇州、無錫、常州一帶作抗日宣傳,同行的有阮章競等人。東戰場撤退,我到了中共閩浙贛邊區原新四軍根據地學習,就此留在江西,與夏征農、孫席珍、何土德等,做了一些文藝活動。1939年,在贛州,擔任中共市委宣傳部長。
這個期間,曾用伍寧筆名,發表過《越申之歌》等三個歌劇,寫過《戰鬥的一二九》等歌詞。也寫詩和詩論。在東南的報刊上登載。
1940年,我被國民黨頑固派逮捕,進泰和馬家洲“江西青年留訓所”集中營。任獄中地下黨小組長。
1941年,我逃脫到廣西桂林,在欽州,南寧,柳城、柳州各箇中學教書。改用現名參如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寫《居心》小說,發表在《文藝生活》上。從此開始蒐集,記錄各地的民間歌謠,偏重民俗學的研究活動,與顧頡剛、婁子匡,在《柳州日報》上編《民風》,約5 0期, 1944年到重慶,《霜花》短篇小說集,由峨嵋出版社出版。這期間,又用嚴肅之、張愈、閻淑子……等筆名,在湘、桂、渝的報刊上發表作品。
文獻記載
1946年,我到上海,在震旦大學任教。繼續寫散文,小說在《文萃》、《文藝復興》等刊物上發表。又與丁英、袁鷹等組織“民歌社”,與李凌、沙鷗編《新詩歌》雜誌,同時, “中華民族歌謠文學大系”第一太《金沙江上情歌》和《文藝街頭》文藝論文集,由春草社出版。這個時候,我遭到國民黨特刑警察的包圍搜捕,隻身出走香港,又與沙鷗,黃雨、蕭野,戈陽、丹木等組織“新詩歌社”,繼續出版《新詩歌》叢刊。出於工作需要,我參加中華文協粵港分會民間文藝部的活動,出版《憤怒的謠》、《嶺南謠)),為潮州方言文學組從事創作研究,出版《和尚舍》方言小說。此外,《貧窮一夜>)散文集由潮書公司出版, 《山城落花}長篇小說在《妤訊息報》上連載。又與戴望舒、馬鑒同編《民風》,作為《星島日報》副刊,出版近5 0期。為迎接華南的解放,在《正報》,《華商報》、《文匯報》、《大公報》和馬來亞檳城的《現代周刊》等,用雷學寧、黃亞雷、張滬光等筆名,寫了大量的通訊、特寫和軍事報導,沒有結集出書。
1949年,我進入廣東潮汕游擊區,以《文匯報》記者身份寫通訊,創作《唱俺個潮州》數百首方言歌謠,集子交南方出版社,原稿已被遺失。全國解放後到武漢任中共中南局青委宣傳副科長、武漢市文聯編出部長,編《工人文藝》半月刊,出版《一隻耳朵》短篇小說集,由武漢工人出版社出版《工人文藝創作漫談》文藝論文集,供初學寫作的參考。
個人其它信息
1952年,我到北京,任《新民報》總編室秘書,後調北京市文聯,又任北京市圖書館館長,到北京大學任教。這時,《苗歌》歌謠集由自強書局出版。調中國曲藝研究會後,編《曲藝》月刊,又編《北京的歌謠》,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1 9 5 8年下放河北農村勞動鍛鍊,後調張家口地區文聯,被選為委員,編《長城文藝》月刊,又校訂《二荷花史》木魚書,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社會評價
十年浩劫前後,我遭到迫害,在礦區、林場勞動期間,不問文藝,從事中醫研究,為民眾治病,不下數千人,寫出《中藥治癌方劑》書稿。 1 9 7 8年平反落實政策,就抄家送回的遺留材料,完成“中華民族歌謠文學大系”3 0卷的編輯工作。延至1 9 8 0年,借調北京,受中國曲藝家協會的約定,整理上海評彈藝人秦紀文的《再生緣》演出本8 2萬字,已由中國曲藝出版社分上下兩冊出版。1982年, 《雁從塞北來》散文集,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時,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又參加中國民俗學會,被推為理事。1984年,參加中 國俗文學會,被推為副會長兼秘書長。 1 9 8 6年出版《書曲散記》俗文學論集,同時校訂《三春夢》說部,均由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又重新校訂《花箋記》、《二荷花史》,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