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地生子

蓬萊地生子

蓬萊地生子,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蓬萊地生子”,學名鈍吻黃蓋鰈,是比目魚的一種,以蓬萊沿海數量較多,為近海底層魚類,喜棲息於泥沙質海區。魚肉味鮮美,肉質細嫩,富含有優質蛋白質,鈣、鋅和硒等微量元素,經常食用地生子,可以使皮膚光滑有彈性,皮膚色素斑不明顯。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蓬萊地生子”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蓬萊地生子
  • 產地名稱: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
  • 品質特點:口感清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046號
  • 批准時間:2013年12月30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 產品品質特色
蓬萊地生子(學名鈍吻黃蓋鰈)是比目魚的一種,地方名又稱當地生、地生魚。兩眼位於頭部右側,體扁平呈橢圓形,頭小,口小,兩側口裂不等長。鱗小,有眼側呈褐色櫛鱗,呈深褐色,有不規則的斑點。無眼側為腹面,呈白色圓鱗,吻與齶無鱗,眼間有鱗,鰓耙短寬而扁,左右側線發達。一般雌魚體長12.5—50厘米,體重為200—1600克, 雄魚體長12.5—40厘米,體重為100—1050克,頭小,體重在200—400克,個體大的可達30厘米以上。
  • 內在品質指標
蓬萊地生子口感清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15克/100克、脂肪≤2克/100克、鈣≥12毫克/100克、鋅≥12毫克/千克、硒≥0.2毫克/千克。
蓬萊地生子
蓬萊地生子

產地環境

  • 氣候條件
蓬萊市地渤海海峽南岸,膠東半島北部中央。海岸線全長60千米。屬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氣溫變化幅度較小,年平均氣溫12.2攝氏度,年平均降雨640.6毫米,7—8月份為多雨季節,達300—370毫米,占全年總降水量的50—55%。地處東經120°35′—121°09′,北緯37°25′—37°50′,“蓬萊地生子”來自於37攝氏度的黃金緯度,產地是世界七大葡萄酒黃金口岸之一,但由於蓬萊地處山東半島北海岸,山東半島及遼東半島將渤海環繞其中,而蓬萊則伸入海中,受海洋調節,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氣候涼爽,光照充足等氣候特點。可生產品質優良的“蓬萊地生子”,也有利於各種餌料生物的繁殖與生長。適宜的獨特的氣候條件為“蓬萊地生子”的生長繁殖、生存與生長提供了基礎。
  • 地質條件
蓬萊沿海屬於基岩海岸,由於山崖和岬角的延伸,形成了一些登州、灣子口、銅井、劉家旺、五十里堡等天然的小型港灣。形成天然的產卵場,具有沙底質、礁石、海藻和海水緩流,受精卵粘附於礁石、海藻、沙石上進行胚胎髮育。沿岸坡度較大,礁石較多,灘涂面積較少,而3—15米等深線以內海域則多以沙底質、岩礁、砂礫、貝殼為主。灣內流緩而暢通,流速緩慢、風浪較小的淺海和內灣,其上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大型海藻主要有鼠尾藻、海嵩子、石蓴、條滸台、條斑紫菜、石花菜和大葉藻和大量硅藻、圓篩藻等浮游植物和多種生物, 其上分布著各種各樣的大型海藻和多種生物,主要攝食底棲生物,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廣食性魚類,為“蓬萊地生子”繁衍及數量穩定提供了可靠的食物保障。“蓬萊地生子”喜集群,具有潛沙的習性多數時間潛入泥沙,只漏兩隻眼睛,喜歡在光線微弱而水質清新的海藻叢生中活動。春季開始游向近海沿岸聚群產卵繁殖,繁殖過後便分散索餌生活,冬季時游到水溫7攝氏度—8攝氏度的深水海域越冬。這不僅為“蓬萊地生子”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餌料,同時也為“蓬萊地生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的環境條件。
  • 水質條件
蓬萊沿海屬於正規半日潮,平均大潮升為169厘米,平均小潮升為139厘米,平均海面100厘米,潮流,從低潮開始為東流,在高潮前0.5—1小時轉西流,東流流速較小,西流流速較大,最大2.3節,但是不規則。海水年透明度變化範圍為90—380厘米,年平均水溫為12.2攝氏度(水溫範圍0—24攝氏度)。海水平均pH值為8.2;“蓬萊地生子”屬於狹鹽性,鹽度為28.8—31.7‰,鹽度低於26‰難於存活;水中溶解氧年變化範圍8.9—12.8;氨氮、光照、透明度、水流都非常適宜所以說蓬萊海區海浪流暢通,水質肥沃而清新,無污染源,為“蓬萊地生子”的生長棲息提供了天然的有利環境和條件,適宜“蓬萊地生子”的生長、繁衍。

歷史淵源

《登州府志》(光緒十卷之五《物產》)里有關於偏口魚的記載。
蓬萊地生子
蓬萊地生子
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蓬萊縣誌》和《蓬萊縣續志》(卷之五《食貨志》)記載自古以來蓬萊盛產地生子,魚屬偏口。
據《蓬萊縣誌》(山東省蓬萊市史志編纂委員會編,齊魯書社1991年出版發行) ,蓬萊海域盛產比目魚等,20世紀80年代,蓬萊縣內開始養殖蓬萊地生子。
20世紀90年代後,蓬萊水產技術人員對蓬萊地生子進行人工繁育,繁育成功後產量穩定。

生產情況

1971年,蓬萊地生子年產量是2600噸。
1991年,蓬萊地生子年產量為1790噸。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正式批准對“蓬萊地生子”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蓬萊地生子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蓬萊市蓬萊閣街道(西莊村、林格莊村)、新港街道(矯格莊村、大皂孫家村、灣子口村、趙格莊村、銅井村、營子裡村、劉家旺村)、劉家溝鎮(東趙村、木基遲家村、南吳家村、解宋營西村、解宋營東村、朱家莊村、墟里村、海頭村)、潮水鎮(衙前村)周圍海域。地理坐標為東經120°40′32″—121°01′26″,北緯37°42′39″—37°50′43″。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環境
蓬萊沿海海區自然生態環境優良,遠離大江大河,受工業“三廢”及農業、城鎮生活污水的影響很小。水溫適宜,浮游生物豐富,海區水質符合NY5052的規定要求,為“蓬萊地生子”的繁衍生長創造了自然環境條件。
(2)育苗和養殖
每年1月份選擇親魚,親魚培育,經過控溫、控光及營養強化管理後的親魚,性腺基本發育成熟,人工授精,受精卵孵化,仔稚魚培育,挑選健康苗種,培育至5—8厘米,即可進行海上網箱養殖、和自然海域放流進行增養殖。養殖池面積30—50平方米,水深1.0—1.2米,進排水設計合理。
1)養殖用水
水質要符合NY5052標準,海水經過充分沉澱、砂濾,保證清潔無懸浮物和雜質。
2)養殖條件
光照強度500—1000勒克斯,水溫為常溫,控制夏季水溫不超過24攝氏度,冬季不低於2攝氏度,鹽度29—32‰,pH7.8—8.4,溶解氧大於8毫克/升,因此要微量充氣,日換水量不少於兩個全量;水中氨氮小於0.02毫克/升。
3)飼餵
飼料選用配合飼料或鮮雜魚,配合飼料的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1—2%,鮮雜魚的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3—5%,日投餵2次。
“蓬萊地生子”養殖環境條件
環境因子
標準
備註
水質
應符合NY5052規定

水溫
0—24攝氏度
適宜生長溫度8—20攝氏度
流速
0.1米/秒—0.6米/秒
0.2米/秒—0.4米/秒為好
鹽度
28.8—31.7‰

海域水深
0—25米
5—15米
(3)質量安全規定
嚴格按照以上“特定生產方式”中所提到的產地環境、育苗和養殖中的技術要求從事生產經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GB18406.4《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要求》、NY5052《無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NY/T5275《無公害食品牙鮃養殖技術規範》、NY570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NY—570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標準》、NY—5073《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中規定的各項技術標準。按照上述各項標準要求,制訂質量管理細則,強化完善質量管理制度,確保“蓬萊地生子”的質量安全。

專用標誌使用

在產區地域範圍內的所有從事地生子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蓬萊地生子”地理標誌,須向蓬萊市漁業協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標誌使用單位應在其產品或外包裝上統一使用水產品地理標誌(“蓬萊地生子”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1)包裝
所用包裝材料要做到堅固、潔淨、無毒、無異味。內包裝採用清潔無毒的塑膠袋。所有包裝物符合GB7718的規定。
(2)包裝標識
按GB7718的規定,產品外包裝上標明產品名稱、產品等級、商標、條形碼、食用方法、貯存指南、單位名稱、單位地址、產品標準標號、生產日期、批號、毛重(千克)、聯繫電話等。
(3)貯存
貯存環境潔淨衛生、陰涼、無毒、無異味,符合技術規範的技術要求、執行嚴格的衛生制度。遠離有毒有害物質及防止其他損害。
(4)運輸
運輸工具清潔、無毒、無異味,禁止與有毒、有害或有腐蝕性的物品混運,運輸途中防止日曬雨淋、蟲害、有害物質的污染及包裝物的機械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