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皇后傳

《蕭皇后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蕭皇后傳
  • 作者:魏徵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隋書》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蕭皇后傳
煬帝蕭皇后,梁明帝巋之女也。江南風俗,二月生子者不舉。後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養之。未幾,岌夫妻俱死,轉養舅氏張軻家。然軻甚貧窶,後躬親勞苦。煬帝為晉王時,高祖將為王選妃於梁,遍占諸女,諸女皆不吉。巋迎後於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於是遂策為王妃。
後性婉順,有智識,好學解屬文,頗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寵敬焉。及帝嗣位,詔曰:"朕祗承丕緒,憲章在昔,爰建長秋,用承饗薦。妃蕭氏,夙稟成訓,婦道克修,宜正位軒闈,式弘柔教,可立為皇后。"帝每游幸,後未嘗不隨從。時後見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為《述志賦》以自寄。其詞曰:
承積善之餘慶,備箕帚於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將負累於先靈。乃夙夜而匪懈,實寅懼於玄冥。雖自強而不息,亮愚朦之所滯。思竭節於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實庸薄之多幸,荷隆寵之嘉惠。賴天高而地厚,屬王道之昇平。均二儀之覆載,與日月而齊明。乃春生而夏長,等品物而同榮。願立志於恭儉,私自競於誡盈。孰有念於知足,苟無希於濫名。惟至德之弘深,情不邇於聲色。感懷舊之餘恩,求故劍於宸極。叨不世之殊盼,謬非才而奉職。何寵祿之逾分,撫胸襟而未識。雖沐浴於恩光,內慚惶而累息。顧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難。實不遑於啟處,將何情而自安!若臨深而履薄,心戰慄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慮處滿而防溢。知恣夸之非道,乃攝生於沖謐。嗟寵辱之易驚,尚無為而抱一。履謙光而守志,且願安乎容膝。珠簾玉箔之奇,金屋瑤台之美,雖時俗之崇麗,蓋吾人之所鄙。愧絺綌之不工,豈絲竹之喧耳。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惡之由己。盪囂煩之俗慮,乃伏膺於經史。綜箴誡以訓心,觀女圖而作軌。遵古賢之令范,冀福祿之能綏。時循躬而三省,覺今是而昨非。嗤黃老之損思,信為善之可歸。慕周姒之遺風,美虞妃之聖則。仰先哲之高才,貴至人之休德。質菲薄而難蹤,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實禮義之所遵。雖生知之不敏,庶積行以成仁。懼達人之蓋寡,謂何求而自陳。誠素志之難寫,同絕筆於獲麟。
及帝幸江都,臣下離貳,有宮人白後曰:"外聞人人慾反。"後曰:"任汝奏之。"宮人言於帝,帝大怒曰:"非所宜言!"遂斬之。後人復白後曰:"宿衛者往往偶語謀反。"後曰:"天下事一朝至此,勢已然,無可救也。何用言之,徒令帝憂煩耳。"自是無復言者。及宇文氏之亂,隨軍至聊城。化及敗,沒於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遣使迎後於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於虜庭。大唐貞觀四年,破滅突厥,乃以禮致之,歸於京師。
史臣曰:二後,帝未登庸,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渝。文獻德異鳩,心非均一,擅寵移嫡,傾覆宗社,惜哉!《書》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蕭後初歸藩邸,有輔佐君子之心。煬帝得不以道,便謂人無忠信。父子之間,尚懷猜阻,夫婦之際,其何有焉!暨乎國破家亡,竄身無地,飄流異域,良足悲矣!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