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思婦詩。全詩四句,兩問兩答。構思巧妙,耐人尋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蒿砧今何在
- 創作年代:東漢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無名氏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
作品全文
蒿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
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作品賞析
第一句“蒿砧今何在?”蒿,又作“稿”,即稻草。“砧”,斫物時墊在物下的木頭。“蒿砧”,古代罪人被斬的時候,以稿為席,伏在砧上。行刑者用鈇(大斧頭)去斫罪人。因而,稿、砧、鈇三者有著連帶關係,提及其中兩物,第三者——鈇(斧)——就會被自然地聯想到。這一句以“蒿砧”隱去“鈇”字,又因為“鈇”(FU)與“夫”同音,便藉此隱語指夫。這一句是問:夫在何處?第二句“山上復有山”這是將“出”字攔腰截斷,分作二字。問答上一句的問話,言夫外出了。第三句,“何當大刀頭?”“何當”,何時的意思。古時刀頭常有環。“大刀頭”是以刀頭代指環。“環”與“還”諧音,實則藉此指還。這一句又是問:夫合適還歸?第四句,“破鏡飛上天。”“破鏡”,這裡指弦月。直意為弦月升起來的時候,是在回答夫歸於何時。
這首詩分作兩層意思,一問一答為一層,詩意逐層深入。第一層中,蒿、砧、鈇三缺一,思婦就此自然地發問:“鈇(夫)去了哪裡?”問中表現了思婦生活中的缺憾,是有感而問。“出”字不是兩個“山”字的合體字,卻硬截為二字。這個“山”字相疊,在組成“山”字形體的同時,也構成了這樣一個意境:山連山,山外山,婦與夫山山相隔。仿佛寫的是夫婦間的遠隔離,其實則是為表現為夫牽至遠方的思婦情思。有所思,乃在千山外。情絲纏綿,不絕如縷,將苦苦思婦情展現出來。相思情如何了?唯有盼夫歸。於是,在詩的第二層中思婦又問:夫君何時歸?答曰:夜半弦月飛升時。鏡子是婦女身邊的常用之物,但夫君不在,鏡中無輝,思婦無心自顧。夜晚孤燈獨挑寂寂難眠,鏡中空映半輪孤月,當圓不圓!很自然,觸景生情的思婦將滿腔情思對月傾吐,願長天一月帶走她的情思,願遠在他鄉的夫君仰望弦月,通曉她的心意,早上歸途。在這裡,被比作破鏡的弦月是思婦寂寂情的托物,亦是思婦未圓盼圓的心態,更是思婦團圓的信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待他日,夫妻重圓,花好月圓。從字面看,破鏡升空得飛,而這個“飛”字用得妙,思婦的那番情意怎能不令月飛,唯飛才可思婦意!這個意境將思婦情推向了高潮,歸結為一點——盼夫歸!
這首詩是以思婦的口吻寫的,寫的是夫,但通篇無不浸透思婦情。全詩文字簡練,句句用隱,手法婉轉,但欲隱則欲彰,其色愈淡,其筆愈簡,其意愈切。以此增益詩情,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