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悔塵
- 出生地:香山縣(今中山市)大涌鎮
- 職業:董事長
- 生於:華僑家庭
概述,個人經歷,
概述
個人經歷
於1922年回國,在家鄉中山石岐覓址籌建醫院。她先是在孫文中路覓得一址,但面積顯然不夠。香山縣長唐紹儀得知此事,親自說服唐家父老,把一間原屬於唐家子弟在石岐就讀的“厚光書室”以半價讓出;蕭瀛洲的後人,又自願送出水關街的蕭宅“蘭陵別墅”,於是才有了成片相連的足夠的土地。幾經曲折,醫院終於在1932年破土奠基,1934年落成使用,取名中山僑立公醫院。孫中山的元配夫人盧慕貞女士欣然為醫院的奠基石題字。
1930年1月,她擔任中山縣縣立女子初級中學校長。當時,該校借用豐山書院校舍,日久失修,急需修建,但經費不足。她對修建校舍最為積極。1931年,她謁見當時中山縣縣長唐紹儀,獲得大力支持,組成建校委員會籌集經費,爭取縣政府撥款,發動單位和員工捐助以及單位借款,共籌得建校經費22000元,修建工作於1934年7月全部完成。
1929年至1935年任中山縣立女子師範學校(後期改名為中山縣立女子中學)校長。在任期間對學校嚴格管理,事事以身作則,不惜重金聘請有真才實學的教師任教,故校風純樸,學生成績優良,為家鄉培育了眾多人才。因其辦學成績顯著,於1936年調任省立女子師範學校校長。
1931年和1932年日軍侵略東三省及上海時,她發動學生抗日救國,成立救國分會;組織宣傳隊和募捐援黑(黑龍江省)隊;又抽調在家鄉創立的僑立醫院的醫生、護士組織救護隊待命出發。
1933年,日軍侵占我國東北三省時,她在學校成立救國分會,組織隊員分頭出發宣傳和募捐,並發動教職員捐款支持抗日部隊。同時組織救護大隊,聘請僑立醫院的醫生、護士長教授急救方法。
1936年,蕭悔塵由於教育工作成績顯著,被任命為廣東省立女子師範校長。在職期間,她注意選拔成績優秀的學生到省師範附小任教。抗日戰爭爆發不久,省女師於1938年遷往南海縣西樵。在艱難困苦中,她領導學校堅持教學。1939年,她辭去師範校長之職去美。不久,便與蕭乾浩結婚,婚後夫婦合力經營洗衣店。她赴美後,不忘苦難的祖國,經常上街宣傳抗日救亡,向華僑開展募捐活動,支持祖國人民抗日。她對僑立醫院仍很關心。1949年3月,還托人帶回一批外科儀器送給僑立醫院使用。
1957年,蕭悔塵乘飛機回祖國觀光途中,心臟病突然發作,逝世於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