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聲白

蔡聲白

蔡聲白,名雄,以字行,浙江吳興縣雙林鎮(現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人。1894年9月27日(光緒二十年八月廿八)出生於書香世家。曾祖蔡文龍,字景荀,號雨田,早年曾苦讀儒家書籍,後週遊南北各地,以幕府為生,曾在山東即墨縣任典吏數年。50歲後返里,成為雙林重要的士紳,熱心辦理地方慈善公益事業。祖父蔡蓉升,字斐成,號雪樵。以廩貢資格在鄉辦私塾,授徒為業,門生眾多。晚年曾任浙江武義、桐廬等縣教諭,負責祭祀孔子及管理秀才,並在雙林創辦蓉湖書院、崇善堂等。著述頗豐,如《雙林鎮志》、《梅花山館詩文集》、《庚癸雜誌》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聲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吳興縣雙林鎮
  • 出生日期:1894年9月27日
  • 逝世日期:1977年04月15日
  • 畢業院校:北京清華學堂、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
  • 代表作品:《雙林鎮志》
概述,求學時期,工作時期,擔任經理職務,採用新制度,工廠發展狀況,擴張聯枝機構,推廣產品,投資嘗試,組織星五聚餐會,工廠發展歷程,

概述

父蔡松,字琴軒,號旬宣。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恩科舉人,與蔡元培、張元濟等人同科,被授予國子監學正銜,任浙江蕭山縣教諭多年。積極參與雙林鎮地方事業,創辦商會、平民國小(後改為商業國小),並負責管理留嬰堂等慈善事業,造福鄉梓。曾參與《雙林鎮志》的編修,1915年復纂《雙林鎮志新補》,在地方上享有很高威望。

求學時期

1900年,6歲的蔡聲白在他家鄉的私塾開始接受儒家啟蒙教育。1905年,由於清政府廢除科舉考試制度,新學堂勃興,入蓉湖學堂,開始接觸新式教育。1907年,入湖州府中堂,1909年,湖州府中學堂改名為“浙江省立第三中學堂”,執教此校者如沈尹默、錢恂、錢稻孫、楊笏齋、張宗緒等都是著名學者。在校就讀的學生後來不乏名人,如比蔡聲白晚2年進校的沈雁冰後來便成為著名的作家(即茅盾)。蔡聲白在湖州府中開始積累起他的知識基礎,以及形成其初步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傳統國學的薰陶、新式科學與外語的教育等對他而言都受益終身。
1911年,蔡聲白自湖州中學堂畢業,考入北京清華學堂中等科。6月,清華學校決定以口試方式選取14名幼年生提前出洋,蔡聲白以成績優秀被幸運地錄取,其它同時被錄取者包括胡光麃、黃季岩、李達、盧壽征、薛學海、余箕傳、陳蘇孫、李郭舟、范瀚增、陳宏振等人。8月,這批幼年生抵達上海,置辦行裝準備出發赴美。這時候,辛亥革命爆發了。由於時局動盪,清華學堂被迫停辦,蔡聲白這些清華的幼年生也無法成行。直到1912年5月,政治漸漸穩定,清華學堂才重新開學,並改稱“清華學校”。這時,蔡聲白等幼年生也回到北京,繼續他們在清華的學業。清華學校恢復派遣學生赴美,是在1914年。這年8月8日,蔡聲白等11名幼年生(其它3名幼年生未隨行),與其它三班高等科畢業學生等一同由校長周詒春親自護送赴美。11名清華幼年生被分別送到3所美國歷史最悠久中學先完成高中學業。蔡聲白進入安多弗中學(Phillips Academy Andover)插班就讀。1915年7月,蔡聲白自安多弗中學畢業,考入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專攻礦冶工程。理海大學留學期間,蔡聲白學習甚為努力,數次獲得獎學金。經常參加各種團體活動,關心中國同學會,並協助編輯《留美學生會季報》。1918年,蔡聲白參與了中國工程學會的創建,為其創始會員之一。1919年9月20日蔡聲白順利畢業回國。

工作時期

從美國回國的蔡聲白在上海作短暫的停留之後,即到山東勘探礦藏,並打算與人合股開礦。1919年11月,周湘舲聘請蔡聲白擔任江西安福縣興公司工程師。1920年5月,蔡聲白與莫懷珠在上海結婚。婚後不久,蔡先後進入聯益貿易公司服務,隨後擔任中美商業公司工程部主任。
蔡的岳父莫觴清是上海著名的絲廠主(莫氏號稱“絲業大王”,其久成集團最高峰時擁有10個廠,絲車2800餘部,工人7000餘,年產絲5000 擔)。1917年,莫曾與美商合作開辦新式電機絲織廠——美亞織綢廠,但未能正式投產便解散。1920年5月,莫改以獨資仍開美亞織綢廠,採用全鐵新織機,製造新花樣綢品競爭市場。當時美亞設在馬浪路(現馬當路),建築廠房10餘間,購置日本電力絲織機12台,並聘請熟練技工協助。莫觴清決定請女婿蔡聲白主持美亞綢廠。

擔任經理職務

1921年4月17日,蔡聲白正式擔任美亞織綢廠經理職務。他上任後,便開始將全力放在美亞織綢廠的經營上面。為了充分利用原有平房,增加絲織機 13台,並添置了美制新型絲織準備機械。美亞在國內首先採用美國“阿脫屋特”式( Atwood )絡絲機(Reeling Frame)、並絲機(Doubling Frame)、捻絲機(Twisting Frame)等準備工程之機械,以及“克老姆登”式(Crompton)式全鐵電力織機。這讓美亞具備了與同行進行技術競爭的前提,不久,該廠獨家推出的 “美亞葛”、“文華葛”、“愛華葛”“華絨葛”等花織物,以及單縐、雙縐、喬其紗等素織物成為綢緞市場的暢銷品種。

採用新制度

科學管理法,是蔡聲白在進入美亞後即著手採用的新制度,也是美亞能夠擺脫陳規走上快速發展之道的重要誘因。蔡在美亞的工廠管理中,許多方面都直接套用了科學管理法。如工作定額原理、標準化原理等等。他在美亞織綢廠創建了直線職能型的組織結構,除作為直線結構的工務處負責生產外,還設立事務處、工賬部、雇用部、檢查部、惠工處等職能部門,基本上取消了當時在其它工廠中很普遍的“工頭”。蔡創立的一些工廠管理法後來也成為一種工廠管理模式,不但擴展到其它的絲織工廠,甚至影響到別的行業的工廠經營者。
在蔡聲白的努力經營下,美亞織綢廠氣象一新,產銷均見增長。由於該廠出品品質上乘,獲得客戶信賴,工廠獲利豐厚。莫觴清也決定加大投資額,繼續訂購新式織機。1922年2月,莫觴清決定將久成絲廠從馬浪路遷至日暉港,其原有廠房全部交給美亞織綢廠,經營規模擴大。到這年底,美亞織機已增至89台。 1923年末,美亞的織機增至116台,成為當時上海綢廠中的大廠。蔡聲白以自身的薪資積累參股,美亞廠改由莫觴清與蔡聲白合夥經營的企業。1920年代初,上海等地的電機絲織業正面臨絲價飛漲、成本提高等困難,而蔡聲白擔任經理的美亞織綢廠由於在技術與管理上均有獨倒之處,其產品銷路獨佳,蔡聲白也名聲大震,成為電機絲織業中的英雄式人物。

工廠發展狀況

由於工廠經營良好,1924年,美亞盤入閘北交通路的天華綢廠,改稱美亞第二廠,擁有織機80台。1925年起,美亞開始吸收外界資本擴展企業。先與天綸綢廠合資,改稱天綸美記綢廠,這個廠的主要股東是浙江烏鎮的富商徐冠南。徐對蔡聲白的經營能力非常欣賞,次年復投資與蔡聲白合作開設天綸美記總廠。莫觴清也加大投資額度,開設美孚綢廠,在膠州路購地建廠,設機100餘台,後來成為美亞效益最好的工廠之一。為了提倡勞資協作,讓職工能從企業運營中獲得更多的利益,1926年5月,蔡聲白與職工合資組設美成絲織股份有限公司。就這樣,到1927年,美亞織綢廠從12台織機的小廠發展到擁有5家分廠、 400多台織機的大廠,其生產規模與產品品質等在當時均堪稱一流。

擴張聯枝機構

1929年,莫觴清與蔡聲白、虞幼甫合資建立美生綢廠,虞剛從日本留學返國,所學專業即絲織工藝。他們從日本批量購進先進織機,準備生產優質絲織品。莫、蔡又出資接盤雲霞綢廠,改名美利綢廠;次年設立南新織物股份有限公司、久綸織物股份有限公司。這樣,到1930年底,美亞共擁有859台織機,工人2220餘人,其規模讓當時的同業望塵莫及。
為了提高規模效益,蔡聲白也按照專業化、集中化原則大力擴展其聯枝機構。這些機構包括能製造絲織全套機械的鑄亞鐵工廠、設計紋樣版式的美章紋制合作社、承擔織品後期練染整理的美藝染練加工廠、專門研究織物改良技術的美亞織物試驗所、負責經緯與成品檢驗的美亞檢查所。1930年,蔡聲白集中10個分廠的經緯部,建立美經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經緯生產。為了訓練人才,1931年又設立美亞訓練所,負責練習生藝徒與職員的培訓。

推廣產品

與此同時,蔡聲白對推廣產品不遺餘力。美亞出品原由嚴巨卿的天生錦綢莊獨家經銷,為了拓展產品銷售管道,加大品牌宣傳力度,乃與天生錦合設美興綢莊,掌握市場銷售的主動權。後來又設立專做南洋市場的美隆綢莊。1928年5月,蔡聲白率隊親赴南洋宣傳國產絲綢,並考察當地市場,此次考察歷時兩個月,先後赴安南(今越南)、暹羅(今泰國)、馬來亞(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旅行。1930年10月30日,藉美亞織綢廠10周年紀念之機會,蔡聲白在上海靜安寺大華飯店舉行美亞時裝展覽會,首創絲綢模特時裝表演,會上為來賓放映自拍電影“中華絲綢”,轟動一時。1930年以後,美亞織綢廠每周都有新品發行,滿足顧客追求新異的心理,領導絲綢消費的時尚。
1926年,蔡聲白專門設立惠工處,負責管理職工生活方面的。除為職工提供良好的食堂、宿舍等設施外,另外設立衛生部、夜校部、俱樂部、儲蓄部,以改善員工生活。同時,美亞織綢廠創辦《美亞期刊》,供本廠職員與工人交流管理與技術經驗,公布廠務動態訊息。
1933年3月,在蔡聲白的努力下,美亞各分廠以及聯枝企業合併成功,改組成為美亞織綢廠股份有限公司,全公司統一核算,由莫觴清任董事長,蔡任總經理。公司共包括10個分廠(依序更名美亞一廠至十廠)以及美經、美藝、美章、美興、美隆等單位,額定資金280萬,絲織機1098台,日產綢緞1000 匹,職工3614人,這些數字均刷新了中國絲織工業的記錄。
從1930年代初起,全球性經濟危機以與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也在深深影響美亞織綢廠的經營。美亞也成為上海罷工運動的中心之一。1934美亞發生震驚全國的大罷工後,蔡聲白開始改變工廠運營方向,當年將美亞三廠遷至蘇州,八廠移址杭州。外地設廠既有分散同盟罷工風險,也有避免政治力影響的考慮,另外,也含有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意蘊。同時,將上海部分廠基出租承包給特定的廠家,由美亞供料,加工定織,減輕直接與工人交涉的壓力。工廠網路的向外輻射,實際上也能幫助各地美亞產品的推廣,並對本國工業的地區發展平衡有利。這點在後來的美亞歷史中得到驗證。

投資嘗試

除美亞織綢廠股份有限公司外,蔡聲白也在作絲織業以外的投資嘗試。1931年11月,在無錫成立美恆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棉布。1934年4月,設立開利綢緞公司,在靜安寺路同孚路口設立門市部,直接與零散客戶做業務。1934年11月,莫觴清與蔡聲白決定將馬浪路總廠遷址,改建市房收租,從美亞公司劃出資本100萬元另行創立美興地產公司。1936年,成立美豐紡織有限公司。這些公司基本上由蔡聲白擔任董事長以及總經理,各單位的管理模式均一如美亞織綢廠。美亞已具備發展成規模宏大的綜合紡織企業的潛力了。
在中國近代國貨運動歷史上,蔡聲白有著重要地位。自1921年起,幾乎所有重要的國貨展覽會,美亞織綢廠均會參加。1928年中華國貨展覽會,蔡聲白擔任顧問,並為該會紀念特刊撰《我國絲織業之概況》,美亞出口的各色綢緞也獲得一等獎。1929年5月,上海五國貨團體春季國貨展覽會上,美亞織綢廠獲得政府工商部獎勵。1930年10月西湖博覽會上,美亞是最重要的絲織業參展商,美亞出品又獲得博覽會金獎。

組織星五聚餐會

1932年3月,蔡聲白與中國銀行總經理張公權一起發起組織星五聚餐會,方液仙、王性堯、任士剛、方劍閣等人均參加聚會,後來他們便成了蔡聲白國貨圈的至友,他們的努力將近代的中國國貨運動推到高潮。以星五聚餐會為基礎,8月,中華國貨產銷協會成立,決定實現生產界、銷售界、金融界三方面實際的合作,使國貨運動能有效持久地發展。蔡聲白是這個協會的核心人物。1933年2月9日,蔡聲白與方液仙、任士剛、潘仰光、史量才、王志莘等人集資創辦的中國國貨公司在南京路大陸商場開幕。公司資本10萬元,蔡聲白以大股東身份任常務董事,方液仙為董事長兼總經理。他們推動的國貨運動,後來與國民政府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合流。在政府支持下,1937年4月10日,中國國貨聯合營業公司於在南京創立,實業部長吳鼎昌任董事長,美亞及蔡聲白是該公司的大股東,因此由他擔任總經理。國貨聯營公司,先後在全國56個城市建立國貨公司,完成全國範圍的國貨推銷網。
國貨運動與美亞織綢廠的國內市場戰略有著密切關係。美亞從1933年後便以國貨為口號,大力加強國內市場的宣傳,蔡聲白對國產綢緞的推廣不遺餘力。他曾作為國產綢緞救援會代表赴南京向政府請願。同時也倡導在綢緞行銷中運用承兌匯票,以擴大銷售,融通資金。1936年,經過數年的努力,蔡聲白也率先在上海為美亞織綢廠第十廠爭取到“保稅工廠”待遇。

工廠發展歷程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美亞織綢廠在上海及以蘇州、杭州的工廠被迫停工,時在香港的蔡聲白就地成立美亞辦事處,作為未來華南營業基礎。8月30 日,蔡聲白回到上海,決定把上海閘北、南市的工廠分別遷往漢口、廣州、香港、重慶等地。隨後美亞改行分區制,在上海、香港、漢口、重慶分設華東、華南、華西、華中等四個管理處,統一管理,分散經營。但是隨著隨著的推展,廣州、武漢工廠被迫停產。1939年7月,蔡聲白決定將總處遷回上海,將總處遷霞飛路霞飛別墅36號,繼續維持艱難的營業。這年年底,蔡聲白還親赴新加坡設立晉南行,推銷美亞綢疋,從事中國與南洋間的貿易。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了避免日軍將公司資產定性為“敵產”,美亞在上海的工廠掛上了義大利商行的名號,以“久安洋行綢業部”的名義繼續經營。武漢廠則向德商許士洋行轉租怡和洋行產業開設,掛德商招牌,以圖保護。香港美亞分廠改名為復興織綢廠繼續運營。發行方面,上海則以“粵記綢莊”名義進行,漢口以“漢記綢莊”名義。美亞重慶廠開工後,因日本戰機對重慶的連續轟炸,正常生產與營業受到影響,於是,經過再三考察後,蔡聲白決定將重慶厂部分機器運四川樂山,開設美亞五通橋廠,以分散風險。這個工廠在1940年10月正式建成開工。
1942年後,戰局雖然稍趨穩定,但物價浮動劇烈,通貨膨脹嚴重。為了達到公司資產保值的目的,蔡聲白要求各個管理處儘量將現鈔轉成物資存儲。同時,他在上海創辦利亞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進出口貿易,以降低投資風險,蔡擔任總經理。併入股環球企業公司、南洋企業公司、中新企業公司、惠工銀行,新華銀行、中國工業銀行、科學化工廠、大陸製革廠,光華百貨公司、同益南北貨股份有限公司等等。1942年,美亞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由於資本雄厚,運營良好,美亞股票迅速成為股市“最為活躍”的紅股之一。1944年,美亞織綢廠又利用鴻禧葛(通稱美亞被面)在市場上的聲譽,開展棧單交易。為了解決織綢廠原料問題,1943年3月,蔡聲白與金融界合作共同發起組織中國絲業公司,擔任該公司總經理。由於蔡聲白的努力經營,美亞織綢廠在戰時的困難環境中,不但資產方面沒有出現大的虧損,而且有了新的發展。
1945年8月,中日戰爭結束,美亞企業集團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早在1944年,美亞便開始戰後發展規劃,欲在生產與營業範圍上有大的突破。戰爭結束後不久,美亞即宣布將5個管理處改為分公司,並恢復長沙、衡陽、昆明、福州等地辦事處,增設北京辦事處。但時勢變化卻往往不遂人願。對日戰爭剛剛結束,國共內戰硝煙又起,正常生產秩序恢復仍屬無望。金融也陷於困境,通貨膨脹加速,外匯管制嚴格。加之交通阻塞,商人投機成風,國內民族企業的經營環境愈來愈惡化。在此情形下,蔡聲白決定美亞公司的運營原則為“緊守範圍、步步為營”。正常的經營環境既然遭到破壞,金融界及企業界對政治局面好轉也沒有太大信心,蔡聲白乃寄希望於國外貿易業務的拓展,希望能在國內絲綢銷售市場萎靡不振之際,擴大產品在海外的直接銷售。同時,也增加利亞實業公司資本,擴大其業務。
1946年1月,蔡聲白宣布即日啟程赴重慶,並順道考察成都、樂山、五通橋等處廠務。3月,蔡聲白由重慶飛抵香港,一方面考察港廠業務,一方面欲以香港為基地拓展國外貿易網路。5月,蔡由香港啟程赴美國,籌備在美國成立辦事處及分公司事宜。1947初,蔡聲白又從美國到歐洲考察,先後抵達英國、瑞士,法國,義大利等國。回香港後,全力擴大美亞港廠的生產規模,添建廠房,增加織機,以作為南洋與美州區產品銷售之準備。1947年10月,美亞在泰國曼谷成立發行所。
到1949年,國內戰局全面惡化,儘管到10月,國共戰爭基本上告一段落,新的政權也在北京成立。但報告顯示,美亞上海分公司已經“虧損甚巨”,天津分公司處於困境中,西南的工廠也停產。像此時中國其它民族企業一樣,美亞織綢廠面臨因秩序失寧而帶來的嚴重危機。12月,蔡聲白從香港到天津,視察津分公司業務,舉行美亞設計會議,希望能群策群力,解決企業遭遇的許多難題。會後蔡返回上海,在新的局面下負責美亞織綢廠各項工作。由於實行機構改革,妥善處理勞資關係,1950年8月23日,《人民報》甚至專門發表訊息介紹美亞織綢廠的經驗。蔡大概也在政府統戰對象範圍內。
1950年,由於中國介入韓戰,美國及其盟國立即宣布對中國大陸實施封鎖禁運,中國對外貿易受到嚴重影響,蔡聲白的國外貿易戰略也沒有辦法實施。國內美亞各家工廠在經營不景氣的同時,工人薪資仍需要及時解決。蔡聲白在此種環境中有一籌莫展之感。加上三反五反運動的刺激,到1953年,他原來就有的高血壓病也嚴重起來。於是,蔡聲白向美亞公司請長假,請童莘伯代理總經理職務,自己赴香港養病。從此,他對美亞業務基本上不加顧問,美亞香港廠及海外一些營業機關雖然仍在他管理範圍,但從資料來看已經沒有什麼發展的跡象。美亞國內部分的資產,於1954年全部參加了公私合營,企業名字都全部更改。曾經在近代中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美亞織綢廠漸漸為世人所淡忘。1977年4月15日,蔡聲白因為心臟病突發,在香港九龍寓所安靜地離開了人世。
(本文文字與照片均來自以下參考資料,任何引用請註明該參考資料,否則等同侵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