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水利志》是陳國泰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縣水利志
- 作者:陳國泰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單位:蕭縣水利志編輯組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蕭縣水利志》,是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針,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編纂的一部具有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相統一的專業志。全志共十篇,十八萬餘字。正文分篇、章、節、目,分門別類記載了蕭縣水利、電力的創建治理,開發利用等各方面的歷史和現狀。一、本志上限原則上起自金大定二十七年,也就是從黃河改道南移流經蕭縣始,下限至一九八三年。但個別地方有些浮動。
作品目錄
封面
蕭縣水利志
圖片
省水利廳長郭旭生同志(右二)在蕭縣檢查農田水利工作。右一是宿縣地區水利局付局長吳本瑞同志。
新建的水利局辦公大樓。
蕭縣水利局局長馮鴻(中),付局長李祥允(左)、崔永俊(右)志同在研究制訂水利規劃。
構件廠生產的各種井管、涵管。
堤防綠化——大沙河灘地栽植的果園。
山區水土保持林——社員在採摘玫瑰花。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萬民工奮戰在岱河疏浚工地上。
山區的梯田,既保持了水土,又擴大了耕地面積。
皇藏峪瑞雲寺前門
一八五五年黃河改道北移後形成的高地帶,高處為昔日黃河故道,低處是近堤泛道平原。
賈沃節制閘
馬井節制閘
岱橋節制閘
岱西萬畝灌溉方機井在抽水。
空壓機洗井
灌溉渠道
二氧化碳洗井
噴灌麥田
陸灣蓄水池
鹽鹼窩變成了米糧倉,圖為農民正在栽水稻。
打機井
故黃河陳莊電灌站
榮譽附圖
丁里變電所
岱橋變電所
龍虎峪人畜飲水池的建成,解決了當地人民歷史以來往返十餘里取水的困難。
一九八二年七月,倒流河蔡莊水毀工程情況。
試打小口井
一九八二年七月大水,地、縣負責同志在永固糧站檢查災情。
五眼泉水庫
蕭縣行政區劃圖
序
為蕭縣水利志說幾句話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凡例
目錄
概述
第一篇 自然地理
第一章 位置與地形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地形
第二章 地質地貌與土壤
第一節 地層
第二節 地貌
第三節 水文地質
第四節 土壤
第三章 河流水系及水文氣候
第一節 河流水系
第二節 水文氣候
第二篇 水資源
第一章 地表水資源
第一節 大氣降水
第二節 地表徑流
第三節 陸面蒸發
第二章 地下水資源
第一節 地下水儲量的估算
第二節 地下水的儲量
第三章 水質檢驗
第一節 河庫水質
第二節 地下水質
第三篇 水旱災害
第一章 歷史時期水旱災害
第二章 建國後的水旱災害
第一節 災害紀實
第二節 災害成因
第三節 災害發生規律
第四篇 治理規劃
第一章 民國時期水利情況
第一節 蕭縣治河委員會修浚河道實施方案
第二節 江淮水利測量局解決蕭宿水利的意見
第二章 建國後歷次水利規劃
第三章 水利區劃
第一節 水利區劃工作開展情況
第二節 水利區劃依據和治理措施
第五篇 河道治理
第一章 主要排水河道
第一節 故黃河
第二節 閘河
第三節 倒流河
第四節 洪河
第五節 減河
第六節 大沙河
第七節 王引河
第八節 龍河
第九節 岱河
第十節 利民溝
第十一節 湘西河
第十二節 毛河
第十三節 港河
第十四節 蕭濉新河
第六篇 水利工程
第一章 傳統防洪工程簡介
第一節 堤埽工程
第二節 遙堤、縷堤、格堤、月堤、越堤工程
第三節 閘壩分洪工程
第四節 挑浚河道
第二章 現代水利工程
第一節 河道溝渠及堤壩的整治
第二節 蓄洪工程
第三節 主要涵閘工程
第七篇 農田水利
第一章 灌溉工程
第一節 並灌
第二節 水庫、塘壩灌溉
第三節 機電灌溉
第四節 噴灌
第二章 治水改土(治鹼)
第一節 整治排澇河道開挖溝渠
第二節 畦條台田工程
第三節 鹽鹼地的治理
第四節 裹漿地的治理
第三章 水土保持
第一節 夾山套
第二節 皇藏山區
第四章 湖窪治理
第一節 湖窪外貌及特點
第二節 湖窪治理現狀
第八篇 防汛抗旱與工程管理
第一章 洪、旱特點
第一節 外縣來水
第二節 區間暴雨
第二章 防汛、抗旱
第一節 防洪抗旱組織
第二節 抗洪搶險紀實(一九八二年)
第三節 龍河、岱河汛期運用有關問題紀要
第四節 水利糾紛
第三章 水利工程管理
第一節 河遭閘壩工程的管理
第二節 水庫工程的管理
第三節 灌溉工程管理
第四章 管理制度及任務
第一節 管理制度
第二節 管理任務
第九篇 電網建設
第一章 蕭縣農電網路的發展
第一節 蕭縣第一條輸電線路的建成
第二節 電灌站群的建立
第三節 三十五千伏輸變電工程的建成
第二章 電力管理
第一節 電力管理機構
第二節 農電經營管理
第三節 農村安全用電管理
第十篇 機構歷史沿革
附錄
水利大事記
岱西灌溉試驗站小麥、大豆試驗成果
水利工程隊
倒流河水力發電站的興衰
天然閘開河記
編後記
《蕭縣水利志》編纂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