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根

薔薇根

薔薇根,中藥名。為薔薇科薔薇屬植物野薔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的根。分布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調經,固精縮尿,消骨鯁之功效。主治瘡癰腫痛,燙傷,口瘡,痔血,鼻衄,關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久痢不愈,遺尿,尿頻,白帶過多,子宮脫垂,骨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薔薇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薔薇屬
  • :野薔薇
  • 分布區域:山東、江蘇、河南等地
  • 採收時間:秋季
  • 毒性:無毒《日華子》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澀,性涼。

歸經

入脾、胃、腎經。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調經,固精縮尿,消骨鯁。

主治

瘡癰腫痛,燙傷,口瘡,痔血,鼻衄,關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久痢不愈,遺尿,尿頻,白帶過多,子宮脫垂,骨鯁。

相關配伍

1、治口瘡,薔薇根皮四兩,黃柏三兩,升麻三兩,生地黃五兩。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瘥止。含極吐卻更含。(《乾金要方》治口瘡方)
2、治惡瘡不識名者,薔薇一升(銼),鉛丹十五兩(炒令紫色),松脂十兩。上件藥用油三升,先煎薔薇待黑即去滓,下松脂候消,綿濾過,下鉛丹,文火煎,攪勻停手,待色變凝成膏,以帛上攤貼。日二換之。(《聖惠方》薔薇膏)
3、治腸痔有血,薔薇根、枸杞根各半兩,暴乾。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水調下。日三服。(《聖濟總錄》)
4、治赤白痢或腸風下血,薔薇根皮一兩,白芍五錢(酒炒),甘草一錢。水煎服。(《本草匯言》)
5、治習慣性鼻衄,薔薇花根60g,燉母雞服,每星期1次,連服3星期。(《青島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研末1.5-3g;或鮮品搗、絞汁。
外用:適量,研粉敷;或煎水含漱;或洗。

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挖根,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形態特徵

野薔薇,別名牆麻、牛棘、牆薇《本經》,牛勒、山棗《吳普本草》,薔蘼、山棘《別錄》,薔薇《葛洪方》,刺紅《群芳譜》,雪客《花鏡》,多花薔薇《華北習見觀賞植物》。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彎曲皮刺。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cm;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於葉柄;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cm,寬0.8-2.8cm,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軸有散生腺毛。花兩性;多朵排成圓錐狀花序,花直徑1.5-2cm;萼片5,披針形,有時中部具2個線形裂片;花瓣5,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數;花柱結合成束。果實近球形,直徑6-8mm,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田邊或丘陵地的灌木叢中。分布於山東、江蘇、河南等地。

藥理作用

1、抗血栓作用。
2、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3、抗實驗性心肌梗死。

相關論述

1、治療急性菌痢。
2、治療乳糜尿。
3、治療高脂血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