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言厚,1937年5月生,湖南資興人,我國最具權威性的大學評價諮詢專家之一。中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北京吉利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兼大學評價課題組學術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自1982年至今共發表了科技管理、大學評價方面的論文60餘篇,著作4本,其中《走向世界》一書填補了中國國內科學管理領域的一項空白,獲各類獎勵23項,其中研究成果獎6項,科技管理獎5項,優秀論文12篇。2005年以來作為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排行榜大學評價課題組學術負責人,發表《200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2006中國高校傑出人才培養狀況調查報告》《2006中國民辦大學評價報告》等多項大學評價研究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言厚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資興
- 出生日期:1937年5月
- 職業:大學評價諮詢專家、教授
- 畢業院校:中南大學
- 代表作品:《走向世界》
學術觀點,科學與人才的貢獻,傑出社會科學家,“全軍覆沒”現象,主要論著,研究報告,媒體專訪,
學術觀點
科學與人才的貢獻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與另外兩家媒體聯手推出《200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報告推出7個榜單,包括高校科學貢獻力排行榜、高校社會科學貢獻力排行榜、高校傑出校友排行榜等。在報告中,記者看到,此次評價主要從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兩大職能入手,以“衡量高校科學與人才的貢獻能力”為評價目標,首次將1952年(含)以來高校培養的構成我國三支主體人才隊伍中最具代表性的“傑出人才”和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產出的我國科學領域最高級別獎勵成果中的“國家重大獎勵成果”作為評價的核心指標。
據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學術負責人蔡言厚教授介紹,通過指標的累積量來衡量高校科學與人才的貢獻能力,這在我國大學評價領域尚屬首次,也是此次中國大學排行榜區別於國內外其他大學排行榜的最大特點。
蔡言厚表示,從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兩大職能入手,側重衡量高校對科學與人才的貢獻能力,重點體現被評價高校辦學的歷史成就與現時能力狀況,同時也是對高校的辦學理念與辦學歷史的檢驗。
按照2007年的評價指標,與2006年相比在2007中國大學排行榜中,進入前20名的大學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有些學校的名次有波動,前4名仍然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升了4位,首次入圍前十,列第10名;中國人民大學退出前十,位居第11名。然而,在20名之後,高校的排名還是有較大變化。
對此,蔡言厚認為,出現了較大波動的原因在於2007年對評價指標體系作了較大調整。一方面,這種波動真實地反映了各個大學科學貢獻和人才貢獻的能力狀況;另一方面,由於引入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獲得“國家重大獎勵成果(通用項目)”,不包括國防科研方面的國家重大獎勵成果,顯然,對從事國防教學和科研的大學是不利的,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中國科技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缺少或缺失套用研究方面的“國家重大獎勵成果”、中國人民大學缺失自然科學方面的“國家重大獎勵成果”因而獲得的“國家重大獎勵成果”相對較少,直接導致其名次的下降;而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和中山大學等因其綜合性的優勢發揮較好,又因獲得國家重大獎勵成果較多,名次比2006年上升不少,南開大學更是首次入圍前十強。另外,由於“傑出校友”指標的擴展和缺失文科院士,所以排行榜中缺少反映高校社科領域傑出師資與校友的指標,這是導致一些文科占優勢的大學,如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出現較大波動的主要原因。
傑出社會科學家
在高校傑出校友排行榜中,記者看到,該榜包括高校傑出科學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長江學者校友榜、傑出企業家校友榜、傑出政治家校友榜等,卻沒有社會科學學者的影子,以至於在一些榜單中,甚至看不到個別以社會科學為主的高校的影子。
蔡言厚表示,這主要是我國僅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及管理領域設立院士制度,而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沒有設立相應院士制度,給國內大學排行榜評價標準體系的制定設定了一個瓶頸,致使目前我國現有的大學排行榜全部缺少反映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師資水平、人才培養水平和科學研究貢獻水平的指標,其最終結果是導致已推出的所有排行榜均陷入“重理輕文”的怪圈。
有鑒於此,報告中提出,為促進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與發展,推動我國傑出社會研究人才的培養,中國校友會網將組織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家學者評選“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以期喚醒社會充分認識和肯定社會科學研究的價值和意義,進一步遏制和消除廣泛存在的“重理輕文”現象。
據中國校友會網運營總監、排行榜負責人趙德國介紹,2006年9月,中國校友會網已開展“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遴選工作,將從2007年9月以前在世的在文學、法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哲學和歷史學等社會科學學科領域從事學術研究的專家學者中選出,要求入選者均具有較高學術成就,並在全國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在各自學科領域均具有相當高的認同度和廣泛的代表性。遴選的結果將作為評價指標體現在中國校友會網2008中國大學排行榜中,遴選工作已經啟動,預計2007年10月完成。
“全軍覆沒”現象
2009年6月,蔡言厚教授應邀做客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會客廳》,與著名主持人董倩對話,解析我國30年來高考狀元“全軍覆沒”的這一社會怪現象。
蔡教授是《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通過對恢復高考30多年來1100多名“高考狀元”的研究分析顯示:“狀元”畢業後職業發展鮮有出類拔萃者,其職業成就平均來說亦遠低社會預期。
為此,此次蔡教授做客《新聞會客廳》,就“高考狀元”的全面落敗現象進行了深刻的教育社會學剖析。蔡教授認為,瘋狂而又奇特的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名校和熱門專業,輕視職業規劃以及社會各界對狀元的“捧殺”,是導致狀元最後的職業成就低於社會預期的主要原因。高考狀元“全軍覆沒”的事實警示國人,是到了認真反思和徹底改革我國應試教育制度的時候了。蔡教授建議高考狀元多看馬拉松比賽,做好整個人生的規劃。建議社會不要用狀元來看教育,也不要以一時的成敗來看人生。
2009年6月28日,蔡教授又應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品牌欄目《七分之一》邀請,接受了其對高考狀元話題的專訪,再次闡述了自己的上述看法。
主要論著
自1997年以來發表的主要論著:
1、高等教育專業化評估的探討《高教改革》 1997.2
2、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效益指標體系的探討《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7.4
3、大學量化評價案例研究《有色金屬高教研究》2003.3
4、完善中國科學基金制的建議?D?D對實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連續資助框架方案的探討《21世紀中國科學技術基金會發展與展望》1999
5、我國高校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綜合實力比較《湖南研究生教育》1998.2
6、完善中國大學評價的若干建議《中國高等教育評價》2000.3
7、大學排序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1.1
8、用科學計量法評估高校科技工作的兩種指標集的比較《科研管理》2001.5
9、大學科研定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2.5
10、大學科研定量評價指標體系設定若干原則的探討《研究生和發展管理》2002.5
11、進一步完善中國大學評價的若干建議《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2.6
12、中國大學評價給各個大學的啟示《三湘高校論壇》2003.4
13、完善中國大學排行榜的若干建議《現代大學教育》2003.3
14、從歷史的視角看中國大陸一流大學的評價《江蘇高教研究》2003.6
15、大學排序對學校發展的促進-中南大學改革發展的個案《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3.3
16、再進一步完善中國大學評價的若干建議《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3.4
17、985工程和一流大學綜合評價的探討《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4.3
18、大學排名的名次是大學文化沉澱與底蘊地標誌《現代大學教育》2004.5
研究報告
《2010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
《2009中國兩院院士調查報告》
《2009中國大學創業富豪榜》
《2009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
《1999-2008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
《2008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
《2008中國兩院院士調查報告》
《2008中國奧運冠軍調查報告》
《中國高考狀元職業狀況調查報告》
《2008中國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6中國高校傑出人才培養狀況調查報告》
2009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等。
媒體專訪
1、中央電視台(CCTV)《新聞會客廳》 :
2009年5月14日,中國校友會網發布最新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通過對恢復高考32年來的狀元進行調查,狀元普遍追求名校和熱門專業,輕視了職業規劃,導致最後的職業成就低於社會預期。
2、中國教育電視台(CETV-1)《國視報告》欄目: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學術負責人、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作客CETV-1《國視報告》,解讀《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
3、上海電視台《七分之一》欄目:
最近幾天,2009年各省市的文、理科高考狀元紛紛出爐,他們的照片,被各大網站刊登在醒目位置,點擊率迅速增加。而一份”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同樣引起社會高度關注。這份由中國校友會網高校評價課題組公布的報告,通過對歷屆高考狀元分析得出的結論,對於考生們來說非常有現實意義。
4、新華社專電:
伴隨著我國高考制度的恢復,高考狀元以高分優勢成為莘莘學子追捧的偶像。而正當公眾翹首以待高考狀元畢業後成為“職場狀元”時,人們卻遺憾地發現,大部分高考狀元職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與社會期望相差甚遠,在目前我國主流行業的職場狀元群體中難覓高考狀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