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哲(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薛哲(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薛哲(1883—1908),安徽壽州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早年入江南陸師學堂。適時,結識趙聲、倪映典、柏文蔚、熊成基等革命黨人,暗中從事反清革命,並加入中國同盟會。後返回安徽任職督練公所,旋任新軍三十一混成協六十二標二營管帶,與革命志士范傳甲相結,在軍中秘密宣傳革命思想,適逢倪映典任馬營管帶,聲勢益大。1907年倪映典與薛哲等人策划起義,因事泄未果。1908年秋,滿清政府擬在太湖秋操,熊成基復謀起義,適聞光緒、慈禧相繼死亡,乃議定發難。薛哲與范傳甲駐城內為內應。起義當夜,熊成基指揮炮兵營率先舉事,馬營繼之,兵臨城下,皖撫朱家寶聞訊,閉城拒守,並監視薛哲及范傳甲所部,起義軍終因無內應而無法入城。其後范傳甲被捕,薛哲欲出城門,亦被捕。薛哲深以內應無成,自感愧痛,面對滿清官吏的審問,薛哲慷慨陳詞,歷數滿清政府腐敗無能,英勇就義,年僅2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薛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壽州
  • 出生日期:1883年
  • 逝世日期:1908年
  • 職業:革命家
  • 主要成就:參加馬炮營起義
薛哲(1883—1908),安徽壽州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早年入江南陸師學堂。適時,結識趙聲、倪映典、柏文蔚、熊成基等革命黨人,暗中從事反清革命,並加入中國同盟會。後返回安徽任職督練公所,旋任新軍三十一混成協六十二標二營管帶,與革命志士范傳甲相結,在軍中秘密宣傳革命思想,適逢倪映典任馬營管帶,聲勢益大。1908年11月滿清政府召集南洋各鎮新軍在安徽太湖縣舉行秋操,省城安慶空虛。恰在此時,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死亡,朝野震動。因此,革命黨人熊成基、范傳甲、薛哲等人決定趁此時機起義。11月19日下午,熊成基、范傳甲、薛哲、張勁夫、石德寬等各營革命者十餘人在葉氏試館召開緊急會議。議定當晚舉行武裝起義,公推炮營隊官熊成基為安慶革命軍總司令,並制定起義計畫,發布作戰密令十三條。當晚九時許,駐在玉虹門的馬營和東門外的炮營共千餘名新軍為主力,以烽火為號發起武裝起義。首先攻占了菱湖嘴彈藥庫,然後集中力量攻打安慶城北門。由於原約定作為內應的薛哲因受到監視,未能及時接應,加之安徽巡撫朱家寶在起義的當天趕回安慶,閉城固守,殘酷鎮壓,起義軍得不到內應,又缺乏武器,在無法破城取勝且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被迫向集賢關退卻。後取道桐城,撤至合肥,傷亡慘重。這就是著名的安慶馬炮營起義。起義雖遭受失敗,但其革命浪潮強烈地衝擊著滿清政府的反動統治。起義時留在城內做內應的范傳甲被清軍察覺逮捕犧牲,薛哲也不幸被捕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