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胎黑陶高柄杯

薄胎黑陶高柄杯

薄胎黑陶高柄杯是1975年山東省膠縣三里河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薄胎黑陶高柄杯
  • 館藏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 出土時間:1975年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後期
  • 出土地點:山東省膠縣三里河
  • 所屬文化:龍山文化
基本介紹,工藝特色,

基本介紹

高柄杯是薄胎黑陶中僅有的一種器形,因此也最具代表性。陶杯經輪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勻,薄如蛋殼。最薄處僅為0.2~0.3毫米,所以又被稱為“蛋殼陶”。山東膠縣三里河出土的高柄杯由杯身和杯柄兩部分套接而成。上半部為直壁凹底的筒狀杯身,頂部有寬平的盤狀杯口。下半部為粗短的杯柄,直徑比杯身略粗,呈筒狀,末端與喇叭狀的圈足相接,杯柄表面飾鏤孔與斜線紋等。

工藝特色

實驗考古研究表明,製作薄胎高柄杯應是用刃口極鋒利的刮刀類的工具,邊旋轉邊刮修坯泥。當器壁達到極薄時,再進行磨光,並在杯身上加刻鏤孔和纖細的劃劃紋作為裝飾。薄胎陶之所以光亮無比,是因為用磨光石對胎體表面做長時間打磨,導致胎體中的石英、雲母、絹雲母等反光物質的顆粒順著一個方向排列,對光線由漫反射變為平行反射,使得器表熠熠發光。這種成型技藝費工耗時,且要耐心細緻,稍有疏忽,將前功盡棄,因此即使在技術非常發達進行仿製也不是件易事。成品陶杯雖然胎質極薄,但其質地卻極為細膩堅硬。有人稱讚它們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被世界各國考古界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之製作”。薄胎黑陶是龍山文化時期人們生活習俗和審美觀念的反映,代表著黑陶技術的最高成就。薄胎黑陶高柄杯僅出土於少數大、中型墓葬之中,是一種高貴用品,應是當時顯示身份的重要禮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