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友蘭

蔡友蘭(1901—1991年),字信春,號騰芳,莆田江口人。蔡友蘭7歲時在本鄉的培青國小讀書,11歲國小畢業後在鄉間的一所私塾里寄讀,一直到16歲結婚。他的父親蔡家賢,在福州下杭街經營“福晉春”商號。蔡友蘭17歲來福州隨父習商,19歲時因父卒,他接手後將商號更名為蔡大生商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友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中國
個人經歷,抗戰期間,慈善事業,

個人經歷

友蘭17歲隨父到福州經商,19歲父親去世,友蘭收回其父與人合營的“福晉春”商號,改名“蔡大生”,店設台江下杭街,仍然經營福建與湖南的土特產品,把福建的筍乾、香菇、桂圓乾、海產品等運往湖南銷售;把湖南的寧麻、紅礬、鞭炮等運回福建銷售。經過幾年努力,積累大量資金,使“蔡大生”號信譽卓著。民國15年(1926)湖南戰事頻繁,社會動盪,一些有信譽的商家發行紙幣,友蘭也在湖南瀏陽發行紙幣。由於信譽卓著,到民國17年共發行紙幣30萬元,商號因此增加一大筆流動資金,獲利很多。
蔡友蘭
民國23年,陳儀主閩,陳體誠任建設廳長,整頓省內交通。友蘭應陳體誠之請集資創辦福興泉汽車運輸公司,開始有汽車十幾輛,後發展到一百輛,(友蘭個人擁有97輛,占公司股份的97%)大大促進福興泉之間的物資交流。民國28年,由於抗日戰爭,福興泉運輸公司的車輛由政府接收,友蘭奉命疏散,他帶4輛貨運汽車到崇安,籌辦崇安到江西河口鎮的運輸業務。翌年,友蘭回到福州。民國32年,福州、長樂等地鼠疫流行,死者很多,省政府撥款購買鼠疫苗,但遠不夠用,友蘭見此,捐款16000元,購回疫苗500瓶,無償分給福州市各醫院,為患者義務注射。同年,福州名醫王灼祖等人為搶救病人籌建“時疫醫院”請友蘭幫助募捐。友蘭慨然允諾,共募捐8000多元,使醫院順利開業,緩和福州市的疫情。民國33年福州淪陷,友蘭遷到南平,他拒絕日偽的利誘,不當漢奸,保持民族氣節。
民國35年,友蘭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商會理事,福建省商會理事長。翌年春,他設法用本省的白糖、茶葉等土特產換取東北豆餅(肥料)低價供應市場,深受農民的歡迎。同年秋,他承擔省政府交給的採購糧食任務,如期在安徽蕪湖購糧90萬擔,交給糧食部,使福建省徵購的糧食得以留省備用。他又向省政府主席劉建緒建議,設立“平準社”利用儲備糧食,壓平糧價,使得當時福州市面的糧價比較穩定。民國37年友蘭擔任福州市商會會長。
民國38年春,由於國民黨政府濫發紙幣,幣值一日數貶,商家相率閉門停業。友蘭召集福州市各主要同業公會負責人開會,建議以市商會擔保發放以銀元為本位的輔幣流通券流通市面,使幣值穩定,商家可以照常營業。這計畫得到各同業公會的贊成,經過市商會的努力,兩個月內發放輔幣價值約80萬銀元,使福州市面安定,貿易如常,以後逐步擴展到福清、長樂、連江各縣。同年為保障福州社會的安定,友蘭籌資組建千人的“福州地方防護團”,友蘭任團長,該團在福州解放後解散,槍枝彈藥全部交給市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友蘭擁護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擔任市商會會長、工商聯籌備會副主委,協助政府開展支前、勸募折實公債、籌措資金等工作,曾配合福州市軍管會,以商會會長名義發出公告,推動全市工商界照常營業。他還積極回響黨和政府抗美援朝的號召,投入市工商界捐獻飛機活動,為人民做許多有益的工作。
友蘭熱心公益事業,曾籌資創辦興安國小、錦江中學、中山中學,併兼任學校董事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曾任首屆市人民政府委員、省政協委員、省文史館館員、福州市政協委員、福州市工商聯顧問等職,1991年5月逝世,享年90歲。
1922年,他在家鄉江口創辦桂圓乾廠,將產品運往湖南。3年後壟斷了湖南市場。在福州又創辦鞭炮加工場,將湖南的半成品鞭炮,選制為“蔡大生號”百子炮,成為馳譽八閩和東南沿海的名牌貨。
1926年,他在湘贛的瀏陽、醴陵、萍鄉等地設莊,發行紙票,信守紙票可隨時兌回銀元的諾言,被客地商家所信賴。因紙票信用好,許多商人願意保存蔡大生紙票在市場上流通,為他增加了大筆的流動資金,生意更為紅火。蔡友蘭經營有術,業務不斷擴大。
1934年,他應福建省建設廳之請,創辦福興泉汽車運輸公司,車輛由原來的十餘輛增至百餘輛,他個人占股份97%。他經營管理汽車運輸公司在當時很先進,在福興泉公路沿線架設電話線,每輛汽車配備有電話機和維修工,保證信息溝通和行車安全,對省城與閩南間的物資交流起到很大作用,成為榕城商界中有影響人物。
1939年抗戰爆發後,國民黨當局明令疏散車輛至崇安。不久全部被接管,只留給蔡友蘭4輛汽車。這對他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他並不灰心,在極艱難的條件下,又自主經營崇安至江西河口的短途汽車運輸業務。

抗戰期間

抗戰期間,福州淪陷,他毅然率福州商會同仁撤退到南平繼續經商活動。當時日偽密特緊盯他,以溝通福建蔣管區與淪陷區物資交流為由,邀他回福州任日偽調節處處長,遭到嚴詞拒絕。1945年抗戰勝利,蔡友蘭在福州重操舊業,恢復了與湘贛兩省的經商渠道。除主營鞭炮外,還大宗採辦土特產品和進出口業務,獲得厚利;而後又拓展汽車運輸業和輪船海運業。創立福楓汽車運輸公司,自任董事長。他曾任福州海運公幫理事長、省市商會會長,是福州商界的領軍人物,聲望很高。解放前夕,國民黨兩次邀他到台灣,均被拒絕。

慈善事業

1943年,福州鼠疫流行。他出資購買疫苗500瓶,無償給全市醫院供患者注射,同時募捐資助市醫師公會與王灼祖等人開辦的時疫醫院,並捐贈雙杭救火會1輛消防車。
1949年,國民黨政府濫發紙幣,貨幣貶值,商家紛紛停業。他召集福州主要同業公會負責人開會,建議由市商會擔保,發放以銀元為本位的輔幣流通券80萬元以穩定幣值。為迎接解放,蔡友蘭協助薩鎮冰籌建千人武裝的福州地方防護團。他還熱心教育事業。曾籌資在下杭路興安會館內創辦私立興安國小,在莆田創辦錦江中學和中山中學,併兼任這些學校的董事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