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廡

蕃廡

蕃廡,是漢語辭彙,出自《國語.晉語.四.鄭文公不禮重耳》,解釋為茂盛、蕃茂或繁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蕃廡
  • 拼音:fān wǔ
  • 注音: ㄈㄢ ㄨˇ
  • 釋義:茂盛
“蕃”基本解釋為茂盛、蕃茂或繁多;廡:通“蕪”。草木茂盛意。
《國語.晉語.四.鄭文公不禮重耳》:"叔詹曰:‘若不禮焉,則請殺之。諺曰:‘黍稷無成,不能為榮。黍不為黍,不能蕃廡。稷不為稷,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之基。’’公弗聽。"
《書·洪範》:“曰時五者(雨、暘、燠、寒、風)來備,各以其敘,庶草蕃廡。”
漢 張衡 《東京賦》:“草木蕃廡,鳥獸阜滋。”
宋 司馬光 《秋懷呈范景仁》詩之一:“草木正蕃廡,孰知天地秋。”
清 趙翼 《即目》詩:“百草皆蕃廡,緣知暑已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