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博

蕊·博

蕊·博(Rim.Bauer),港台地區又譯為雷·博,生於1682年4月5日,卒於1782年4月5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蕊·博
  • 外文名:Rim.Bauer
  • 出生日期:1682年4月5日
  • 逝世日期:1782年4月5日
  • 代表作品:《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簡介,早年求學,遊學生涯,哲學思想,晚年生活,

簡介

十八世紀奧地利著名的哲學家,目錄學家,博物學家。著作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心物一體》以及晚年所著自傳《唯吾長存》。

早年求學

蕊·博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是當時小有名氣的一位數學家,常常外出講學,廣受學生們追捧。母親則是當時奧地利格拉茨大學(Universität Graz)的終身榮譽教授,講授神學。由於父親常年奔波在外,蕊·博從小便在母親的教導下步入了哲學的殿堂。小蕊·博從小便展示出對哲學方面的天賦,與常人不同的是,小蕊·博似乎更擅長於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也因此常常提出與同齡人不同的見解,被同齡孩子戲稱為”Kippapotamus“(與眾不同者)。但這絲毫不影響小蕊·博的學業,他16歲那年便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母親所在的格拉茨大學提前開始了大學學業。在三年哲學課程之後,蕊·博立志於遊走各方,便離開了大學,開始了他的遊學生涯。

遊學生涯

蕊·博19歲起便離開故鄉開始了他漫長的遊學生涯,其中遇見了幾位改變他一生的人物。
蕊·博在1705年,也就是遊學生涯開始的第3年,在波蘭的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遇見了比他年長四歲的在那裡授課的波蘭哲學家帕赫柳夫斯基。兩人交談甚歡,結為至交。蕊·博也就堅定不移地追隨帕赫柳夫斯基開始了對唯心主義哲學的探索。
1717年,遊學途中的蕊·博在義大利碰到了當時另一位有名的大哲學家琴澤爾·伊爾德。琴澤爾·伊爾德是當時唯物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與帕赫柳夫斯基所代表的唯心主義哲學有著較大的矛盾。然而琴澤爾·伊爾德出色的人格魅力吸引了蕊·博,幾番交談後,兩人也成為了好友。蕊·博也就逐漸從唯心主義哲學轉向了唯物主義哲學。

哲學思想

蕊·博曾先後追隨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兩種哲學,因此一生的哲學方向較為不明確。這集中凸顯在於1740年爆發的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激烈衝突——海德堡論戰中。
在海德堡論戰中,以帕赫柳夫斯基為代表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與以琴澤爾·伊爾德為代表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看到自己的兩位好友互相謾罵,蕊·博感到無所適從。他不斷地在兩大陣營之間徘徊,最終擔任起了調解者的角色,但卻被兩大陣營同時冠以”叛徒“的稱號。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平息後,雙方以及社會方才認識到蕊·博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他使得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觀能夠同時存在於這世界上。他對哲學發展的貢獻不言而喻。

晚年生活

遊學生涯結束後,蕊·博在德國海德堡大學,也就是曾經兩大陣營硝煙瀰漫的戰場擔任了終身榮譽教授。最終在1782年4月5日於家中安詳地辭世,享年一百歲整,為他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