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血證

蓄血證,中醫病證名。是外邪由表入里,熱邪與血結於下焦,出現少腹結急,下血,神志如狂,發熱等症狀的病證。《傷寒論》認為蓄血證是“太陽隨經,瘀熱在里”,“熱在下焦”,是外感熱病,病邪入里,熱邪與瘀血結於下焦所致,有太陽蓄血與陽明蓄血的區別。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常用中藥,常見證型,太陽蓄血證,陽明蓄血證,

病因病機

外感熱病,病邪入里,熱邪與瘀血結於下焦。

辨證要點

熱邪與血結於下焦少腹部位,經脈不通,故少腹結急或硬滿,甚或疼痛;瘀熱結於腸道、胞宮,灼傷脈絡,則可出現便血或陰道出血;瘀熱內結,上擾神明,則見如狂或發狂,或喜忘,或神情煩躁;表邪未解,衛氣抗邪,則發熱或身熱;邪入陰分,則夜熱晝涼;胃熱亢盛,則消谷善飢;病位在下焦,尚無涉及膀胱,故小便自利;瘀熱結於里,則脈沉而數。

臨床表現

少腹結急或硬滿或疼痛,大便出血或陰道出血,如狂或發狂,或喜忘,或神情煩躁,發熱或身熱,或夜熱晝涼,或消谷善飢,小便自利,脈沉或數。

治法

以祛邪祛瘀為主,活血化瘀、破血逐瘀、涼血散瘀等。

常用中藥

桃仁、紅花、甘草、芒硝、桂枝、水蛭、虻蟲、大黃。

常見證型

太陽蓄血證

概念:太陽蓄血證是指太陽經證失治,邪熱內傳,與血相結於手太陽小腸腑所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少腹急結或硬滿,神亂如狂,小便自利,大便色黑如漆,脈沉澀或沉結。
證候分析:太陽經證失治,邪熱隨經內傳,與血相結,瘀熱結於下焦少腹(手太陽小腸腑),故致少腹急結,甚則硬滿;瘀熱內結,上擾心神,故見神志錯亂如狂,甚則發狂。病在腸腑,未影響膀胱氣化功能,故小便自利。瘀血下行隨大便而出,則大便色黑如漆。脈沉澀或沉結,是因瘀熱阻滯,脈道不利所致。
治法:活血化瘀,破血逐瘀。
方劑:桃核承氣湯加減。

陽明蓄血證

概念:陽明邪熱與瘀血互結,以健忘,大便色黑,排出反易等為常見症的蓄血證。
臨床表現:《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治法:破血逐瘀。
方劑:抵擋湯加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