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白粉病是薄荷植株的一類疾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莖,葉兩面生白色粉狀斑,存留,初生無定形斑片,後融合,或近存留,後期有的消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薄荷白粉病
- 病原中文名:小二孢白粉菌
- 病原拉丁學名:Erysiphe biocellata Ehrenb.
- 病原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和莖
病原形態特徵,發病因素,防治方法,
病原形態特徵
菌絲體生於葉兩面或莖上,分生孢子桶形至柱形或近柱形,大小22.9~38.1×13.9~17.8微米;子囊果黑褐色扁球形,散生或近聚生,大小90~120微米,個別150微米,壁細胞不規則多角形,直徑6.3~17.8微米,具12~69根附屬絲;不分枝或具1~2次不規則分枝,彎曲或呈曲膝狀至扭曲狀,纏結在一起,長為子囊果直徑的0.5~1.5倍,個別達2倍,褐色或淺褐色,壁薄,粗糙,少數平滑,具隔1~6個,長45~215微米,個別258微米,寬4.3~6.3微米,等粗或局部不勻;子囊5~18個,卵形或橢圓形,近球形或不規則形,具長柄或無柄至近無柄,內含油球,大小48.3~81.3×25.4~38.1微米;具2個子囊孢子,個別3~4個,帶黃色,卵形至廣卵形,大小20.3~27.9×13.9~17.8微米。
發病因素
病菌以子囊果或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子囊果散發出成熟的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菌絲體越冬後也可直接產生分生孢子傳播蔓延,薄荷生長期間葉上可不斷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進行多次再侵染,生長後期才又產生子囊果進行越冬。田間管理粗放,植株生長衰弱易發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白粉病品種。
(2)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3)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加強管理,提高抗病力。
(4)發病初期噴灑2%武夷菌素200倍液或10%施寶靈膠懸劑1000倍液、60%防霉寶2號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300~4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6%樂必耕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