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耳曼

蓋耳曼( Murray Gell-Mann 1929~) 美國物理學家。生於紐約。15歲時就入耶魯大學,19歲畢業。隨後入加利福尼亞大學理工學院,直接攻讀博士研究生,195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曾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工作和芝加哥大學任教。1956年任加州理工學院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蓋耳曼
  • 外文名:Murray Gell-Mann 
  • 出生地:紐約
  • 出生日期: 1929
  • 職業:  物理學家
主要貢獻,詳細信息,

主要貢獻

主要貢獻是對粒子分類、相互作用研究以及提出夸克理論,獲196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青年時代就顯露出卓越的才華,18歲時在對宇宙線進行研究中發現了奇異粒子。1953年,和日本物理學家中野董夫、西島各自獨立提出了某些核粒子的“奇異性”概念,用奇異量子數來解釋當時所遇到的某些困難取得成功。後來物理學界把這種解釋稱作蓋耳曼—西島法則。1958年,和費曼合作提出在核理論進展中有重要影響的核β衰變矢量電流守恆理論,這是經過20餘年曲折發展以後達到的關於弱相互作用的正確的唯象理論。

詳細信息

蓋耳曼本人還提出了一種試驗此項理論的方法——從氫氣、硼、碳原子核的β衰變能譜中去求證。後來這一驗證方法在吳健雄的指導下取得成功。1961年,與英國物理學家奈曼獨立而幾乎是同時提出了強子分類的“八重態法”,建立強子的周期表,提出強子不是最基本的粒子,並預言Ω-粒子的存在。1964年,Ω-粒子在實驗上被發現,證實了八重態法理論的正確性。同年,還發展了坂田昌—關於強子結構的思想,提出強子是由更基本的成分“夸克”所組成,夸克有三種,各自有其反夸克,夸克帶有分散電荷,介子由一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重子則由三個夸克組成,這模型被稱為夸克模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