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809年1月15日,蒲魯東出生在貝桑松一個農民兼手工業者家庭,卒於1865年1月19日。曾在印刷廠當排字工人,後與人合夥開辦小印刷廠。 1837年遷居巴黎,從事著述活動。1840年發表《什麼是財產?或關於法和權力的原理的研究》,提出“財產就是盜竊”的論點,蜚聲於世。該書從小資產階級立場出發批判資本主義大私有制,認為可以通過保護小私有制擺脫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端。
1846年發表《貧困的哲學》 ,企圖以政治經濟學來論證自己的
改良主義思想,反對工人階級的革命鬥爭。
1848年革命發生以後,開始從事實際的社會改革活動,曾任《人民代表》報和《人民之聲》報主編,被選為國民制憲議會議員。
1849年因著文反對
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被捕入獄,被判3年徒刑和3000法郎罰款。在獄中寫成《一個革命家的自白》和《十九世紀革命的總觀念》 。 1852年獲釋。
1858年在《論革命與教會的正義》一書中激烈抨擊天主教會,在再次被捕威脅下流亡比利時。 1862年遇赦回國,繼續宣揚無政府改良主義思想。
蒲魯東主義
蒲魯東主義於 19世紀40年代產生於法國,50—60年代廣泛流行於西歐國家,是頗具影響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因其創始人蒲魯東而得名。蒲魯東在他的《什麼是財產?》、
《貧困的哲學》 、 《社會問題的解決》、《一個革命者的自白》和《19世紀革命的總觀點》等著作中,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觀點。蒲魯東主義認為
共產主義和
資本主義都有弊病,都不合乎理性,以“個人占有”為基礎的“互助制”社會是最好的社會模式;主張建立以無息貸款為基礎的“人民銀行”作為改造資本主義制度、實現“互助制”社會的根本途徑;宣揚階級調和與和平革命,反對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鼓吹個人絕對自由,反對任何國家和政府,反對一切權威。蒲魯東主義的核心,是幻想通過和平改良的辦法,建立小手工業生產制,實現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
為了維護國際工人運動的根本利益,馬克思主義者同
蒲魯東主義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馬克思、
恩格斯在
《哲學的貧困》 、 《共產黨宣言》和
《論住宅問題》等著作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蒲魯東主義。巴黎公社以後,蒲魯東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影響基本消除。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公社同時是蒲魯東社會主義學派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