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逾,漢語詞語,意思是魚名,即海鷂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蕃逾
- 拼音:fān yú
- 注音:ㄈㄢ ㄧㄩˊ
- 出處:《太平御覽》
蕃逾,漢語詞語,意思是魚名,即海鷂魚。
蕃逾,漢語詞語,意思是魚名,即海鷂魚。亦稱“ 蕃踏 ”。 魚名。即海鷂魚。《太平御覽》卷九三九引《魏武四時食制》:“蕃逾魚,如鱉,大如箕,甲上邊有髯,無頭,口在腹下,尾長數尺,有節,有毒,螫人。”註:“一曰蕃踏魚。”按,...
蕃踏,漢語詞語,拼音是fān tà,意思是即海鷂魚,見"蕃逾"。解釋 1、見"蕃逾"。2、亦作“蕃逾”。魚名。即海鷂魚。出處 《太平御覽》卷九三九引《魏武四時食制》:“蕃逾魚,如鱉,大如箕,甲上邊有髯,無頭,口在腹下...
:“乃令福牧馬於相州,為小馬坊使,逾年馬大蕃滋。”4、《清史稿·兵志十二》:“水草蕃滋,馬恃以生息。”5、《左傳-季梁諫追楚師》:“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解釋 蕃,繁殖,生長。滋,滋長、繁殖。合義為:繁殖增益。
734 年(唐開元二十二年)在赤嶺(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各自樹立界碑﹐碑有兩方﹐分別用漢蕃文字記敘修好經過。立碑後﹐各派使臣共往磧西(龜茲)﹑河西﹑劍南及吐蕃邊境﹐歷告邊州守將:“兩國和好﹐無相侵掠。”漢文碑文雲:“赤嶺之...
從有關資料來看,乾陵蕃臣像的增加與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的民族狀況有密切的關係。在唐高宗和武則天統治時期,唐朝的國力空前強大,統治勢力北逾大漠,西越蔥嶺,達到中亞的兩河流域。周邊少數民族與唐的往來十分頻繁,“四夷酋長”多被任命...
锺蕃(1438年-1516年),字廷芳,又稱潘蕃,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嘉興府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縣)人,明朝兩廣總督、四川巡撫、左都御史。人物介紹 潘蕃早年冒姓锺,後改之。成化二年,登進士,授刑部主事,歷任郎中。雲南鎮守中官錢能...
隨後自稱都知蕃落使、權知定難軍留後。各部落長如折八軍、折羅遇、嵬悉咩(mie)、折遇乜(niè)等都加號州刺史。同年三月,李繼遷進攻會州,焚會州(今甘肅靖遠縣)。宋太宗得知後派知秦州田仁朗與李繼隆等出兵討伐李繼遷。黨...
祖畢,屬隨運肇基,輸城內附草烏丸之橫俗,染休明之至道,遂得厚秩尊官,仕同先職,詔授契丹大蕃長。列韋鞴而布政,帳毳幕以和戎。壃鄙無尉候之虞,邊儌息爟烽之警。加授左光祿大夫、左衛大將軍,封長松郡公。父摩會,往...
17.蕃漢殊:蕃,漢不和而內訌。18.西卒:指李忠厚統帥的邛南羌兵。19.焉知:哪知。20.梟獍(xiāo jìng):在古典詩文中,常用來比喻狠惡忘恩的人。21.義士:指當時倡議討亂者。22.紀綱:指封建王朝的法紀,政綱。23.逾:...
史料索引 關於論弓仁的生平,主要見載於唐宰相張說所撰的《撥川郡王碑》(全名《撥川郡王碑奉敕撰》,載《張燕公集》卷19與《全唐文》卷227),以及《新唐書》卷110《諸夷蕃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