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小陰地蕨,中藥名。為陰地蕨科植物薄葉陰地蕨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的全草或根莖。分布於西南及華南。具有清肺止咳,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肺熱咳嗽,痄腮,乳癰,跌打腫痛,蛇犬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南小陰地蕨
- 拉丁學名: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
- 別稱:西南陰地蕨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目:瓶爾小草目
- 科:陰地蕨科
- 屬:陰地蕨屬
- 種:薄葉陰地蕨
- 分布區域:西南及華南
- 採集時間:全草四季均可採收;根莖秋季採挖
- 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莖。
性味
味甘、辛,性微寒。
歸經
入肺、心、肝經。
功效
清肺止咳,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肺熱咳嗽,痄腮,乳癰,跌打腫痛,蛇犬咬傷。
相關配伍
1、治咳嗽:西南小陰地蕨根莖9g。煎雞蛋吃或蒸蜂蜜服。
2、治乳腺炎:西南小陰地蕨15g,貫葉蓼12g。煎服。
3、治腮腺炎:西南小陰地蕨12g,板藍根15g。煎服。
4、治狂犬咬傷,毒蛇咬傷:西南小陰地蕨30g。煎服。另取適量,搗敷患處周圍。
5、治氣虛血虛:西南小陰地蕨全草30g,燉豬肉120g服。每日1次,連服3天。(1-5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全草四季均可採收;根莖秋季採挖,去葉與鬚根。均洗淨,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性
薄葉陰地蕨又名:一朵雲。根狀莖短粗,直立,有很粗的肉質根。總葉柄高10-12厘米,頗粗大,多汁嫩草質,乾後扁平,寬6-7毫米,無毛或稍有稀毛。營養葉全長24-27厘米,柄長9-11厘米,葉片長15-18厘米,寬18-22厘米或更大,五角形,短漸尖頭,下部三回羽狀;中部二回羽狀;羽片5-7對,幾互生,下部兩對有柄,相距3-4厘米,向上的無柄或合生,基部一對羽片最大,三角形,長10-15厘米,寬約10厘米左右,有長柄(2-3厘米),近漸尖頭,二回羽狀(有時羽軸上方為一回羽狀);一回小羽片4-5對,互生,下先出,基部下方一片較大,闊披針形,有柄,長8-9厘米,寬2.5厘米,短漸尖頭,深羽裂,其餘各片同形而較小,或為淺羽裂或幾為全緣,末回羽片(或裂片)為長圓形,急尖頭,長約1.5厘米,闊約8毫米,基部合生,邊緣有三角形的鋸齒,尖端向前。第二對羽片起漸小,為闊披針形或長圓形,一回深羽裂,短漸尖頭,有柄或無柄,下先出,頂端以下的羽片不分裂,基部合生下延。葉為薄草質,乾後呈黑褐色或綠褐色,表面平滑,葉軸上有長毛疏生。葉脈明顯。孢子葉自總葉柄中部以上生出,距營養葉基部約9-11厘米,全長20-30厘米,高出營養葉,孢子囊穗長10-14厘米,寬3-5厘米,圓錐狀,2-3回羽狀,散開,無毛。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600-3200m的溪邊林中。分布於西南及華南。
現代套用
治療氣管炎咳嗽,百日咳,小兒驚風,瘡癰疔毒,癲癇,毒蛇咬傷,角膜潰瘍和肺結核等。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解毒,補虛潤肺,止咳化痰。治肺熱咳嗽,毒蛇咬傷,腮腺炎,乳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