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齊

蔡宗齊

蔡宗齊,美國漢學界著名學者。1977年考入中山大學英文系本科,一年後考入該系首屆碩士研究生班,師從戴鎦齡教授,專修英美文學。1984年前往美國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攻讀比較文學,於1987年獲得碩士學位,同年又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師從高友工專修中國古典文學,於1991年獲得博士學位,其後於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完成博士後研究。曾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校區任教,現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校區中國文學及比較文學教授、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 How to read Chinese literature(《如何讀中國文學》)叢書主編、美國杜克大學兩份英文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JCLC)(《中國文學與文化》)和 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稜鏡:理論與中國文學》)的主編、以及香港嶺南大學《嶺南學報》的主編。編、著有英文書籍九種,部分專著已翻譯為中文。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古典詩歌、古代文論、比較詩學、比較文學、比較哲學及佛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宗齊
  • 外文名:Cai Zong-qi
  • 國籍:美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廣州
  • 職業:美國漢學界著名學者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普林斯頓大學
學術成就,古典詩歌的研究,古代文學理論的研究,比較文學的研究,文學叢書的編撰,中英文期刊的創辦,新聞採訪,

學術成就

古典詩歌的研究

1996年出版專著The Matrix of Lyric Transformation: Poetic Modes and Self-Presentation in Early Chinese Pentasyllabic Poetry (Michigan, 1996),2015年被翻譯成中文出版(《漢魏晉五言詩的演變:四種詩歌模式與自我呈現》,北京大學出版社),該書從作品細讀中歸納了中國早期五言詩的四種模式——戲劇、敘述、抒情、象徵模式,闡述它們的主題、形式、文類特徵及內在聯繫,勾勒他們的演變進程。
2015年在復旦大學舉行題為《語法與詩境》的系列講座,共八講。演講內容已寫成十篇論文,先後在各種主要刊物上發表,包括《中大大學學報》、《中國文哲研究集刊》、《文史哲》、《文學評論》、《學術月刊》、《北京大學學報》、《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等主要期刊上發表 ,並全文或部分轉載於《新華文摘》、《新華文摘》網路版、《文學遺產》網路版等刊物。這些論文將由中華書局結集出版為《語法與詩境》一書。
2015年主編Sound and Sense of Chinese Poetry(Duke, 2016),中文版為《聲音與意義:中國古典詩文新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這本書從不同而獨特的角度切入聲音的各個維度,探尋中國文學中的聲音議題,並試圖清楚地闡發中國詩文某一文體或多類文體中聲音與意義的互聯、互動關係。

古代文學理論的研究

2001年主編Chinese Literary Mind: Culture, Creativity, and Rhetoric in Wenxin dialong (Stanford, 2001),是英文世界中第一部文心雕龍研究的專書。這本書前兩部分著重於文化傳統,展示並評估了劉勰如何統一中國文學傳統;第三部分探討劉勰的文學創作理論,運用現代批判觀點來分析他的觀念;第四部分由三個關於劉勰修辭學觀點的詳細研究組成。
2004年主編Chinese Aesthetics: The Ordering of Literature, the Arts, and the Universe in the Six Dynasties (Hawaii, 2004),這本著作的序言詳述了六朝美學的歷史背景,隨後的十篇文章闡述了六朝文學、音樂、繪畫、書法和園藝的審美特點。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此書揭示了生活與藝術,感性與形上學,藝術與哲學(宗教)之間複雜而動態的相互作用,勾勒了六朝美學思想和實踐的發展過程。
2019年與吳盛青教授共同主編Emotion, Patterning, and Visuality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and Beyond專輯,集中探討了中國文學中“情”這一概念的內容及發展,並重新發現它與視覺的關係。

比較文學的研究

2002年出版的英文著作Configurations of Comparative Poetics: Three Perspectives on Western and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Hawaii, 2002)已經被翻譯為《比較詩學結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該書討論了中國詩學的巨觀結構、微觀構造,並對引介的內文化、跨文化、超文化視角進行認真的理論反思。

文學叢書的編撰

2016年與袁行霈教授和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簽署契約, 共同主編《如何讀中國文學》系列叢書。此套叢書共十卷,分別由七位中美學者擔任主編,其中包括《如何讀中國詩歌》、《中國詩歌文化》、《如何讀中國小說》、《如何讀中國戲曲》、《如何讀中國散文》《如何讀中國文學批評》六部文學導讀集,以及四部配套的語言教本。這一系列的書主要面向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力圖克服從前教材編寫各種不足之處,培養一批能夠駕馭雙語、雙文化傳統的學者和漢學家。2018年3月23日蔡宗齊教授在華盛頓參加了叢書啟動儀式。該系列叢書目前已發行三冊,全套計畫於2020年出齊。
已發行的三冊是蔡宗齊教授負責的詩歌部分:其一,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A Guided Anthology (Columbia, 2008) (《如何讀中國詩歌:導讀集》)此書對先秦至明清的重要詩歌作品做了文本細讀(中文原文加英譯),並推薦閱讀策略,強調詩歌韻律與聲音的重要性,還提供了跨越題材與朝代的互文對話。每章均由專門研究某一特定時期或詩體的學者撰寫 。其二,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Workbook (Columbia 2011)(《如何讀中國詩歌:語言教本》),該書錄入了100首詩歌,提供了中文、英文和漢語拼音,並附散文翻譯、辭彙解釋、文學評論及錄音。其三,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 in Context: Poetic Culture from Antiquity Through the Tang (Columbia, 2018)(《中國詩歌文化:先秦到唐》),該書每一章側重於一個特定的主題,以展示詩歌與世界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此打破語言和文化、詩歌和歷史之間的障礙,帶領讀者發現詩歌在中國文化創作中的獨特作用。
2019年7月29日,蔡宗齊教授、袁行霈教授與荷蘭博睿出版社(Brill)簽署了英文叢書《中國文獻與世界》的出版協定,此叢書是袁行霈教授主持的“中華文明傳播史”項目一部分。“中華文明傳播史”是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合作項目,旨在出版系列專題論文集、考察報告、文獻資料集和多卷本《中華文明傳播史》,為國際學術合作、多學科交叉研究提供新的探索。

中英文期刊的創辦

2014年與袁行霈教授聯袂創辦並主編英文雜誌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JCLC)(《中國文學與文化》), 由美國杜克大學出版社出版。該雜誌採用了嶄新的辦刊形式, 編輯委員會成員一半來自北美,一半來自大中華地區;發表的園地由中外學者共享。已出版八期,其中23篇論文是由大陸港台新加坡學者撰寫、美國年輕學者翻譯改寫而成。雜誌冀望能夠超越傳統的國家和文化界限,實現“天下學問一家”的理想。2019年6月,JCLC被國際公認的具有權威性的藝術與人文類文獻資料庫A&HCI正式收錄,自2017年起所刊論文均可在A&HCI中檢索。A&HCI是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的簡稱,與SCI及SSCI並稱三大引文索引。JCLC被A&HCI收錄,是中國學術“走出去”的標誌性成果,其意義在於對西方學界產生了重要的、實質性的影響。
2014年主持《嶺南學報》復刊工作並擔任主編。《嶺南學報》1929年創辦,1952年解散,在20世紀的學術史上曾經寫下厚重的一筆。2014年復刊以後,《嶺南學報》已出版了八期,刊載來自漢語世界的優秀學術論文,亦發表JCLC部分論文的中文版,整合了國學與西方漢學的資源,發揮了新的學術活力。
2015年建立與以上中英文期刊配套的網站:Forum on Chinese Poetic Culture(《中國詩歌文化論壇》)。該網站旨在為英文世界深入研究中國古典文學提供平台,促進中外研究的交流。
2019年擔任杜克大學英文期刊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稜鏡:理論與中國文學》)的主編。Prism的前身是嶺南大學人文研究中心始於1997年的刊物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in Chinese(JMLC),旨在促進中西方文學和文學理論之間的深入對話,蔡宗齊教授2019年將其改版為Prism並創辦了第一期(總第16卷)。

新聞採訪

“《中國文學與文化》入選A&HCI資料庫《中華文明國際傳播史》在京啟動”,陳箐霞撰,《中華讀書報》2019年8月7日
“北大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啟動〈中華文明傳播史〉編纂研究項目”,晉浩天撰,《光明日報》2019年7月29日
“我們故事,我們一道來講”,陳園園撰,《人民日報》,2018年6月26日
“讓美國學生讀懂唐詩宋詞—專訪伊利諾伊大學蔡宗齊教授”, 徐劍梅撰,《參考訊息》, 2017年2月16 日
跨文明研究視閾中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美國漢學家蔡宗齊教授訪談錄” ,蔡宗齊、何敏撰, 《學術月刊》,總49 卷,2017年02期
“天下學問一家,開闢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新路徑”,何敏撰, 《中華讀書報》,2016年7月20日
“隨力弘化中華文化的大願行者——蔡宗齊教授訪談印象”,曹建國撰,《武漢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近期中西詩學體系比較研究的新進展”,劉青海撰,《北京大學學報》2014年04期
“《中國文學與文化》雜誌”,香港電台“大地書香”,施志詠主持,2013年12月21日
"中國文學與文論研究方法論--訪蔡宗齊教授" 朱志榮撰,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 2011年06期;又載,《學術方法》.陝西教育出版社, 2013年
"跨文化透視:中西詩學之比較——美籍學者蔡宗齊中西詩學研究," 徐志嘯撰,《北美學者中國古代詩學研究》 .上海古籍,2011年
“‘有理論入,無理論出’——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蔡宗齊教授”,朱志榮撰,《社會科學報》2011年10月27日
“從內文化、跨文化與超(個體)文化的視角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張海惠撰,《中美大學教育體驗與比較——美國著名華裔教授訪談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蔡宗齊:探驪得珠的詩學比較”, 王萬象撰,《中西詩學的對話:北美華裔學者的中國古典詩研究》. 台北:里仁書局, 2009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