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蕭坤(1873.11~1950),字立城,范家山西洋江人。家貧,半歲喪父,跟伯父為生。6歲讀私塾,勤奮好學,10歲入資東書院讀書,成績優異,被愛蓮書院聘為教習。清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選送留學日本,潛心研究西方的政治、經濟,尋求救國救民之策。留日期間,蕭與
孫中山、蔡鍔等交往密切,主張創建共和。
宣統三年(1911)八月回國後,在上海、南京等地參加辛亥革命運動,十二月,蕭由蔡鍔調雲南襄助,奉命出國借款,發展雲南實業。民國2年9月,
袁世凱企圖恢復帝制,蕭隨
蔡鍔進京,任總統府諮議。當覺察到袁的野心後,蕭於民國4年(1915)又隨蔡鍔密。轉雲南,開展討袁護國戰爭,蕭任護國軍第一軍第三團參謀長。民國5年1月,蕭率部赴四川省聯絡討袁,紀律嚴明,所到之處,民眾擁護,6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民國6年,蕭任總統府議員。民國15年,任山東省銅元局局長。
人物成就
民國19年,任湖南省造幣廠廠長。面對時局動盪,政治腐敗,於民國22年辭官回鄉,任震中鄉中心學校校長。民國30年,蕭在邵陽參加蔡松坡遺著編印工作,越2年書成回鄉。民國33年8月,邵陽淪陷。日本侵略軍打聽到蕭曾留學日本,欲聘蕭到邵陽維持會任職。蕭知道後,即說:為侵略者當走狗,辱及子孫。毅然星夜逃至龍山太芝廟,繼而逃難到漵浦。直到日軍投降離境後才回鄉。民國35年,蕭應邵陽縣縣長徐君虎之邀,出任邵陽縣參議會副參議長,主持正義,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種種劣跡。有一次縣參議會開會討論“三民主義”,蕭氣憤地說:“現在有的人不是搞民生主義;而是搞民死主義”:受到很多知名人士稱讚。湘中二支隊成立前夕,中共湖南省工委派人來邵商議組建事宜,蕭在家裡為其提供住宿和開會條件。民國38年4月瀏陽學生上街遊行,紀念“四·一二”慘案,遭到國民黨當局殘酷殺害,死傷學生200多人。邵陽學生準備組織聲援,蕭打聽到國民黨特務準備對聲援的學生進行鎮壓,立即將情況轉告中共邵陽地下組織,避免了瀏陽慘案重現。同年6月,邵陽縣中校長貪污學生預交電燈費2000元(銀元),學生要求退還,校長不理,學生告到縣參議會,蕭以副參議長身份,強制學校退款。民國38年8月,邵陽臨近解放,蕭和地下黨成員一起籌劃迎解工作,並將其晚兒及孫子等留守學校防止破壞。1950年1月,蕭坤因病逝世,邵陽縣人民政府舉行追悼會,縣長白希清致悼詞,中央人民政府發來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