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蒲蘭繪本館·小莉的中秋節》是2011年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國)李億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蒲蒲蘭繪本館•小莉的中秋節
- 譯者:孫淇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167992
- 作者:(韓國)李億培
-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 頁數:40 頁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蒲蒲蘭繪本館·小莉的中秋節》:這是一本溫馨的圖畫書,文字不多,卻用細緻的圖畫,表現了一幅幅美好的民俗生活景象,散發出濃郁的韓國民族特有的節日香氣。中秋節就要來了,正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忙忙碌碌的韓國人,在這樣的日子,不知不覺,會想起在故鄉庭院看滿月,想起印著母親手印兒的松糕。於是,放下手中的工作,為父母買上愛吃的食品,與妻子燈下研究行程。然後,攜妻牽子,搭車乘船,趕往故鄉。
鮮艷美麗的韓服,棉花糖、炒栗子的香味兒,孩子們的笑聲,手裡車上大包小包的禮物,這一切都使節日的氣氛更加濃烈。高速公路上,車輛走走停停,好不心煩。然而,故鄉的晚風、老屋的炊煙、樹梢的滿月、父母村口期盼的身影、兄弟姐妹的歡聲笑語,足以抵消堵車的苦惱。
韓國是一個現代化國家,但是,在傳統節日裡,卻保留著最傳統的民間習俗。祭祖,掃墓,賞月,穿韓服,吃團圓飯,走親訪友,向老人行叩拜禮,演奏農樂,跳傳統舞,盪鞦韆,玩翻板子遊戲,將節日沒吃完的食物分送給鄰里或親戚……這些美好的民間風俗中蘊含著儒家的文化思想,講求孝道、敬祖、仁愛、平和、責任,重視家人之間親睦的關係。儘管平時太忙,難得回家,但是在這樣的傳統節日裡,倘若有時間卻沒有回鄉祭祖或與家人團聚,這樣的人,要么孤苦伶仃,要么冷漠寡情。
這樣的節日,是表現婦女手藝和賢德的機會。講究的女性,會穿起美麗的韓服,挽起袖子,繫上圍裙,那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散發出一種寧靜美麗賢惠的韻味。擅長持家的婦女,將埋在地下的泡菜罈子挖出來,當著眾人揭開蓋子,一股濃郁醇厚的泡菜清香瀰漫在整個房間,讓人無法不伸出手,抓一塊放到嘴裡,那辣辣鹹鹹酸酸甜甜的味道,使心裡胃裡一陣清爽;中秋節是吃松糕的節日,張家婆婆李家媳婦,互相贈送自己做的松糕,嘗一嘗,品一品,張家的婆婆手藝好,做出的松糕香潤綿軟,入口即化,李家的媳婦還年輕,糯米蒸得欠火候……
中秋節的黃昏,炊煙籠罩著暮日,巷子裡,庭院中,到處瀰漫著煎魚、烤肉的香味兒。孩子們在小巷中、園子裡奔跑,捉迷藏啊,盪鞦韆啊,壓蹺蹺板,一串串歡聲笑語,讓人的幸福感油然升起。深紅的雞冠花在晚風中搖曳,老梧桐愈發散出苦苦的清香,長在牆角的窩瓜藤,爬啊爬啊,一路開著黃花,到了中秋,就爬上了屋頂,在房檐上,坐下一顆鼓鼓溜溜的金色大瓜。樹影婆娑,一輪金燦燦的大月亮悄悄爬上屋頂,掛上樹梢,照著屋頂上的大窩瓜,也照著屋裡屋外忙碌的人家。
祭過祖,吃過晚飯,在院子裡鋪上蓆子,放上小桌,擺上水果,萬萬少不得的還有一壺燒酒。家人圍坐在一起,納涼賞月閒聊。老爺子頻頻舉杯,咕咚咕咚,一壺燒酒下肚,兩腮微紅,酒不醉人人自醉,話就多起來。講起當年的英勇,綿綿不絕,燒酒泡得舌頭打彎兒,獨自個兒說著笑著,已沒有了聽眾。
這樣的節日,雖然假期很短,拖家帶口,旅途疲勞,但因為有這樣的風俗習慣,家人之間被一條無形的線連著,彼此牽掛,在大都市冷漠的人情後面,心底深處,流淌著一股暖流。
每到中秋節,我也會想念故鄉的父母和手足。一個人背井離鄉,算一算,也有七八個年頭沒回家過中秋了。小時候,對這個可以吃到月餅和葡萄的節日是何等期盼呢。記得五歲那年的中秋節,母親在廚房包餃子,我卻一直拖著她耍賴。母親說:“你搬個小板凳,到屋頂上去坐著,一會兒月亮升起來,能看見月亮里的大梧桐樹,還有嫦娥和玉兔,那玉兔還會搗藥呢。”這話激起我無限幻想,立刻爬上屋頂,坐在小板凳上,從日落直坐到月亮升起,心一直激動地顫抖,不知那玉兔怎樣搗藥,也不知那美麗嫦娥會穿怎樣的衣裳。起初夜色不深,什麼都看不清。等到月亮高過屋頂,天空變成湛藍,蟋蟀在草叢中低吟時,月亮里依然看不見玉兔和嫦娥,只隱約現出一些暗影,五歲孩子心中,那份失望與失落,竟然難以自控到大哭起來。現在想來,會暗自發笑,但那一年的中秋節,因為一個美麗的傳說,因為一份美好的期待,而變得深刻難忘。
現在的孩子恐怕不再相信月宮嫦娥,現代人也不再那么期盼那甜甜的月餅。十年前,中秋節的夜晚,我的父母家人還常常聚在一起,相伴著出去走一走,吹著夜風,仰望月亮。近幾年的這個夜晚,母親會在電腦上跟我視頻,告訴我包了什麼餡兒的餃子,有韭菜餡的,因為大姐愛吃韭菜,有白菜餡兒的,因為二姐愛吃白菜,有芹菜餡的,因為老弟愛吃芹菜,可惜左等右等,姐姐弟弟們個個忙得回不來,餃子剩了一大盆。然後,她將攝像頭轉一轉,轉到沙發的方向,只有老父親一個人呆坐在那一長排空空的沙發上,眼睛盯著電視,見我在電腦里擺手,也對我揮了揮胳膊,大聲喊了一句:“這中秋節沒啥意思!”老父親這一句開悟抑或埋怨的話,讓我心裡淒涼了好久。
或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傳統節日裡,真的需要一些屬於自己的、獨特而豐富多彩的家人守在一起的傳統民俗活動,一代代流傳,凝結著親情,浸透著民族文化深意,成為每個人心底最溫暖的記憶。
作者簡介
李億培,1960年出生於韓國龍仁市,畢業於弘益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大學畢業後,在市民美術學校工作過,還從事過掛式美術作品、漫畫評論等社會參與的美術活動。由李億培先生撰寫並繪畫的作品有《小莉的中秋節》《淘氣包bpm》《恰恰恰123》《故事口袋的故事》《非武裝地帶的春天到來時》等。繪畫作品有:《半兒拉》《世界上力氣最大的公雞》《大手奶奶包餃子》《蚊子和黃牛》《你是誰呀》等。其中,《大手奶奶包餃子》於1998年獲得了兒童文化大獎中的美術獎。《故事口袋的故事》於2010年獲得了IBBY(國際兒童圖書委員會)榮譽獎(hornor list)李億培先生現住在韓國京畿道安成市的一個村子裡,一邊種菜園一邊畫畫。
孫淇,女,1971年出生在一個東北小鎮。從小喜歡讀童話故事,東北師範大學讀碩士時師事朱自強,主修兒童文學專業,畢業後在大學教兒童文學。後來隨丈夫定居韓國,因思念母語,開始翻譯英文和韓文兒童文學作品,主要譯著有《湯姆·索亞歷險記》(南海出版社)、“稀奇古怪小朱迪”系列(接力出版社)等,最喜歡的翻譯作品是克萊西達·寇歐的“吃飽打嗝”系列(接力出版社)。翻開一部外文童書,總是為那些好故事感嘆,滿心渴望把它們變成母語。閱讀童書是一種幸福,翻譯童書會使幸福加倍,因為你可以用心和語言觸摸作家每一個感受。每每讀完、譯完一本好書,眼睛都會變得清澈,即使面對人生艱難,心也會因為充滿希望而堅強。童書里的燦爛幻想、作家的積極心態、深刻而明了的人生含義,宛如一顆種子,播撒在心田,在時光中發芽。當我們長大,面臨風雨,會突然發現,心裡已經有一棵大樹,不會讓人在沮喪中跌倒。因為有這樣的人生經驗,希望能翻譯更多的好書,讓更多的孩子在心裡種下大樹的種子。